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思辯] 善良的成本代價?

看板ask-why作者 (Chris)時間11年前 (2013/02/23 09:33), 編輯推噓1(109)
留言10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6 (看更多)
※ 引述《heart167e (貓咪)》之銘言: : 題目是善良的成本代價, : 為什麼是善良的成本代價呢? : 首先, 先為善良下一個定義, : 「不求好處才稱之為善良,」 請問是在此討論「不求好處」 還是認為善良就等於此定義呢? 「不求好處」可能和一般人對於善良的定義不太一樣 至少我對於善良的定義就不是這樣 善良對我來說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的 廣義 主觀看待事物充滿關懷、同理心、惻隱之心 狹義 除了以上的定義之外,還需要做出客觀行為 也就是主觀善良,客觀做好事 當主觀和客觀其中一個不符合時,都「可能」無法被稱之為善良 大家對善良的定義其實就是一種「價值判斷」 如果你想要探討的是「不求好處」,就不能加個善良在後面 因為每個人對善良的定義本就有別 這樣會造成價值判斷的混淆 : 所以認為善良可以帶來好處的偽善不予討論, : 一個人想要善良, 只是想讓自己,他人,社會,世界好過, : 完全善良的人是永遠不會改變, 樂於接受失敗, : 為了這樣的好過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 例如不與壞人爭鬥, : 樂於承受天真帶來的陷害及壓力還有離開, 將可以帶來好處的善良稱之為偽善似乎更是不妥 舉例如之前見過有些小吃攤 對於比較貧困的客人,願意提供30元滷肉飯,吃到飽 這種舉動,當然有可能會帶來好處 譬如說得到附近居民的認同,而更常光顧去支持這家店 如果心理上的好處也算在內的話,老闆心中還會因此得到滿足 在你的定義下,都將被排除在「善良」的條件之外 更別說慈濟功德會了,裡面只要是有領薪水或補助的 全都會被你的定義排除 你所想講的善良,我想很難稱之為善良 那就在定義裡面做探討吧 「不求好處」這個定義底下 在這社會中我想得到的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 就是覺得社會險惡,放棄處理人際關係和社會問題的人 久而久之可能變成憤世嫉俗或是自命清高 沒得到好處,就說因為我是善良的人,得不到好處 得到好處的話,反而覺得理所當然,於心無愧 第二種 大概就是早期舊教天主教的想法吧 「每日所需」小於「每日所得」 一天如果工作三個小時,覺得已經足夠一天的生活了 所以就結束工作,不想多得 一切從簡,無欲無求 這樣才比較可能符合「不求好處」吧 : 諸如此類, : 在從小的社會家庭學校就有的妒忌欺壓磨難下, : 一個徹頭徹底善良的人, 會經歷多少歷程改變他的樂觀合群親切? : 當然不論人好壞都要經歷這些, 想要討論「善良」額外的成本代價, : 謝謝, 如果照著「不求好處」這個定義 應該是符合「無欲無求」 世俗上的每個人,做的每件事,都可能在求得好處 我們工作、買東西的時候比較價錢,都是在求得好處 就連有人出於善意做善事的時候,都可能是在求好處 (自身心理的滿足、社會大眾的讚揚,一開始可能真  的是行善,但是被誇獎幾次後,可能變成特意表現) 我沒有權力改你的定義 但是如果用「不求回報」來探討或許比較適合 但是還是盡量不要把「善良」兩個字加進去 因為會變得太因人而異 我並不是要說價值判斷不好 而是討論時,價值判斷不宜太複雜 可以「大概」分出「好」、「不好」,這樣子的分界就可以了 至於「不求回報」的成本代價 「不求回報」就像是男女交往一樣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再拿前面小吃攤老闆來舉例 他可能只是想回饋社會大眾,做個心安、積個公德 如果一個「不求回報」的人,非常在意成本代價的話 那他應該是屬於「想求好處」的人才對 看到你提到「壞人」 看來你完全把壞人和善良分開來了 好人、壞人 v.s 善良 好人不一定是善良,好人也會有壞想法 壞人不一定是不善良的,壞人也會做好事 隨著時空背景不一樣 人會改變,社會的判斷也會改變 這些很難放在同一個平台上面做比較 謝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202.241 ※ 編輯: bowaveradio 來自: 118.161.202.241 (02/23 10:45)

