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公路碟賽場喊卡

看板bicycle作者 (累~~~)時間8年前 (2016/05/09 02:50), 8年前編輯推噓38(380115)
留言153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23 (看更多)
我直接回在內文裡,有興趣的板友不嫌棄的話可以看看。 ※ 引述《ddar (白馬~~馬力夯.....@@)》之銘言: : 標題: Re: [情報] 公路碟賽場喊卡 : 時間: Sat May 7 00:28:10 2016 : : 大家引用很多外電報導,還有職業選手發表的看法。 : 很棒! : 但問題來了,選手有保證一定對得嗎? 當然不保證,從我看來這不見得是重點,後續談。 : 今天若是所有一級職業車隊,選手大家來記名投票,投出來一翻兩瞪眼。 : 這些選手也都是在表達自己的個人意見。 : 選手絕對有權力,對於自己要用的東西發表意見。 : 也可以對比賽中,可能造成選手危害的事情,要求改善。 這問題有點複雜,從歷史看來,集團裏頭的運作不見得這麼單純。 : : 問題來了.....公路車碟煞真的這麼危險嗎? : : =====我們來認真看看,到底碟煞用在公路車賽的疑慮是什麼?===== : : 根據這段時間,個人看到的反對資訊,大致有以下幾點..... : : 1.碟盤會割傷人,尤其是萬一集團摔車事故,碟盤會造成嚴重受傷。 另外還有碟盤高溫的問題 : 2.碟煞煞車力道好,容易鎖死輪組,造成摔車。 : 3.集團騎車,混用不同種類煞車,大家煞車力道不同,減速效率不同,會造成集團摔車 : 4.C煞車力道已經夠用,使用碟煞完全是商業考量。 其實第四點並不是反對原因,如果碟煞夠安全,我想不出來有任何的反對使用碟煞理由 根據UCI Johan Kucaba 接受CyclingTips的訪問,把過去使用在登山車的碟煞運用到 公路車"比賽"中有幾點本質上的差異 ‧ higher speed ‧ longer braking time ‧ higher temperature accumulation ‧ bigger disk which means bigger safety issue in case of crashes ‧ braking behaviour that may block the wheel and make the bike slip ‧ difference of braking performance between disc brakes and rim brakes that may cause crashes inside the peloton.” 以下我的回覆也會基於以上的特性做討論 : : =====讓我們一點一點來看===== : : 1.碟盤會割傷人,尤其是萬一集團摔車事故,碟盤會造成嚴重受傷。 : 個人也認為有發生的可能,但有辦法解決碟盤割傷人嗎? : 有,而且不難。 : 可以選擇裝護盤,碟盤外緣磨成鈍角。 目前UCI已有規範要弄成鈍角了,剩下值得疑慮的就是高溫的問題(這點你跟車手都有提過 ) : 若是能這樣做,碟盤帶來的可能危險性,還會比大齒盤要低。 :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要求大齒盤裝護盤,比照辦理嗎? : 有解決辦法,就去做,這個明明就不難解決,真的不要抓著不放。 : 現在賽事中使用的disc brake 並沒有護盤(rotor cover),據我所知就連市售碟煞 都沒有這樣子的配置,目前這風險並沒有獲得解決。 另外製造商未來會不會處理這個問題也不知道,我自己就想到以下幾點問題需要解決 1. 碟盤排熱效率 2. 輪組如何快速拆換(這要看 rotor cover 如何設計,全覆式的或是只保護單面外側) 3. 碟盤尺寸跟前叉、車架設計與rotor cover 都需要一併考量 4. 如何兼顧rotor cover的強度與重量 5. 美感 與你不同,我認為 rotor cover 這個問題不好解決(個人意見) : 2.碟煞煞車力道好,容易鎖死輪組,造成摔車。 : 個人講過很多次了,公路車碟煞的煞車制動力,已經是調整過的。 : 公路車碟煞的煞車制動力,不要把它想成越野車碟煞。 : 且這個討論串中,有LeoWu車友表示, : 他認為公路車碟煞的煞車力道並沒有這麼大。 : LeoWu也覺得C夾很好用,C夾不差。 : 但,控制公路車油壓碟煞,對於手指的負擔小。(感謝LeoWu經驗分享) : 所以這一點,基本上就不攻自破了。 : : 當然你可以說,這表示手指用同樣力道去按煞車,碟煞會煞的比較大力呀? : 我同意.....但兩隻手指頭按比較大力,是不會用一隻手指頭去按嗎? : 而且,煞車力道不會超過外胎對於地面的摩擦力。(抓地力) : 用c夾和用碟煞,用同一條胎,是有差逆? : 討論這一點(modulation)前必須要考量公路車在集團內的跟一般的騎車煞車行為 不太一樣。 http://imgur.com/J98LxAa
