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師棒球教室-關於棒次的安排

看板ck53rd303作者 (台灣製造)時間19年前 (2005/07/08 00:1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0 (看更多)
其實老早就想發表有關這些東西的文章,我也是五月之後看了Money Ball 才對所謂的數據棒球理論(Sabermetrics)有一點粗淺的認知,也改變了一些觀念。 不過我也不是研究的很厲害,我也不想要很鑽研,不過有些很基本的觀念,倒是 可以拿出來跟大家討論討論。 因為兄弟最近有點積弱,其實除了投手的問題之外,棒次安排(Lineup) 也是很大一個關鍵。我想就此來跟大家講解一下。 另外,攻擊的指標現在是這樣表示的 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方便閱讀。 (Batting Average/On-Base Percentage/Slugging Pecentage,BA/OBP/SLG) 其實古老傳統的棒球,與現在的排法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二三四棒的排法, 以往二棒都要求是助攻很強的,打擊率不太高但是執行戰術很強的選手, 三棒是比較全方位一點的選手,打擊率很高最好也要跑的快。四棒是恐怖打者。 而在現在,注重上壘率,長打率以及避免容易形成出局數的新式棒球的棒次排法, 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一棒的確我們需要一個會選球好跑的快上壘率高的。 但是為了避免太過容易形成出局數,例如觸擊,打壞球帶跑等等的所謂推進戰術。 或是本身的上壘率低落,我們比較傾向把二棒跟一棒擺同種的選手,就是另一個 第一棒的意思。提到這邊就要提及打席多寡的重要性。理論上,越前面的棒次 打席會越多,而如果第二棒的上壘率並不是太高,就非常容易形成出局數了。 可見若攻勢要串聯勢必要找個上壘率高的選手來打二棒。 這一切則都是為了使第三棒有打點機會,因為第三棒傾向是擺上全隊最好的打者, 以利進攻,使他有打點機會。因為一棒二棒上壘率高才常有打點打,不會如果 前三位都摃龜就要變成下一局的第一棒。而第四棒就有如我們以前的第五棒一樣, 要有不錯的長打能力可以保護上一棒,以免常被保送。 以下是最近幾場的打序 朱鴻森(.249/.307/.297) 好的第一棒上壘率,我個人認為要超過.350。 馮勝賢(.233/.279/.307) 不合格的二棒上壘率連.300都沒有。 陳致遠(.303/.375/.394) 上壘率第四,打擊率不是太高。 彭政閔(.350/.446/.604) 最好的打者,打率高,長打強。 蔡豐安(.285/.340/.389) 中上的打者,消失的長打者(Slugger)? 陳懷山(.351/.393/.524) 打擊王,但上壘率不如彭政閔。 陳瑞振(.281/.366/.335) 選球很好的選手 打率不高但上壘率高。 李志傑(.242/.315/.320) 後段棒次,守備組的成績。 陳瑞昌(.299/.385/.373) 打數略少,不過有不錯的上壘率。 比較完畢,分析完畢之後,我們換一個棒次看看。 陳致遠(.303/.375/.394) 能跑擅打,上壘率高。 陳瑞振(.281/.366/.335) 選球好,上壘率也高。*1 彭政閔(.350/.446/.604) 最好的打者,最好第一局就有打擊機會 陳懷山(.351/.393/.524) 保護上一棒,且有長打能力*2 蔡豐安(.285/.340/.389) 長打率比下一棒高*3 陳瑞昌(.299/.385/.373) 高上壘率,繼續積壘*4 李志傑(.242/.315/.320) 守備組上壘率第一 朱鴻森(.249/.307/.297) 第二 馮勝賢(.233/.279/.307) 第三 *1 若是他腳上沒傷,有速度會更有說服力,有可能內野安打會多,打擊率會高些。 *2 擺四棒非三棒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唯二象隊長打率像樣的打者,可以保護上一棒。 *3 別忘記蔡豐安的怪力,要不是今年改變打擊策略,長打率不只會這樣。所以五棒。 *4 其實以數據而論,應該要跟上一棒對調,不過第六棒的上壘率有.385很幸福。 更狠一點,其實以數據而論,陳瑞昌應該打一棒,陳致遠二棒,陳瑞振六棒 也因為李志傑現在很廢,陳瑞昌的打數也不夠多,這個情況下才有的編排。 不然他們應該要對調感覺比較合理。所以對選手本身的條件觀察也是很重要。 另外要強調的是,我們合理的讓最不會上壘的兩個人的打席變少,並且讓有上壘率 的人集中起來攻擊。可以看看以上的數據,除非是背到極點,前面六棒才都不會 上壘,而彭政閔非常高的上壘率,更提供了陳懷山的攻擊機會。 不過這也只是理論,實際情況要以對戰的選手,自己的近況再做調整。 傳統派跟數據派如果合而唯一,是可以預估出更好的得分能力的。 另外,根據以上,個人認為,九一連線根本就是浪費的行為,就是這樣。 (君不見張家浩現在都打二棒?) 大家有興趣的話,下次我們可以再來談談其他數據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54.183 ※ 編輯: SOWATER 來自: 61.230.54.183 (07/08 03:20)
文章代碼(AID): #12pLKmXR (ck53rd303)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pLKmXR (ck53rd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