02/23 10:47, , 1F
我覺得大家會混淆是因為把做好事跟本性善良當成一樣,
02/23 10:47, 1F

02/23 10:50, , 2F
做好事的小吃攤不等於善良, 只是想幫助比較貧困的客人才
02/23 10:50, 2F

02/23 10:50, , 3F
叫善良,
02/23 10:50, 3F

02/23 10:53, , 4F
這裡想討論的是人性純粹的善良所以你舉的例都不包含在內
02/23 10:53, 4F

02/23 10:53, , 5F
這樣定義清楚了嗎?
02/23 10:53, 5F
人性純粹的善良和被欺壓不一定是相對的 世故的人不代表他不善良 我是就你提出的問題,指出不足之處 如果你覺得那個定義是沒問題的,那就請再回一篇來反駁 如果覺得是可以修改的,也可以再回一篇更完善的 這樣才會有繼續討論的空間 討論的時候可以先有成見 但是要適時的鄙棄成見 我一開始回你是因為覺得不求好處的定義是有問題的 在思考的過程中覺得用「不求回報」也許更恰當 思考是有脈絡的,也許我表達的不是很好 但是你也應該讓大家看見你思考的脈絡 而不是只是和我說我討論的方向錯了 所以整篇都沒有意義 和你要說的無關的感覺 要討論的是人性純粹的善良 我覺得定義有問題而提出來 這不算是討論的一部分嗎? 如果你覺得定義沒有問題,可以提出反證 一個定義有問題的主題,要如何討論下去? 既然要「思辯」 就該有被思辯的心理準備 不是嗎? ※ 編輯: bowaveradio 來自: 118.161.202.241 (02/23 11:24)

02/23 11:23, , 6F
當然算討論的一部分呀, 這樣很好, 只是我已經修改原文了
02/23 11:23, 6F

02/23 11:26, , 7F
至於為什麼是定義「不求好處」那是因為連積陰德都排除,
02/23 11:26, 7F

02/23 11:28, , 8F
我想積陰德是好處而不是回報, 但是想積陰德並不是純善,
02/23 11:28, 8F

02/23 11:31, , 9F
無關有沒有能力做好事的個性純善的人, 才屬於想討論範圍
02/23 11:31, 9F
所以在你的定義底下是無欲無求、六根清靜謂之善? 其實我比較偏好你可以回答出一個完整的概念,再來回覆 個性純善的人? 人可以在某些事情很善良,在某些事情卻很邪惡 要無時無刻都善良才符合嗎? 無關有沒有能力做好事? 所以是只要有做好事的想法就可以了嗎? 好像範圍都不太清楚,那要如何討論成本代價 在如此空洞的概念底下 是要想法善良就好呢,還是也需要做善事 是某些部分善良呢,還是不管對任何事情都需要善良 是可以做出求好處的事呢,還是只能做不求好處的事 如果只需要有做好事的想法的話 我也可以不用做好事,也被定義為純善的人 所以成本極低 如果需要做好事,但是又不能做求好處的事 我想只能自己耕田種菜,每天吃剩的東西都要捐出來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這樣子的情況下,成本不好判斷,不過機會成本很高 對於「善良」這個這麼抽象的字眼 我這樣描述應該了解為什麼定義這麼重要了吧? 我也算回了不少內容 就算不同意我的論點,好歹也給我一些些尊重 如果有意回覆的話 可以不要只用幾句回文或是抓出我文中兩三句話來節錄嗎 謝謝你 ※ 編輯: bowaveradio 來自: 118.161.202.241 (02/23 15:30)

03/04 01:37, , 10F
抱歉 >.< 我很沒有禮貌的指正了你們,
03/04 01:37, 10F
文章代碼(AID): #1HA1ngh4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A1ngh4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