(source: simkinsdesigns.com/modulation.htm) 碟煞毫無疑問在煞車力道上的細微控制是優於C夾的,假設集團以時速50公里的速度 前進,車手A距離前方車手B只有30公分的空隙,最糟糕的狀況下,車手A只有0.036秒的 時間可以做反應(實際上當然不會只有0.036秒這麼悲劇,但反應時間都非常短)。 這個時候車手的反應就是馬上規避前車跟扣煞車,減速降低衝擊,當下動作就是把煞車 狠狠壓下去跟看臨場狀況,打滑與否都不是當下第一考量(如果打滑的話,有機會 再鬆煞車)。 簡言之碟煞相較於C夾在modulation的優勢,在公路賽裡並沒有那麼重要。 實務上不論在集團內使用C夾或是碟煞,打滑絕對有可能會發生的。 而碟煞的煞車力道較佳,緊急狀況下這點風險又更大些,更容易影響到集團其他的車手, 這也就是目前pro cyclist的擔憂之一。 註: modulation對公路車手沒有很重要這點看法我在外電有看過,理由 跟原因我已經說得差不多了,但最後這一段車手煞車反應是我腦補的,版友可以自行判斷 在100~200公里間的長途騎乘,這樣子的行為是否符合常理。 : 3.集團騎車,混用不同種類煞車,大家煞車力道不同,減速效率不同,會造成集團摔車 : 這一點承2.。 : 我們先釐清公路車碟煞的煞車力道,真的沒有這麼強。 : 所以何來減速效率不同的說法呢? : 就算真的有差,差一點點。 : 問題就來了.....請問一下,集團騎車時大家都這麼靠近, : 萬一前面有狀況,碟煞煞車可以剎住。 : 你c夾剎不住,撞了上去.....這個怪碟煞嗎? : 沒人怪碟煞,而是碟煞跟C夾在集團內混用,是不是有風險,風險多大? 有沒有解決方案? : 這個當然怪後面的煞車反應太慢,或是煞車太爛煞不住呀。 : : 煞車力道強,才有機會被後面撞。 : 煞車力道不強,就變成你去撞前面了好嗎? : 而且再說一次,公路車碟煞的煞車力道,真的沒有這麼強, : 不要用越野車的煞車力道來思考。 同第二點的回答,毫無疑問的碟煞的制動力比C夾好,但同時在集團內使用, 車手認為有風險。 如同 Chris Froome 說的 "But it's a safety issue, I'd say either everyone uses them, or no-one does" : 4.C夾煞車力道已經夠用,使用碟煞完全是商業考量。 這個問題是建構在 "當碟煞有風險仍須釐清,而UCI不顧車手與CPA反對,貿然使用碟煞" 的前提下才會成立。如果集團內使用碟煞的安全問題釐清的話,車手沒有理由 抗拒碟煞。 碟煞優於C夾的部分我都贊成,我也沒看到車手說碟煞是爛貨,但車友們要弄清楚整件 事情的核心是 "pro cyclist認為未經充分的討論就在集團使用碟煞,會有安全上的 疑慮。" : 這個分兩個層面來看, : 首先C夾的煞車力道是否夠用? : : 我個人的看法是,很多東西是比較來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個人從7700的C夾煞車夾器開始接觸公路車,也使用過很多不同廠牌的煞車皮。 : 每個煞車,還有煞車皮,總是說他們做了很多研發,讓煞車變的更好,力道更棒。 : 如果煞車力道是夠用的,廠商不用追求更好的煞車力道。 : 除了煞車力道外,油壓碟煞有兩個優勢,是C夾所不能辦到的。 : : 4-1 可以減輕手指的負擔,用更小的力氣去按煞車,作更細膩的操控。 已回答 : 4-2 碟煞面對惡劣天候,可以保有一定的煞車性能,不至於像C夾一樣衰退。 : : 當然,這4-2點還有爭議。 : 根據rivet提供的資料,傳奇自行車選手Eddy Merckx表示, : 把碳纖維輪組的煞車面貼上鋁皮, : 這樣就不用擔心碳纖維輪組在雨天或惡劣天候的煞車表現。 : 但問題來了,這樣一組輪子要多多少重量呢? Zipp 404 Carbon Clincher Disc-brake 碟煞碳纖輪組 1715g Zipp 404 hybrid clincher 2012 鋁邊碳纖輪組 (後來都改成碳邊,而鋁邊改到Zipp 60 這個產品線) 1640g Zipp 2012年的404 鋁邊 clincher 比 404 碟煞 clincher 輕了75g 我有點懶,只查zipp這家廠商,看起來重量不是問題。 : 不過,在煞車面貼上鋁皮, : 依然無法解決煞車面沾上泥沙所帶來的煞車衰退。 : 這個只是衰退比原先少而已,但仍比不上碟煞在惡劣天候的表現。 : 你說的沒錯,雨天碟煞制動力比C夾好,這點我認同。 但對於pro cyclist 來說,這點不見得是很大的優點(同時考慮集團內的風險)。 : 4.C夾煞車力道已經夠用,使用碟煞完全是商業考量。 : 第二個層次,商業考量。 : 套句車友說過的話,職業運動,沒有商業考量,哪有薪水。 : 商業考量一定有的,但將比賽放入碟煞這個變數,是不是真的是絕對危險呢? : pro cyclist 認為問題還沒有釐清啊? : 我一直強調,碟煞在公路車比賽的使用,是風險不是危險, 不需要現在直接拿選手的生命去測試啊? : 風險是可能因此受益的,在1.中就提出降低碟盤危險性的方法。 : 其實碟煞本身的商業利益,不見得是碟煞,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輪組商。 : 碳纖維輪組目前技術的瓶頸點,就是煞車問題。 : 考量到煞車,碳纖維輪組的重量很難再突破。 : 而為了煞車時的高溫,也必須用比較好的環氧樹脂。 : 一旦用了碟煞,碳纖維輪組的緊箍咒被拔掉,真的會讓我很期待以後的發展。 碟煞碳纖輪組,現在這些產品市面上不是都已經有了嗎? : : 可是對於一般消費大眾,你也許不會去買這些高價零件,這個和你有關係嗎? : 當然有,而且關係很大。 : 身為一個鍵盤車手,我零件並沒有用特別好。 : 但我絕對支持賽場零件的進步,這樣才有可能技術下放,在一般市場普及, : 一般人才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進步。 : : 舉個例子來說,當年我最愛的V夾是AVID SD7。 : 大約10年前,一組AVID SD7,夾器連同煞車手把,還要價3000元。 : 當碟煞普及後,現在只有當年一半的價格。 : 而SHIMANO每次推出新產品,將舊技術下放,也讓低階碟煞變的可靠便宜。 : 支持賽場上的新產品,將來才有可能會變成普及化的一般零件。 : 這些不是車手的考量啊,難道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硬要車手使用碟煞? 還是車手應該要 承擔這些風險,因為他們少部分人的犧牲其實是為更崇高的理想、更多人的利益? 講得更誇張白爛一點,因為我想要吃更便宜划算的冷凍海鮮,所以我就要泰國工廠繼續 囚禁那些緬甸血汗勞工嗎? (反正摔車的車手不是我啊~~~~) : =====碟煞廠,輪組廠,都沒給我錢,我講這麼多好話要幹嘛?===== : : 當然有網友對本人作指教,本人虛心接受,這邊一併作回應。 : 首先,選手講的話,和外電講的話,真的是很好的參考。 : 本人份量也許不太夠,但從上個世紀末使用碟煞到現在, : 也同時經歷過V夾與碟煞的交接期。 : 很多當年V夾支持者,對於碟煞也不認同,但至今碟煞在越野車市場普及。 : 這段歷程,我最近又不時想起。 : 事實上,有種歷史好像又重演一次的感覺。 : 只是在公路車界,碟煞的接受程度更差,反彈聲音更大。 碟煞的爭議在賽事跟一般使用是脫鉤的。所以過去碟煞在登山車賽事中也有很多反彈嗎? 還是一般使用者的反彈? 我沒有經歷過,但真的好奇。 : : 你可以質疑我個人的發言,但我會老實和你講當年越野車煞車生態如何改變的。 : : 同時期和我在網路上聊自行車的網友,很多人現在都是自行車某個領域的專業。 : 我沒有外電,公路車職業選手我也不認識。 : 所以我不能搬出一個很響亮的抬頭,但我有一些自行車業上游廠商的說法。 : 信不信在個人,當作聊天抬槓也好。 : : 網路論壇好處是,只要這個人不刪文,這輩子他都有機會去反省他說過的話。 : 我常常反省自己的發言,討論,不是發表論文。 : 希望大家多少能學點東西,這個討論串,獲得很多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 : 或許再過個3~5年,再回頭看看這個討論串,會很有趣吧? : 沒有惡意,但我認為你跟部分的網友始終搞錯整件事情的重點!!! 