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擔憂台灣會產生『消極性民主』

看板a-diane作者 (至少我們還有巴薩)時間16年前 (2008/03/09 01: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9 (看更多)
※ 引述《gokuchen (認真對待權利)》之銘言: : 讀法政的人大概都知道一個道理,基本上民主制度的最高價值在於『 : 保障人權』,這也是所謂的『立憲主義』的最上位概念,在一個民主 : 國家中所有制度的設計更是本諸此理念為最原始的出發點 這一段的概念基本正確, 但從下一段開始就荒腔走板了 : 因此,政府體制為何要以『權力分立』的相互制衡概念來設計,其實 : 很簡單的道理就是要藉由代表民意的『議會』來對代表國家的『行政 : 部門』做必要的監督和制衡,其目的就是防止國家機關做出未經人民 : 同意而侵害人權的行為 其實全世界政府體制按「權力制衡」為原則設計的, 只有美國的總統制, 多數歐洲國家採用的內閣制,則是以「責任政治」為原則, 要求行政和立法合而為一。 至於雙首長制,大多都是妥協下的產物 換句話說,所謂依照「權力分立互相制衡設計政府體制」, 根本就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先撇開這次泛藍以五成多的得票率卻拿下超過 : 四分之三國會席次的畸形制度不談,真正讓我擔心的是,萬一具有實 : 質控制行政部門權力的總統又由代表泛藍的馬英九當選,那在我看來 : ,這樣將會使台灣走向我個人認為的『消極性民主』的局面 這種制度一點都不畸形。 政黨比例代表制以外的選舉制度, 本來就是選人為主,至於那個人代表什麼政黨, 那個政黨總共拿多少票,並不是這種制度關注的焦點。 所以一票一票加總的結果,就決定誰當選, 更何況這個制度當初也是民進黨一起同意通過的。 你個人認為的「消極性民主」? 什麼時候也讓政治學者來認為一下? : 『消極性民主』就是說,當國會內的反對黨席次少到連四分之一都不 : 到的時候,基本上這個『權力分立』的憲法價值所期待的行政和立法 : 間的相互制衡以達到『保障人權』的功能意義就幾乎發揮不出來了 : 因為,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是馬英九當總統,那麼他會怕四分之三的 : 泛藍多數國會嗎?而這個國會會很『積極』的去監督行政部門嗎?大 : 家可以預期的是立法院在泛藍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下,反對聲音會微 : 弱到不行,甚至立法院淪為行政部門的『橡皮圖章』都有可能 我不懂你的「四分之三」數字怎麼得出來的, 掌握四分之三和二分之一的不同, 不過就是修憲提案權和罷免總統提案權, 可是這兩者都必須交由人民複決, 若貿然提案不過,就可能輸掉下次大選, 何況馬英九也說不會考慮修憲了。 而且你說的這種情況, 在美國總統制國會多數黨和總統同一政黨, 內閣制多數黨組閣, 以及雙首長制國會多數黨與總統同一政黨時都會發生, 人家也是運作的好好的, 講白一點,美國在小羅斯福總統執政時, 民主黨大多時間都還掌握國會三分之二席次哩 : 今天假如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能如同它所獲得的得票率一樣,大約 : 有四成的席次,那麼我們還能稍微能期待至少有四成的反對聲音在立 : 法院出現,就算總統是泛藍的在當,至少這個立法制衡行政的功能也 : 還不至於『名存實亡』 以前民進黨只有十幾席甚至個位數字時, 制衡力量可未必小過 : 但如果相反的,若是謝長廷當總統,這個國會發揮的監督機能就會展 : 現出來,因為反對黨的聲音不只四成,已經達到四分之三了,雖然它 : 們擁有的席次跟它們的得票率不成比例,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立法 : 院對行政部門的制衡一定是比馬英九當總統而來得『強而有力』! 你把制衡當作民主制度最高指導原則, 就是錯誤的命題。 民進黨執政這八年,相當程度證明了在台灣, 總統與國會多數黨不同政黨時, 政務是無法推動的 (只因民進黨的政治菁英沒有左右共治的民主素養) : 當然,有人一定會說『民主人權』沒有『民生經濟』來得重要,基本 : 上我也尊重這種說法,但我想問一點的是,當阿扁被批評沒有弄好民 : 生經濟的時候,我們還有足夠強大的在野聲音可以在立法院罵阿扁, : 至少發揮出反對制衡力量;但相反的,設若不幸讓阿九當上總統,而 : 我們對馬英九的政策和政績不滿的時候,我們要靠誰來發聲呢?靠一 : 群在國會不到四分之一席次的民進黨委員嗎?吳育昇前幾天不就對民 : 進黨議員嗆聲了:『你算什麼東西阿』! 這和經濟還是民主無關, 無論如何,這個制度都保留了定期改選的空間, 假如執政者鴨霸,四年任期結束後, 人民自然會用選票制裁他, 哪有什麼問題 : 真的,搞不好到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一黨獨大且又 : 行政立法通包的國民黨,哪會鳥你阿! 四年以後選票見真章啊, 怎會不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186.193
文章代碼(AID): #17qiyZ1k (a-dia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qiyZ1k (a-di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