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秀吉曾拒絕出任將軍?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Oswyn)時間7年前 (2016/12/09 03:55), 7年前編輯推噓16(16024)
留言40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認真但不專業的回一下 中世日本應該有很多慣例。 但真正的制式規定應該是律令制,雖然律令制整個日本早就被廢止與破壞。 但是在中央朝庭形式上還是有一定之上是照著律令制的在玩偶戲。 但隨著時間增加了一些律令制裏沒有的新設中央官職,謂令外官。 摂政、関白、内大臣、中納言、参議、蔵人、征夷大将軍、鎮守府将軍、 勘解由使、検非違使、追捕使這些常見的都是。 公家們來來去去輪流玩大風吹,今天你做一段時間後就辭掉換別家做。 其實誰做都沒差,反正從源平之後幾百年間早已政不出京城。 雖然是關在宮裏玩人生遊戲或說是昇官圖,但還是有些慣例、如極位極官。那一家能做 那些官位這並不是明文規定,只是家格、身份在那裏大家就照著一定的規矩輪流這樣每 家都有官能做。本來公家也有各種各樣的氏族,但藤原氏家大業大把其它氏族給擠掉了 大半。名人藤原道長有個稱號「一家立三后」,他的三個女兒分別當上了三個天皇的皇 后。 公卿為三位以上包含四位的參議是能昇殿晉見天皇,稱殿上人、家格為堂上家。 四位以下不含參議,不能昇殿的家格為地下家。 江戶幕府也有抄類似的萬石以下不能面見將軍。 這些都只是世襲、慣例並非不能打破沒有前例。戰国中前期地方大名、国人上貢買官位 一般都只能得到四位以下不含參議,最大原因就是因為中央的矜持。不能讓這些下等粗 人上清涼殿得到面見天皇的權力。 ====================================== 信玄一生極位只有從四位下、謙信為從五位下。而信長上洛時得到的官位為從五位下, 不到二年升正四位下,然後四年後就升為從三位参議能昇殿見天皇、得到勅許割蘭奢待 。這說明了只要拳頭夠硬,家世家格什麼的只是配菜,慣例什麼的就只是慣例。 ====================================== 轉到征夷大将軍,本是討夷之用。過去也沒在分麼家能就任,什麼氏族都可能當上各種 真人、朝臣、氏別。但有一個特徵就是從前能當上征夷大将軍的官位全都是能昇殿的。 能見到天皇得到信任就能派。 第一個可能打破慣例的是木曾義仲,最高官位只得到從四位下但允許昇殿;鄉下人拳頭 大上洛打朝敵才拿到的。最後(自)任征東(夷)大将軍然後就馬上爆死了、戰神源義經! 然後開鎌倉幕府的源頼朝,其家格也不高。父為從四位下、祖為從五位下。有可能就是 因為家格不高加上根據地遠離京城,所以才決定濫用為了討夷的軍事目的而生之征夷大 将軍的現地天皇代理權,首開了常設幕府。因為前面的源義仲才剛證明有拳頭就算家格 低大老粗也能要到将軍來當。源氏三代而亡後執權北條氏為維持幕府也是找了二任藤原 氏之後則改為親王來當人頭將軍。 而接續鎌倉幕府的室町幕府之足利氏,家格更低只是鎌倉幕府的御家人。 所以要說是因為源氏的血源什麼的才能開幕,感覺上完全不合理。很明顯的拳頭才是王 道。 ====================================== 而平氏不能開幕之說。 歷史上平氏在中央掌權的時間很短暫,可謂隨平清盛興也隨之衰,由其父平忠盛得到天 皇寵愛許以昇殿始。基本上當時平氏一門的公卿有16人、殿上人有30餘名,非平氏者非 人也。平氏本身就已經掌握政權,沒必要開幕才是事實。 ====================================== 就跟秀吉一樣已經由関白掌握政權,軍事上也牢握。不是不行而是不為。個人相信成為 天下人後的秀吉如果有意開幕那也是舉手而已,但真的沒必要。但接班的破綻也是他自 已造的,就算開幕府。跟鎌倉幕府在源頼朝死後就被北條氏給篡奪一樣,能逃得過嗎? 至於逸話中想借由義昭繼承足利幕府,照時序來看應該不太可能是真的。 然後秀吉很幸運的得到了一個天大的機會,就是関白相論。就借由當上関白復活中央權 威,很快速的重新統一了日本。 雖然就霸著不放就是了,造成秀吉能卡位當上関白的禍首近衛信尹就黑掉了。700年 來攝關家的傳統也不就只是個有歷史的慣例,而慣例就是來讓人打破的。 無念~ -- いざ舞い散れ桜咲いて 命のある限り参れ ^,,,^ 嗚呼、もう誰もいない ふわり、風が凪いだ… (ω)\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99.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ringState/M.1481226912.A.81B.html

12/09 04:19, , 1F
唯一還沒被取代的慣例大概只剩天皇了吧
12/09 04:19, 1F

12/09 06:16, , 2F
南北朝的時候不是有兩位天皇互打 滅了對方?
12/09 06:16, 2F
沒有滅,雙方僵持不下互有勝負。最後是談和南朝交回三神器說好二邊互相 輪流當天皇稱為兩統迭立。但、天皇也是人咩,怎麼捨得傳人不傳子。 結果一次也沒有換過兩統迭立就結束了。

12/09 06:25, , 3F
這超專業~
12/09 06:25, 3F
幫刪DEATH!!(乂'ω')