這篇討論串的核心根本就不是討論C夾或是碟煞的誰優誰劣、誰對誰錯 (至少我是認為 如此),就算未來賽事最終使用了碟煞,甚至連我自己都換了碟煞,也跟我說的重點沒有 任何的衝突。 我認為事情的關鍵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或是釐清與"賽事安全"的相關議題 (就算這些議題與我無直接關係) 從你之前的回覆,看來你是認為目前pro cyclist使用的碟煞是有安全上的風險(高溫), 所以車手有沒有承擔無謂的安全風險嗎? 我不知道你現在是怎麼想,但我認為是有的! : -- : 事情懂得多 : : 自然有方法~~~~~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5.113.186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62552094.A.84F.html : 推 rivet : 頭推 05/07 00: 32 : → rivet : 內文部分不認同,但是有個可供討論的好基礎,再找 05/07 00: 39 : → rivet : 時間回文。 05/07 00: 39 : 推 sifun : 用過油碟真的不想回去用其他煞車 05/07 01: 16 : 推 Justy : 推! 05/07 01: 32 : 推 LeoWu : (揉眼睛)等等,內文有控制碼嗎? 05/07 01: 52 : 推 HHHHOOOO : 推,最後一段一陣子回來看就覺得有趣 05/07 02: 10 : 推 loserfatotak: 個人認為碟煞的普及歸因於一堆碟V兩用車架 05/07 05: 39 : → loserfatotak: 好奇公路車為啥不這樣搞 05/07 05: 40 : 推 SeLeKon : 多了一個洞 強度就弱化 05/07 06: 10 : → SeLeKon : 也有礙觀瞻 05/07 06: 14 : → jstfsesusr : 不懂請教一下,賽場上更換碟煞輪組的時間和C夾輪組 05/07 07: 09 : → jstfsesusr : 大概會差多少啊? 05/07 07: 09 https://youtu.be/yeXW9R8XYP4
之前外電有提過這個問題,實際比C夾要慢 : → jstfsesusr : 碟盤尺寸規格各家有一致嗎? 05/07 07: 09 UCI有規範 : → jstfsesusr : 不然中立器材商該如何準備備輪? 05/07 07: 09 : 推 atlaswhz : http://m.imgur.com/XHTCrMP 05/07 07: 57 : → atlaswhz : 來看看碳板精美的濕式制動 05/07 07: 58 : 推 SeLeKon : XDDDD剩下10% 這不是垃圾 什麼才是垃圾 05/07 08: 17 : → abcd11001100: 碟煞+貫通軸=直接換車,不拆輪子了 05/07 08: 18 : 推 loserfatotak: 貫通軸輪子不能拆嗎Orz 05/07 09: 19 : 推 aderan : 那是Vision的輪子做得很差,不是全部碳框都這麼爛 05/07 11: 04 : → atlaswhz : 的確是極端例子,但碳輪濕煞至少衰退2/3 05/07 11: 36 : → atlaswhz : 差一點的鋁框退1/2制動力 05/07 11: 38 : 推 aderan : 最主要是看碳框的品質,耐溫越差的框,煞車塊就必須 05/07 12: 36 : → aderan : 要用質地較軟、磨擦力較弱的配方以避免積溫太快太高 05/07 12: 36 : → aderan : 而燒框 05/07 12: 36 : → ddar : Vision輪組的濕地煞車太誇張……XD 05/07 13: 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47.1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62733425.A.485.html ※ 編輯: rivet (218.161.47.150), 05/09/2016 03:38:09

