Re: 如何讓人踏進古典樂之門?

看板clmusic作者 (天際線)時間4年前 (2019/08/09 14:38), 4年前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 引述《Tosca ( )》之銘言: : : → yymmdd: 可能在這個板上喜歡眾樂樂的朋友比較少 ... 08/08 12:50 : : → yymmdd: 嗯,打擾了 ... 08/08 12:51 : : 推 buji: 就是不容易啊! 所以才提這個問題。 08/08 13:52 : 回想我年輕的時候 : 我對音樂的熱情和感動 ... : : 現在想想 真的是太一廂情願了XD : ... : 那你就該理解 為什麼一般人不管你怎麼介紹 : 也不會想去聽古典音樂 因為不想就是不想 本來我沒有想要繼續討論下去了, 因為有幾個瞬間我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意義, 而且各位版友分析得也很有道理 ... 但是,開這個問題的前提似乎不是喜歡不喜歡或想不想, 古典音樂就發展歷史是可以長篇大論的,作曲規則和邏輯也影響後世深遠, 我沒有要抬槓,但是舉重金屬為例,好像其歷史還不足以寫進音樂課本, 幾百年後有沒有人會去提到五月天或邦喬飛,可能會 ... 莫札特效應被證實了,貝九的手稿被列為人類文化遺產 ... 蕭泰然和李泰祥寫了福爾摩沙交響曲和 228系列等作品 ... 前一篇我的切入點是 : 帶人入門的邏輯必須是如何? 從化繁為簡開始嗎? 從生活化開始嗎? 聰明音樂來起頭? ... 都有人在做 ... 成效如何 ... 可以持續多久 ... 後來想想,這根本不干我的事,如果大家也覺得沒有必要討論, 那就可以擱著了 ... 我國小時我們全家都在聽理查克萊德門, 我一直以為那是古典樂,直到高中才知道他是用他的方法演繹各國的流行音樂, 教科書式的邏輯似乎不親民,不適合當作入門書, 有沒有其他適合的一整套邏輯,而不是片段的方法,是我上一篇的重點。 至於受眾想不想,要不要,似乎不能當作前提 ... 我沒有要反駁什麼,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 我也不是教育工作者,只是剛好有人起頭,我又剛好想起了什麼 ... PS 我覺得有時候一廂情願也不是不好,動機是好的,方法尚可接受的話, 會得到什麼 feedback 很多時候都很難說,大多也都是好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206.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565332719.A.AA6.html ※ 編輯: yymmdd (61.227.206.75 臺灣), 08/09/2019 14:49:20

08/09 15:15, 4年前 , 1F
好奇問一下,「莫札特效應被證實了」是真的嗎?
08/09 15:15, 1F

08/09 17:17, 4年前 , 2F
08/09 17:17, 2F

08/09 17:18, 4年前 , 3F
嗯 ,可以相信是真的 ^^
08/09 17:18, 3F

08/11 12:06, 4年前 , 4F
Mozart Effect 還有尚有爭議或討論空間~做神經的人路過
08/11 12:06, 4F
文章代碼(AID): #1TJHJlgc (cl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JHJlgc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