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要怎麼練下坡

看板bicycle作者 (Waste is life all about)時間10年前 (2013/10/28 16:13), 編輯推噓5(506)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ccccboom (西西)》之銘言: 首先我先聲明 我不鼓勵大家下坡騎快 應該說要騎多快 能騎多快 是每個人自己的決定 請自己審慎評量 --------- (本人只是個假日肉腳休閒騎士) --------- 下坡雖說安全第一 但做什麼事不是安全第一? 速度可以合理地慢 也可以合理地快 不論快慢 觀念跟技巧不能沒有 下坡技巧要精進 依個人經驗綜合專家意見 有下列幾個重點 1.降低風阻 直線下坡路段盡量減少正面迎風面積 以提升速度 建議握下把(如果你有下把可以握) 垂低手肘 將上半身壓至水平 若此時為滑行狀態(未踩踏) 請讓踏板保持一前一後 曲柄呈0-180度水平 膝蓋/大腿內側貼住你的車架上管 臀部重心略為後移 如果臀部能稍稍離開椅墊一丁點 能減去一些高速震動 提升舒適 但不要真的離開坐墊 會影響後輪穩定度 2.壓低重心/轉移重心 低風阻騎姿其實亦有助於壓低重心 壓低重心能使車身穩定 提升循跡性 唯 許多人建議的"將重心挪後" 其實並不全然正確 這個動作的確可以提升安全感 減低急煞時backflip的機率 (事實上多數人最擔心的就是這個...) 但實際上付出的代價是: 前輪壓力減低 抓地力隨之降低 循跡性/彎道反應變遲鈍 結果就是很難順暢的過彎 常常要在彎道裡不斷修正 甚至在彎中補剎車(大忌!!!!) so 我的建議是 進彎前的直線段 將車速減低到適當速度 進彎前鬆開剎車 不補煞 保持下把騎姿 臀部重心"前挪"到椅墊鼻尖 將重心轉為前推的力道傳遞至前輪 抬高內側膝蓋(向左彎就抬左膝 向右彎就抬右膝) 此時另一邊大腿/膝蓋盡量往上管靠 將"下半身"重心往彎內側轉移過去 如果你的車架設計良好 此時一般的彎道 不必太去轉動龍頭 都能夠游刃有餘地切過 過彎極限與速度都可大幅提升 至於彎中理想的走線 其實跟機車差不多 理論上是一樣的 幾個小重點提醒: * 一上一下的腳不要錯邊 踏板卡到路面可能會摔車 * 不要試圖"掛車" 不要把整個身體都扭到一側 腳踏車不是重機 結構不同 掛車不會更快 反而危險 輪組壽命也會大幅減低 * 真的要戒掉在彎中剎車的壞習慣 超容易失控 而且人一但注意在按剎車 全身肌肉都僵硬緊繃 車只會延切線方向行進 什麼技巧都白搭 * 絕對絕對不要吃到對向車道 * 左彎可相對放膽一試 右彎請盡量保守 (如你身處左駕國家 請反過來) * 如你的視線看不見出彎路線(比方被建築物/植物/岩石遮蔽) 請在近彎前煞到最低速 以免無法預期的對向來車/坑洞/沙礫/動物 導致意外 * 請不要在不熟悉的路線測試你的下坡能耐 * 溫和而穩定地按你的剎車 我的經驗是"力道拿捏是重點" 人肉ABS點煞實非必要 很多人不知道最適合自己的下坡/過彎速度是多少 請多加摸索 平順地控制速度不僅對下坡品質有幫助 也是在保護騎在你後方的車友 * 適時踩踏/出彎補油對放鬆肌肉與維持抓地力有幫助 一路滑行身體會僵掉的 尤其是冬天 ------------- 另外補充一下硬體的配合(主要針對公路車) 目前主流車架的設計 BB DROP 約在65-70mm之間 較低的五通提供較低的踩踏重心 對下坡操控是有顯著幫助的 而具備較高五通的車架 後下叉角度小 發力直接 適合繞圈賽 但山路比較吃虧 鐘擺的幅度較難控制 壓車稍嫌敏感 回正卻慢半拍 輪組方面: 理論上 前輪框高較低的輪框操控性較好 就跟籃球鞋一樣 後衛鞋鞋底都做得很薄 以求最大程度的控制 至於板輪就像穿木屐一樣 硬規硬 對付側向力非其所長 較寬的框體除了降低風阻外 亦有助於提升彎道表現 22-25mm的框寬已是近年的主流 打個比方 寬框過彎VS窄框過彎就像穿籃球鞋跟穿慢跑鞋切入的差異一樣 穿慢跑鞋 你敢踩eurostep嗎? 前花鼓的耳距也非常重要 寬耳距的前花鼓不僅下坡指向性一流 上坡抽車安定感也是一拜 大廠如MAVIC/SHIMANO甚至賴威 都把耳距推到極限 反倒是手編輪選用輕量花鼓時 要特別留意 --- 最後還是提醒 安全第一 以上 : 剛剛從貓空下山 : ㄧ台公路車ㄧ台小折直接飆下去 : 一下就不見了 : 我則是死抓著煞變把拼命點放 : 遇到髮夾灣就用牽的 : 請問下坡要怎麼練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3.107.175

10/28 17:31, , 1F
下坡走的線也蠻重要的
10/28 17:31, 1F

10/28 19:20, , 2F
離開坐墊會影響後輪穩定度?公路車會這樣喔?
10/28 19:20, 2F

10/28 19:21, , 3F
我騎登山車多年,沒有這種感覺的說
10/28 19:21, 3F

10/28 20:31, , 4F
老話一句,再怎麼練下坡技巧,慢還是好,切記無誤。
10/28 20:31, 4F

10/28 20:31, , 5F
當然你無親無掛的,兩手拍拍就可以安然離世的,隨你
10/28 20:31, 5F

10/28 21:17, , 6F
回rexxar 主要是公路車輕又沒彈性 遇顛簸後輪失去抓
10/28 21:17, 6F

10/28 21:18, , 7F
地力的機會比登山車大 屁股壓一下還是有幫助的
10/28 21:18, 7F

10/28 22:05, , 8F
單車過彎重心要放外側,外側那隻腳用力踩住踏板就對了
10/28 22:05, 8F

10/28 23:00, , 9F
有下過貓空再來講下山的線吧~
10/28 23:00, 9F

10/28 23:06, , 10F
我從貓空下山的線多是走林道和樓梯(無誤)
10/28 23:06, 10F

11/05 20:05, , 11F
請問下坡轉彎常常有種轉不過去的感覺是為什麼?
11/05 20:05, 11F
文章代碼(AID): #1IRXoXTb (bicycle)
文章代碼(AID): #1IRXoXTb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