05/09 04:59, , 1F
賽事安全vs商業利益,這問題戰不完的
05/09 04:59, 1F

05/09 07:18, , 2F
選手怎麼用c夾or碟煞我管不著,但我他媽不爽因為uci
05/09 07:18, 2F

05/09 07:18, , 3F
與某某選手說碟煞危險而其他人說c夾很好c夾好棒棒c
05/09 07:18, 3F

05/09 07:18, , 4F
夾雨天制動力足夠也能鎖死輪組的人整個將碟煞妖魔化
05/09 07:18, 4F

05/09 07:18, , 5F
的一般民眾,碟煞就是經濟實惠不會燒框!前幾篇有個
05/09 07:18, 5F

05/09 07:18, , 6F
碳纖板輪下坡的經驗,還在提倡c夾有多屌的自己認真
05/09 07:18, 6F

05/09 07:18, , 7F
想想!
05/09 07:18, 7F

05/09 07:59, , 8F
C夾沒碟煞好,但R大已說明某些選手認為夠用
05/09 07:59, 8F

05/09 08:51, , 9F
碟煞妖魔化我是沒看到啦 但是每篇都有人在c夾妖魔化
05/09 08:51, 9F

05/09 09:14, , 10F
c夾在天雨路滑情況就是個垃圾 不需魔化 前個世代的
05/09 09:14, 10F

05/09 09:14, , 11F
產品!
05/09 09:14, 11F

05/09 09:19, , 12F
想說服c夾大於碟煞的想法 請提出天雨路滑煞車性能是
05/09 09:19, 12F

05/09 09:19, , 13F
超出期待的 而不是夠了的證明 不要拿煞車強到打滑都
05/09 09:19, 13F

05/09 09:19, , 14F
一樣翻車的說法來笑死人
05/09 09:19, 14F

05/09 09:31, , 15F
碟盤散熱不用擔心,來令組目前也有散熱鰭因應
05/09 09:31, 15F

05/09 09:31, , 16F
自行車碟煞組的問題,當年機車用碟煞都遇過了
05/09 09:31, 16F
我指的是上了 rotor cover之後,需要面對的問題

05/09 09:34, , 17F
再好的煞車遇到不會操控而掐死死的人 翻車是肯定的
05/09 09:34, 17F

05/09 09:34, , 18F
而不好的煞車給技術再好的人煞一樣gg 煞車力道就只
05/09 09:34, 18F

05/09 09:34, , 19F
剩五成以下 不會因為高手來煞就變成9成
05/09 09:34, 19F
※ 編輯: rivet (218.161.47.150), 05/09/2016 09:45:00

