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棒、藍球迷進場數怎麼會差那麼多

看板basketballTW作者 (☂☁☁☁☂)時間6年前 (2018/07/03 14:43),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2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4/10 (看更多)
其實大家一直提到中職的啦啦隊文化 可能就要花點時間回溯一下 中職早在2005年兄弟象時期看到三星獅啦啦隊之後, 在似懂非懂下,弄出0.5版啦啦隊(更早期的那個0.1版先跳過XD) 只是當時抄的很爛,所以效果沒有徹底發揮 反而啦啦隊變成SBL當時部分球隊自己養,還借給中職打工表演XD 但啦啦隊並不是賣點啊! 當年sbl主打的是態度 迷妹經濟當道 這有別於中職這幾年的大砲哥經濟模式 (如果兩者能徹底結合,台灣職業運動應該會有新高峰) 不過,再回溯到此道的源頭,韓國 韓國棒球是最早開始放啦啦隊妹仔在球場內跳啊跳,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 不過真正開啟應援娛樂化,是在本世紀初期,開始結合音樂聲光娛樂 (這也開啟了近年韓國音樂著作人協會與職棒的權利大戰) 隨著韓國棒球在2006年開始逐漸觸底反升 這套娛樂式應援更是加速韓國職棒的票房回升的重要要素之一 而1997年成立的KBL也隨之跟進這套應援文化 但其實效益有限(因為KBL的觀眾市場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地城鎮化核心行銷) 而晚了十年之後成立的V聯賽,因為客群以首都圈周遭的都市人口優先 外加韓國的運動跟娛樂文化在2009之後更緊密結合 V聯賽的行銷其實有點類似sbl早期主打塑造球星 V聯賽不僅抓到男性市場,也兼顧了迷妹市場 (V聯賽的媒體行銷也很強大,先努力用促銷方式賣轉播擴大媒體合作空間) 近年更是快速近逼KBL的發展規模 那麼,韓國的足球K聯賽呢? 直到2013年,FC首爾才開始有場邊啦啦隊妹仔跟跳舞舞台 在這之前,K聯賽可是很堅持本格派足球應援 但隨著K聯賽票房下滑(當然也跟假球事件有關,行銷又是最牛步) 部分球隊場均一千多人,卻也有豪門能接近兩萬的 好手又持續出走,比賽變得沒什麼懸念 只好開始導入新的行銷,新的賽制刺激 啦啦隊妹仔導入是否有效呢? 目前看來有限,因為韓國足球吃的是很深入到全民體育層級的實際運動參與推廣 也就是說,在韓國,爸爸帶兒子踢球,偶爾進場看足球還是消費模式大宗 所以K聯賽的主力行銷會是兒童市場的促銷(反正兒童會帶大人進場) 還有深入地方足球推廣的俱樂部活動參與 (譬如參加俱樂部舉辦的營隊等相關連結活動) 我就曾數度看過父子檔穿著第三級別N聯賽球衣, 搭著地鐵兩三站賽前三小時提前去場邊練習場先參加營隊學踢球 然後開賽前媽媽再帶著一堆食物會合,在場邊悠閒看球www 這或許是韓國幾個職業運動同時間互相競爭,卻仍能各自找到市場的取向 其實台灣不一定只有中職那套模式才叫做成功 但很明顯的,我們知道現有sbl的形象是零分XD SBL要怎麼抓到客群訴求,這應該是喊著職業化之前, 這些做政績的「長官」需要先把腦袋整理好的重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98.2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ketballTW/M.1530600202.A.B6F.html

07/03 17:31, 6年前 , 1F
很想說581真的沒救了 只靠迷妹在撐 但過了那麼多年
07/03 17:31, 1F

07/03 17:31, 6年前 , 2F
也沒看到人有在持續成長 迷妹也沒多少持續在進場
07/03 17:31, 2F

07/03 17:33, 6年前 , 3F
但看581超便宜 少少錢可以打發一天 但要讓人專程去
07/03 17:33, 3F

07/03 17:33, 6年前 , 4F
目前就是很難
07/03 17:33, 4F

07/04 12:51, 6年前 , 5F
SBL需要找到定位
07/04 12:51, 5F
文章代碼(AID): #1REniAjl (basketballTW)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REniAjl (basketbal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