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思辯] 為什麼人和人之間幾乎無法達到一致的看 …

看板ask-why作者 (麥子)時間16年前 (2007/08/31 20:3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1 (看更多)
※ 引述《rmp4vu03 (小葉)》之銘言: : 講到這個眼睛跟光的問題似乎就偏離原文的意思了... : 你我眼睛的錐細胞本來分佈的數量跟密度就不同了 : 就算同一波長,你對此波長的接受度本來就因人而異了, : 何況是有遺傳眼疾的人...回歸主題吧! 其實我倒覺得從這個角度去看待原來的問題,是歪打正著。 即便我們承認眼睛作為接受外在客觀存在電磁波的受器, 我們仍不知道它在意識中形成的經驗是否有共通性。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色盲,即使有一模一樣的輸入, 但有色盲的人與無色盲的人所看到的影響的確不同。 那麼回到原本的主題,如果交換了所有的資訊是否就可以得到共同的結論? 問題不是出在「可以得到共同的結論」,而是出在「交換所有的資訊」。 依照古典懷疑論的三大否定性主張(簡化版): 1. 這世上沒有知識 (或這世上沒有可認知的對象) (形上學) 2. 就算有知識,人也無法知道 (就算有認知對象,也無法正確認知) (知識論) 3. 就算人能知道,也無法傳遞出去 (就算能正確認知,也無法分享) (語言哲學與詮釋學) 哲學家花了上千年,算是得到了一些差強人意的想法, 雖然無法徹底擊垮懷疑論,但至少也沒有讓它一直囂張下去。 從這裡可知,溝通顯然是相當困難的事,我說我覺得「很痛」,誰知道我到底有「多痛」? 我說我看到一台「電腦」,又有誰知道我看到的「電腦」是長什麼樣? 或許有人會說,電腦不就在那裡長那樣嗎? 對不起,那是「你看到」的電腦, 而不是「我看到」的電腦。既然每一個「經驗」都是發生於意識之中, 而意識又是私密無法共享的,我們便不可能去查驗表達出去與接受到的訊息是否一致。 當然,我們更沒有可能宣稱我們可以「交換所有的資訊」。 正如同我們大喊著「你有沒有看到那個紅色的東西」,有紅綠色盲的人只會說「沒有」。 因此就算我們認為我們已經充份精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對別人也不見得足夠。 只不過思想比起電磁波更難以量化,因此我們常沒發現表達無法精確這個事實, 透過眼疾的例子,我們可以將這樣的感官受器例子,套用到思想受器上, 事實上人們所遇見的困境是一樣的。只不過在思想受器上的多樣性又比眼睛多得多了。 理性與邏輯只是思想的形式,而非思想的內容。思想的內容仍然是透過經驗得到, 而因為每一個人所累積的經驗不同,對於同一個命題的理解也會不同, 因此即便有相同的工具,在前提不同的情況下,推導出不同的結論是非常合理的。 而溝通的困難致使我們無法將溝通的前提完全同調,以至於同樣的描述, 對於不同的人所帶有意義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意義自然就帶出不同的結論。 相較於前面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多樣性的好處,我覺得也可以思考另一個可能性, 不是因為這樣做沒好處,而是因為我們根本做不到。 因此若是問我「當我們交換所有的資訊後,我們是否就必定可以達到共識?」,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回答我相信這個命題為真。但是那是因為它的前提永遠為假。 因此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我們總是無法達到共識。 -- 活著的目的是為主活 然後為主死 死亡的目的是為主死 然後為主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20.216

09/04 19:13, , 1F
值得推薦
09/04 19:13, 1F
文章代碼(AID): #16s0dTeM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6s0dTeM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