05/09 09:49, , 20F
您可以參考一下本田的CBX400F
05/09 09:49, 20F

05/09 09:54, , 21F
還是那句老話 公路車賽本身就危險 不是碟煞讓比賽更
05/09 09:54, 21F

05/09 09:54, , 22F
危險 碟煞使用是風險 煞的住比煞不住好多了 把煞的
05/09 09:54, 22F

05/09 09:54, , 23F
住的碟煞變成比賽更危險的因素 很沒道理
05/09 09:54, 23F

05/09 10:01, , 24F
老話一句,競速運動,減速力永遠比加速力重要,而且
05/09 10:01, 24F

05/09 10:01, , 25F
不用扯溫度,MotoGP用的是碳纖維碟盤,碳纖維碟盤是
05/09 10:01, 25F

05/09 10:01, , 26F
有工作溫度的,他們的碟盤更燙,他們怎麼沒在怕,
05/09 10:01, 26F

05/09 10:01, , 27F
區區鋼製或是鑄鐵碟盤再燙也頂多破百而已,除非你
05/09 10:01, 27F

05/09 10:01, , 28F
抓著不放,能多危險,如果說溫度,鋁邊跟碳纖維邊
05/09 10:01, 28F

05/09 10:01, , 29F
煞車後的高溫就不危險?什麼爛理由
05/09 10:01, 29F
http://goo.gl/EXy6nj 碟煞高溫不是問題? 摔車時碟盤黏到你臉上不危險?前面的文你要仔細看喔。

05/09 10:09, , 30F
有些屌輪福條粗的跟什麼一樣,在高速摔車後削掉身體
05/09 10:09, 30F

05/09 10:09, , 31F
那個部位的機率更大 怎麼uci不禁止這種輪出現 統統
05/09 10:09, 31F

05/09 10:09, , 32F
改用碟輪 也沒看過靠背碟煞的在靠背福條
05/09 10:09, 32F
好吧,回你一下,連愛哭么的Nibali 在下坡都沒抱怨C夾如何,但從你的回發文看來你用 垃圾C夾的經驗是下個小坡都驚險萬分(你該不會沒用過C夾吧!?) 所以問題的核心很簡單…就是你沒有啥煞車技巧啊!既然你不懂煞車技巧,你有什麼立場 , 經驗或是能力批評別人沒有煞車技巧?不會煞車? 難怪,你用碟煞真的剛剛好,拍拍! 另外你的閱讀跟邏輯能力非常有問題,這點碟煞救不了你,請自救。 ※ 編輯: rivet (110.26.24.174), 05/09/2016 11:46:00 ※ 編輯: rivet (110.26.24.174), 05/09/2016 11:47:32

05/09 12:02, , 33F
顆 可以去看看我的回文 就知道我有沒有用過 會說垃
05/09 12:02, 33F

05/09 12:02, , 34F
圾不是沒原因 謝謝指教
05/09 12:02, 34F

05/09 12:04, , 35F
依照您的邏輯 c夾我會怕怕 用碟煞我不會怕怕還更有
05/09 12:04, 35F
還有 78 則推文
還有 2 段內文
05/09 20:56, , 114F
有什麼理由要擔心摔車時,碟盤高溫帶來傷害的疑慮?
05/09 20:56, 114F

