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毒果樹理論

看板ask-why作者 (麥子)時間15年前 (2008/11/07 21:33),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 引述《csjan (...)》之銘言: : 這些討論看下來 我的疑惑越來越多了 @@ : 基本上 : 取得證據的手段合不合法 跟 證據值不值得採信 : 「邏輯」上沒有必然的關係 : 我比較同意的想法是 : 為了保護人們的自由 : 為了保護大部份的人而不是少數人 : 奉行「毒蘋果理論」能讓大部分的人不要受到非法的待遇 : 我覺得這種想法很好 即使聽起來有些太過理想 : 我假想一種單純又極端的情況 : 警方使用非法的手段取得了一關鍵證據 : 比如說是一把沾滿被害人血跡的刀子 上面也有加害人明顯的指紋 : 而警方除了這把刀子之外 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利的證據了 : 這種情況下 : 我們可以「只」根據「毒蘋果理論」的「邏輯」 : 也就是這個證據是用非法手段取得的 : 來判定這把刀子不足採信嗎? : 我想問 : 有什麼有名的案例 : 做過類似的判決? 雖然我對於毒蘋果理論沒有任何了解,但看了這個討論串下來, 我認為這樣的想法和「行為效益主義」及「規則效益主義」的張力很像。 行為效益主義,主張道德的行為就是求取最大的效益。 規則效益主義,主張道德的行為要符合能獲得最大效益的規則。 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舉例而言,行為效益主義會認同行為者在求取最大效益時破壞規則, 比如說在四下無人的情況下,理性的行為者在本身能掌控的範圍之內, 可以作出闖紅燈的道德行為,因為闖紅燈增進了行為者本身的效益, 卻沒有破壞任何其它人的效益,故得到整體較高的效益。 但規則效益主義,則要求行為者不得破壞此一規則, 因為規則總是被確保,比規則有時會被破壞,帶來更高的整體效益, 誰知道這一次闖紅燈沒事,下一次會不會有事? 因此讓規則凌駕於單一個別行為的判斷之上。 孰優孰劣,我不知道。 但當行為者並不總是掌握所有狀況的時候,服從規則, 可能會比服從自己當下透過有限訊息得到的判斷來得更好。 因為規則是由更多的經驗與事例累積而訂定的, 所考慮的可能性,遠多於當下個別狀況所判斷的決定。 如果你認同透過效益主義,無論何時都不應該闖紅燈, 那麼你應該也能略為認同毒蘋果理論。 一個明理的法官也許可以從錯誤方式取得的正確證據作出正確判斷, 正如一個耳聰目明的駕駛者可以相當安全地闖過四下無人的紅燈路口。 但沒人能保證每個法官都是明理的,也沒人保證每個駕駛都耳聰目明, 因此當我們求取整體最大利益時,依賴一個更完備的規則, 而不是個別的人所作出的個別判斷。 手段合不合法和證據值不值得信,的確沒有邏輯關聯, 但採信不合法手段取得的證據,就如闖過四下無人的紅燈, 也許有九次都能安全通過,九次都有好的判決, 但人類社會不願意接受那一次的車禍,或者那一次的冤獄。 因為每個人都是那個潛在的受害者。 --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 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翰福音 12: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78.70

11/08 08:42, , 1F
中肯推
11/08 08:42, 1F

11/08 17:59, , 2F
分析的具體又精闢啊
11/08 17:59, 2F
文章代碼(AID): #1954F5pW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54F5pW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