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樂團、音樂廳與音響效果

看板clmusic作者 (跟月亮乾杯!)時間6年前 (2018/06/06 01:55), 6年前編輯推噓6(607)
留言13則, 7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翻出有點久的文 我也提供一下我自己的經驗 ※ 引述《ChaosCreator ()》之銘言: : =>>從學生時代坐四樓,到現在幾乎都坐二樓中間, : 國家音樂廳的座位聽感差別其實蠻大的。 的確 : =>>先說結論,二樓10-15排中間最好,殘響修飾的剛剛好, : 舞台出來的聲音也可以抓得很清楚。 : 換言之,不用太辛苦每個聲部都可以聽的清楚, : 互相吃掉的現象(假設是好曲子好演奏)會比較少。 就二樓來說,最貴的A區,7-15排 我自己是最喜歡13-15左右 不過我的理由不是殘響,而是聲部的平衡 從第1排說起, 第1排我坐過一次,別人給的票,我自己是從來沒想要坐在這種位置 因為聲音太差了 後面的銅管的聲音要出來己經很吃力,基本上是要穿過重重人牆 更不要說是木管 與之相對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聽得超清楚(要看樂團的坐法) 任何細節都聽得到,但這並不是優點 大概到第10排左右,聲部的平衡就很不錯了 大概每個聲部的聲音的細節都有,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平衡 所謂的細節,例如像提琴在拉的時候會有沙沙的聲音,但要夠近才有 但喜不喜歡聽到這種東西是滿主觀的 所以,聲部平衡哪裡最好呢 我個人最愛的是三樓第1排,不管哪個聲部都可以清楚的聽見 提琴的沙沙聲也沒有了,這正投我所好 到這個位置,一個提琴聲部己經完全化為同一條線(也要樂團夠好啦) 而不同聲部之間的一條條線條又各自清晰無比,即使曲目是馬勒也是如此 就我自己的觀點,二樓沒有一個座位比得上三樓第1排 不過三樓也並不是沒有缺點,首先音量就比二樓小很多 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也不知道 而且越往後面排,聲音退化得非常快 以上全部都是大編制交響的觀點 如果是那種一把樂器的獨奏,像帕爾曼,馬友友那種 基本上坐在哪裡都很好 因為沒有聲部平衡的問題 另一個原因是我個人對殘響沒有太大的偏好 : =>>非協奏曲的大型的管弦樂三樓前排中央效果也很好, : 協奏曲就要看獨奏的風格,音色細膩但力度沒有特別強的獨奏 : 三樓聽來不見得有二樓這麼容易抓細節。四樓就會更模糊一些。 嗯,基本上就是這樣 協奏曲的話就看協奏樂器是什麼 如果你想聽細節,那就坐到二樓去,想看獨奏者的表情,就再坐前面一點 不要買到太右邊的位置就好 : =>>國家音樂廳的好位子聲音是真的很好聽, : 獨奏會(尤其是鋼琴)上的激烈樂段不必太暴力也容易作出力度對比, : 弱奏或者細微的音色變化也都在恰當的殘響修飾之下感度大升級。 : 後者就是在比較後面的位子較缺乏的部分。 : 演奏家或是樂團整齊力量又很強的話,四樓也可以聽的非常爽, : 你可以很清楚理解大開大闔的樂團或演奏家的厲害之處, : 只是細微處純粹音色的(而非利用強弱對比)感動還是要往好位子坐, : 你會比較容易理解一些以細膩著稱的團體或個人的妙處。 : 殘響偏少的場地音色方面就會有些吃虧,例如今年NSO開演去了中壢, : 那個場地沒什麼殘響,聲音就比國家音樂廳乾澀許多, : NSO跟嚴俊傑很快的有做一點調整,但音色還是不如在音樂廳美。 另外提幾點 第一 我並不特別喜歡最中間的位置 第二 NSO現在是有史以來聲音最漂亮的時期,團員程度整齊,編制齊全 指揮優秀,票價便宜,又有主場優勢 要是我還是學生的話我根本不會考慮聽外國樂團 因為NSO的表現決不會輸給他們, 如果你預算有限,聽NSO就對惹 第三 以上是我個人的偏好,時常與我同行的音樂會咖 偏好就跟我小有不同 所以,最後還是要自己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坐位 這尋找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樂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22.20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528221302.A.2E3.html

06/06 09:07, 6年前 , 1F
除了NSO那段外 都推 我覺得NSO只能說物超所值 跟國外
06/06 09:07, 1F

06/06 09:07, 6年前 , 2F
樂團要比也差太多 不論是質感 整齊度 穩定度等都是
06/06 09:07, 2F

06/06 11:45, 6年前 , 3F
推樓上
06/06 11:45, 3F

06/06 12:08, 6年前 , 4F
應該說 nso表現好的時候真的很不錯了 不過太不穩定
06/06 12:08, 4F
這句講到重點 拿最近我聽過的兩場NSO來說,馬勒七和貝六 如果把你眼睛矇起來 blind test,很可能猜不出這是同一個樂團 為什麼 因為沒有道理一個可以把馬勒七演奏到說氣勢有氣勢,說細膩有細膩的樂團 結果相隔僅僅一個月,演出一場乾乾柴柴的貝六 (比較級啦,那場並不是就差到這種地步) 這種表現差異,從「樂團程度」的角度是找不到答案的 如果不是樂團的程度,那這個差別到底從何而來 大家心裡應該都很有數了 我不是說葛拉夫就比呂紹嘉遜 而是,作為一個在大步進步的樂團,NSO還沒充份發掘出自己樂團的「性格」 在性格不那麼明確的情況下 外來的指揮首先就不清楚 what this orchestra is capable of 就一個自信還沒有建立的樂團,也談不上在團練采排時把自己的個性傳達給客席 尤其NSO是一個非常「聽話」的樂團,采排時99%的溝通又是單向的 相較之下,對於NSO這個樂團能做到的事,呂紹嘉是了然於胸的 兩者結合的演出就可以充份說明這一點

06/06 13:51, 6年前 , 5F
小心 沒聽個十次馬勒復活 又不會演奏小曲兒的人
06/06 13:51, 5F

06/06 13:51, 6年前 , 6F
是無權批評NSO的
06/06 13:51, 6F
...是不是受過什麼傷害?

06/06 14:20, 6年前 , 7F
樓上XDDD
06/06 14:20, 7F

06/06 14:20, 6年前 , 8F
peace,懂大提琴可以來我文章回覆喔。
06/06 14:20, 8F
peace!

06/06 14:21, 6年前 , 9F
好巧喔,樓上
06/06 14:21, 9F
※ 編輯: Acinonyx (36.224.22.209), 06/06/2018 17:11:05

06/06 22:04, 6年前 , 10F
總監和客席的場子落差太大
06/06 22:04, 10F

06/06 22:06, 6年前 , 11F
也是樂團水準未至一流的一種現象
06/06 22:06, 11F
如果說,任何一個人指揮柏林愛樂都會有精采的表現 這句話我也不是很能同意呢

06/06 22:17, 6年前 , 12F
NSO那場田園真的讓人驚訝,同樣都是外籍客席指揮,日
06/06 22:17, 12F

06/06 22:17, 6年前 , 13F
本人井上道義的表現就…
06/06 22:17, 13F
※ 編輯: Acinonyx (36.224.22.209), 06/06/2018 22:27:41
文章代碼(AID): #1R5ivsBZ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R5ivsBZ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