05/09 20:56, , 115F
?求解…
05/09 20:56, 115F

05/09 23:34, , 116F
是你說GP摔車一定人車分離的,我只是舉一個著名的
05/09 23:34, 116F

05/09 23:34, , 117F
例子,多的是GP選手摔車沒有人車分離,指正你觀念上
05/09 23:34, 117F

05/09 23:34, , 118F
的錯誤
05/09 23:34, 118F

05/09 23:36, , 119F
另外,同樣的問題,現在有單車選手在摔車後被碟盤燙
05/09 23:36, 119F

05/09 23:36, , 120F
傷嗎?那怎麼又會擔心事故後被碟盤燙傷的疑慮?
05/09 23:36, 120F

05/09 23:47, , 121F
人家未卜先知就別刺激他了 先知是寂寞的
05/09 23:47, 121F

05/10 06:50, , 122F
蛤???你什麼時候看到我有說很擔心公路車碟煞高溫
05/10 06:50, 122F

05/10 06:50, , 123F
了!?單純是對你有點奇怪的類比提出質疑…(算了,
05/10 06:50, 123F

05/10 06:50, , 124F
你好像總是答非所問,然後對於強化自己論點的依據性
05/10 06:50, 124F

05/10 06:50, , 125F
卻又回答不出個什麼什麼所以然XD)
05/10 06:50, 125F

05/10 07:05, , 126F
這篇文章提出發生事故碟盤燙傷的問題,我說明GP上
05/10 07:05, 126F

05/10 07:05, , 127F
的碟盤溫度更高,但他們都不擔心了,更不用說單車上
05/10 07:05, 127F

05/10 07:05, , 128F
的碟盤只是鋼製或是鑄鐵,溫度也遠遠比GP的低,更
05/10 07:05, 128F

05/10 07:05, , 129F
不用擔心,如果你有認真看,而不是為反對我而反對,
05/10 07:05, 129F

05/10 07:05, , 130F
我想你 懂我的說法
05/10 07:05, 130F

05/10 07:34, , 131F
感謝回覆,第1:所以我才會問,GP是不擔心?還是不
05/10 07:34, 131F

05/10 07:34, , 132F
需要擔心?因為並沒有看到你提出有參考性的文獻不是
05/10 07:34, 132F

05/10 07:34, , 133F
嗎?
05/10 07:34, 133F

05/10 07:34, , 134F
第2:先不管你尚未證實的第1點好了,下一段拿來類比
05/10 07:34, 134F

05/10 07:34, , 135F
單車,我的疑問是為什麼可以這樣類比?情況是一樣的
05/10 07:34, 135F

05/10 07:34, , 136F
嗎?
05/10 07:34, 136F

05/10 07:34, , 137F
如果這2題你目前沒有答案,那大家也可以慢慢來找,
05/10 07:34, 137F

05/10 07:34, , 138F
都是沒有問題的!說完了~
05/10 07:34, 138F

05/10 09:23, , 139F
不管是不擔心還是不需要擔心,起碼GP上面從沒考慮要
05/10 09:23, 139F

05/10 09:23, , 140F
加所謂的碟盤護蓋不是,GP光煞車拉桿有可能 勾到
05/10 09:23, 140F

05/10 09:26, , 141F
其它車輛,就要求要加裝護弓,如果真的碟盤有可能
05/10 09:26, 141F

05/10 09:26, , 142F
˙因溫度在事故中造成傷害,FIM早就要求裝上護蓋了
05/10 09:26, 142F

05/10 09:26, , 143F
,你要求的文獻我提不出來,但實務上就是這樣
05/10 09:26, 143F

05/10 12:46, , 144F
你不知道我幫你說,那是因為上了護盤碟盤過熱,煞
05/10 12:46, 144F

05/10 12:46, , 145F
車衰減怎麼搞定?
05/10 12:46, 145F

05/10 12:49, , 146F
這點你又錯了,GP有設計出專門引導風量的碟盤蓋
05/10 12:49, 146F

05/10 12:49, , 147F
但不是每個選手或是每個賽道都會使用
05/10 12:49, 147F

05/10 12:50, , 148F
不一定說沒護蓋散熱就一定比較好
05/10 12:50, 148F

05/10 12:51, , 149F
而且碳纖維碟盤出了名的要達到工作溫度才能發揮效果
05/10 12:51, 149F

05/10 13:01, , 150F
而且他不是因為安全而設計出來,而是為了維持溫度
05/10 13:01, 150F

05/10 14:29, , 151F
碳纖碟跟陶碟都要夠熱性能才會出來
05/10 14:29, 151F

05/10 14:30, , 152F
還有碟盤溫度問題上面已經舉過例了,CBX400F
05/10 14:30, 152F

05/10 14:53, , 153F
motorgp 護蓋那個我搞懂了耶!
05/10 14:53, 153F
文章代碼(AID): #1NBufnI5 (bicyc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BufnI5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