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注音符號的疑問?

看板ask-why作者 (怎麼啦)時間12年前 (2012/07/24 13:24), 編輯推噓0(0022)
留言2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 引述《StellaNe (凍結的大地)》之銘言: : ※ 引述《Oikeiosis (怎麼啦)》之銘言: : : 台灣國語的腔調中 : : 不發捲舌音 所以ㄓㄔㄕ跟ㄗㄘㄙ不分 : : 沒有唇齒音 所以ㄈ會念成ㄏ : : 而台灣國語的腔調大致上跟中國南方官話(包括西南與下江)的特色有相關 : : 所以也常有其他地區腔調的共同特色 : : 比如 : : ㄣㄥ不分 ㄢㄤ不分 這在大陸被稱為 n ng不分 整個華南方言都有這樣的趨勢 : 我覺得斯師不分問題不在於捲舌音有無,而跟整個發聲位置有關 : 也就是台灣腔調的國語(非指台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的差異所在 : 認真來講,發捲舌音如ㄕ的時候,發聲位置應該接近口腔的中後方 : 而發ㄙ的時候,由於嘴型關係音一定會靠近牙齒這邊 : 但我們台灣平常在講ㄕ的時候或是講很快的時候則是以ㄙ的發聲方式發出,差別只在於把 : 舌頭捲起來,因此聽起來可能會產生ㄙㄕ不分(同音?)的情況 ...那請問你認為捲舌音是什麼? 把舌頭捲起來吹口哨嗎? 其實 你描述的發音位置就正是捲舌音的發音位置(舌尖後靠上硬顎) 也是捲舌音跟其他發音不同的區辨點 換句話說 你描述的情形等同是說:台灣平常(或是講很快)時不發捲舌音 我同意這個現象還滿普遍 不過大陸各地普通話也有這個現象 不是台灣獨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53.130

07/24 13:34, , 1F
捲舌音有分捲在口腔跟捲在鼻腔兩種,不信可請教中國人
07/24 13:34, 1F

07/24 13:37, , 2F
台灣人習慣發聲位置比較靠前也是真的
07/24 13:37, 2F

07/24 13:39, , 3F
比較有趣的是吳語區發音比較強調ㄗㄘㄙ, 這些都是靠前
07/24 13:39, 3F

07/24 13:40, , 4F
但是他們韻母的部份仍有可能會靠後發聲,因人而異
07/24 13:40, 4F

07/24 13:42, , 5F
我不信 請找一位中國人給我請教 我不信有鼻腔捲舌音
07/24 13:42, 5F

07/24 13:43, , 6F
台灣跟大陸的發音位置有前後差別 這點是沒錯的
07/24 13:43, 6F

07/24 13:43, , 7F
我不知道在網路上去哪找中國人,我知道這個是因為現實中
07/24 13:43, 7F

07/24 13:44, , 8F
的中國人告訴我的。因為標準的捲舌音是很累人的, 但是
07/24 13:44, 8F

07/24 13:45, , 9F
他們利用鼻腔共鳴的方式可以讓捲舌音變得很輕鬆
07/24 13:45, 9F

07/24 13:48, , 10F
如果你要叫我發音我也不會XD 因為我本來講話就很少捲舌
07/24 13:48, 10F

07/24 14:27, , 11F
那你去問原po 原po不就告訴你師斯同音 你覺得OK嗎?
07/24 14:27, 11F

07/24 14:31, , 12F
用鼻腔共鳴去取代捲舌音 這是發音改變 就是新腔調
07/24 14:31, 12F

07/24 14:32, , 13F
總不是隨便一個大陸腔調都能是普通話的標準吧
07/24 14:32, 13F

07/24 18:20, , 14F
我看不懂你想表達的..
07/24 18:20, 14F

07/24 18:26, , 15F
我想說的是中國存在這種鼻腔共鳴的發聲,而且媒體曝光率
07/24 18:26, 15F

07/24 18:26, , 16F
很高,很多人都知道,但並不表示他就是標準普通話發音
07/24 18:26, 16F

07/24 18:27, , 17F
標準發音是很累人的,平常幾乎找不到幾個人有辦法這樣講
07/24 18:27, 17F

07/25 06:18, , 18F
捲舌音就是舌尖後音 就是在那個位置共鳴 這是絕對音值
07/25 06:18, 18F

07/25 06:19, , 19F
如果把同音位變音 一直這樣代換下去 是無法討論的
07/25 06:19, 19F

07/25 06:20, , 20F
簡單講就是 捲舌音就是在那個位置發音 別的都不是
07/25 06:20, 20F

07/25 06:22, , 21F
某些人有新腔調 用鼻腔共鳴取代捲舌音 捲舌音還是捲舌
07/25 06:22, 21F

07/25 06:23, , 22F
不會因此捲舌音就變成鼻腔共鳴
07/25 06:23, 22F
文章代碼(AID): #1G3Z62BC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3Z62BC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