12/09 08:43, , 4F
不對 樓上作廢
12/09 08:43, 4F

12/09 17:26, , 5F
南朝天皇原為正統,帝位被奪走,後代至今仍有人自稱是正
12/09 17:26, 5F

12/09 17:27, , 6F
統天皇(好幾年前有新聞)
12/09 17:27, 6F

12/09 18:15, , 7F
信長有面見過天皇嗎?
12/09 18:15, 7F
得到官位至少也要拜碼頭呀,參議就是昇殿跟天皇一起聊天的呀(誤

12/09 18:47, , 8F
都當到右大臣了,怎麼可能沒有
12/09 18:47, 8F

12/09 18:57, , 9F
南北朝之前是有換 之後才分裂
12/09 18:57, 9F
結束南北朝的兩統迭立應該是沒有換過吧? 開啟南北朝的是因為原天皇被足利氏趕下來立新的,舊的不服才分裂對立的。

12/09 20:29, , 10F
秀吉自許平氏之後,結果豐臣家的下場也跟平氏差不多慘...
12/09 20:29, 10F

12/09 20:30, , 11F
南北朝其實滿有趣的啊,最後足利尊氏漁翁得利
12/09 20:30, 11F

12/09 21:04, , 12F
謙信年輕時,也沒說是拳頭很硬時,他能面見天皇的理由是?
12/09 21:04, 12F
很年輕那時已統一了越後,一時擊退已有武名入侵信濃的武田? 這要問當時的天皇本人為什麼給特許讓他昇殿了。 或許很久都沒有大名從遠方上洛一時興起吧,不然也有可能是足利義輝仲介。

12/09 21:37, , 13F
反正估一下就有了
12/09 21:37, 13F
我指的是由足利協調約定互換的兩統迭立啦,比較有名。 之前的迭立就只是政爭而沒有定律就是了。 ※ 編輯: Oswyn (1.169.199.33), 12/09/2016 23:15:13

12/09 23:49, , 14F
仲介的是近衛前久... 時任關白
12/09 23:49, 14F

12/10 00:12, , 15F
天皇家就沒什麼實權了啊. 鎌倉那邊搞不好覺得你們分裂
12/10 00:12, 15F

12/10 00:13, , 16F
還更好操作 真的讓天皇回到位子上的要算信長之後了
12/10 00:13, 16F

12/10 11:46, , 17F
兩皇並立還有一次大友皇子(近江)vs大海人皇子(吉野)
12/10 11:46, 17F

12/10 11:50, , 18F
雖然都還是皇子 但比之後的天皇還更有實權
12/10 11:50, 18F

12/10 11:51, , 19F
上圖旁邊小字是名諱嗎? 怎麼有兩個是X治不是X仁?
12/10 11:51, 19F

12/10 21:36, , 20F
名諱本來就不一定是X仁
12/10 21:36, 20F

12/10 23:15, , 21F
好文推一個
12/10 23:15, 21F

12/13 06:19, , 22F
大海人應該是推翻大友後才稱帝的吧 史書回溯年號而已
12/13 06:19, 22F

12/13 06:20, , 23F
類似建文元年=洪武三十二年這種說法 只是改成後代的
12/13 06:20, 23F

12/13 06:26, , 24F
另外天皇名諱不見得帶有仁 第一位帶有仁字的天皇是清
12/13 06:26, 24F

12/13 06:26, , 25F
和天皇 但要到後冷泉之後才成為慣例 之前的天皇的名諱
12/13 06:26, 25F

12/13 06:28, , 26F
就不一樣了 大友 大海人 大腳 輕 大炊 大伴 不一而足
12/13 06:28, 26F

12/13 21:43, , 27F
不過巧合的是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和後醍醐天皇都是
12/13 21:43, 27F

12/13 21:44, , 28F
跑到吉野去另立朝廷 到底吉野這地方有何特殊之處呢
12/13 21:44, 28F

12/14 03:51, , 29F
大海人是出家 後醍醐可能是想效法大海人故事 只是臆測
12/14 03:51, 29F

12/14 05:31, , 30F
後醍醐據說是真的有樓上講的意思
12/14 05:31, 30F

12/14 05:32, , 31F
大友有無即位不知,但天皇地位是明治時代才追封的
12/14 05:32, 31F

12/14 05:33, , 32F
兩統迭立是鎌倉晚期幕府(北條)介入天皇家內爭而開始的
12/14 05:33, 32F

12/14 05:36, , 33F
鎌倉末期後醍醐(南)起兵失敗被逼退位,光嚴(北)繼位
12/14 05:36, 33F

12/14 05:38, , 34F
幕府滅亡後後醍醐復位
12/14 05:38, 34F

12/14 05:39, , 35F
但足利後來又擁光嚴上皇(為大義名分)起兵,最後打倒後醍醐
12/14 05:39, 35F

12/14 05:43, , 36F
擁光嚴胞弟光明(北)繼位,後醍醐(南)逃到吉野又宣布復位
12/14 05:43, 36F

12/14 05:45, , 37F
南北朝分裂開始,一直到後龜山(南)讓位後小松(北)才結束
12/14 05:45, 37F

12/14 05:47, , 38F
明治以前幕府中心史觀以北朝為正統,但明治後尊王(反幕府)
12/14 05:47, 38F

12/14 05:48, , 39F
思想才改認南朝為正統(皇宮前立楠木正成像,足利像被砍頭)
12/14 05:48, 39F

12/14 08:11, , 40F
宮前還是要看別部穢麻呂像啊
12/14 08:11, 40F
文章代碼(AID): #1OIRgWWR (WarringState)
文章代碼(AID): #1OIRgWWR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