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不爽] 不要再說什麼高雄沒必要蓋捷運ꐠ…

看板a-diane作者 (...)時間19年前 (2005/08/28 15:2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20 (看更多)
※ 引述《einstean (魔法少女林默娘)》之銘言: : 因為木柵線和內湖線的運量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電聯車。 : 與木柵線和內湖線相同運量的高雄捷運又為何要採用高運量系統? 不需要那麼多電聯車? 你自己都寫”在2020年時木柵線的站間最高運量為30700人/hr,內湖線 為26100人/hr”早就高過龐巴迪設定的尖峰時段運量,不需要那麼多電 聯車?難怪當初內湖人反對中運量,要到市中心要先經過運量不足的木 柵線,確還電聯車不足 : : 1.5倍?以機場捷運的機電標估計差不多200億左右,高雄捷運機電標算300億好 : : 了,但高雄捷運長度、站數、列車數都高於機場捷運,2~3倍?你真的很會灌水 : 拜託...機場捷運長度51.5公里,高雄捷運紅、橘線加起來只有42.5公里, 51公里?還真不知道怎麼說你,那是延伸到高鐵青埔站總長度,你要算 這一段那機場捷運總經費就要1000億,機電標要260億,3~4倍? : 站數少是因為它經過的地方人口數比較少的緣故。 : 而且機場捷運的機電系統又比高雄捷運的更複雜, : 因為它還必須讓站站停的普通車待避直達機場的快車。 : 這樣子高雄捷運的機電系統還是機場捷運的1.5倍, : 你說中運量和高運量的價差會有多少? : : 而如你說的,雖然高運量要求的耐震係數比較高,但經費差不多 : ~~~~~~~~~~~~~~~~~~~~~~~~~~~~~~~~~~~~~~~~~~~~ : 哪來的差不多?就算只多了10%好了,你也得回答我為何要多花那180億? : (希望你不要回說其實高運量的土建費用比中運量便宜...) : 還是那一句老話,難道是政府錢太多沒處花嗎? : 更別忘了後續的營運維修費用也都是高運量的水準... 你的理解能力有問題嗎?我開始就說了”高運量的經費是中運量的2~3倍?我想你指 的是土建工程的差距”,你現在以為的2~3倍的差距,是在於高雄捷運採用地下化, 至於你說的180億,我看了看你之前的文章我還真搞不清你在寫什麼,倒想起你真的 對捷運的知道貧乏到一個程度,你所謂”機電標300億元就多了100億元,總經費1800 億元就多了600億元”,我想你有點搞不清楚,機電標是一個單獨的標案,通常要打 造一條捷運,會區分為機電標和營建標,也就是機電標包含了全部預定捷運路線的 路網長度,你這種算法比較適合的是營建標,但你開頭清楚寫了機電標,我還真不 知道怎麼幫你圓場,固意略過不寫但你要一直跟我魯,那我只好再捉出來做回應 而你執疑高捷為什麼不用中運量省經費,更是沒有回答的價值,但看在你的理解能力 我還是回答一下好了,高運量的高架確實比中運量貴,但運量不符未來需求,骨幹 路網只能符合未來十年的目標?而你如果硬要在10%上面做文章,那你應該去做高架 和地下的文章,同樣的系統,地下和高架最少差了200%以上,10%算什麼? : 中運量可以達到72秒一班車,高運量最多只能2分鐘一班車。 : 事實上台北捷運中運量的平均班距是高運量的1/2。 還在班距喔? : 還有不要拿木柵線來說嘴好嗎?木柵線的土建工程只花了3~4年的時間, : 之所以會那麼晚才通車是因為樑柱裂縫、火燒車等等的問題沒解決的緣故, : 跟它是什麼系統無關。總之中運量絕對不能和木柵線畫上等號。 我又沒有只說木柵線,我還舉了機場捷運和台中捷運的例子不是嗎?木柵線就等於 中運量,中運量的名稱是因為木柵線而來的,還不能畫上等號? : : 綜合以上經費和工期,地下化還用中運量?我想也只有台北市會那麼有錢 : 是啊...就是因為沒錢所以內湖線才只能用中運量高架系統。 : 相比之下運量相同的高雄捷運竟然可以用高運量地下系統,到底是誰比較有錢啊? 台北市是因為內湖線沒錢才採中運量嗎?你要不要去翻翻內湖居民的抗議史啊 ,台北市目前規劃的內湖南北線考慮採中運量地下化,新北投線改採磁浮,沒 錢只能用中運量? : : 台鐵就是很好的例子,台鐵還不是每年賠錢 : ~~~~~~~~~~~~~~~~~~~~~~~~~~~~~~~~~~~~~~ : 所以台鐵一直是政府的一大包袱,政府一直想要把它公司化及民營化。 : 因為連年虧損所以服務品質也跟著變差,高雄捷運難道想成為另一個台鐵? 民營化是之後的事,但就算是現在賠錢的台鐵,政府還是很積極的地下化和高架 化,你認為為什麼?再說台鐵民營是為了改革冗員和僵化的體制,民營化就一定 不賠錢嗎? : 木柵線和內湖線的月台也有預留改為六車的空間, : 所以也能夠符合現在運量又能預留未來發展的空間。 : 可是為什麼木柵線和內湖線的設計被公認是具有遠見的前瞻設計, : 而高雄捷運卻被罵到臭頭? 被誰罵臭頭?還不是你,你眼中木柵線預算是遠見的前瞻(我是沒聽過,木柵 線光改成四節車箱就夠北捷受的了,人家新加坡來考查四節車箱,但最後回去 還是乖乖的用二節車箱式),臭頭和前瞻不過是你自己的判定而以 : 因為高雄捷運一開始的規劃就把運量灌水,因此政府認為有必要採高運量系統興建。 : 等到後來發現運量根本達不到之前所規劃的程度,才又把列車由六車改為三車。 : 舉個例子好了,高雄捷運R11車站目前是由鐵工局代為興建的臨時站, : 在鐵路地下化之後才會再興建永久的車站站體。 : 但是鐵工局在興建時月台只有蓋三車的長度,可見鐵工局也認為在鐵路地下化完工前, : 高雄捷運的運量根本就達不到需要六車運轉的程度... 高雄鐵路地下化你知道工期幾年?8~10年,完工期百分之百在2020年以前,你 舉這個例子恕我直言,爛到家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85.34
文章代碼(AID): #134MSiJ- (a-dia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6 之 20 篇):
文章代碼(AID): #134MSiJ- (a-di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