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九份是乙未戰爭中的第一個古戰場

看板Warfare作者 (大風歌)時間6年前 (2017/09/02 08:46), 6年前編輯推噓8(8010)
留言1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 (看更多)
俞明震在《臺灣八日記》中敘述5月31日(陰曆5月8日)的戰況。「鎗斃三畫倭酋一」。 憑藉的應該就是義軍請賞的日軍首級,因軍官在當時被懸賞的金額蠻高的,所以不幸成為 犧牲品。 唐景崧將戰績照單全收,呈報清廷「……斬獲倭兵官三劃首級一名」 但在隨抗日軍實地採訪 J.W.Davidson卻記載: 那一天(五月三十一日)夜裡 ,有人送三個日本人首級來(基隆),得了300兩獎金 , 民眾因此歡呼 ,兵士们也很感興趣。這三個頭 ,後來放在鋸木粉中 ,送到台北府去 , 與一個日本兵的血衣及彈藥袋掛在竹竿上,掛在總統府前示眾。 可見當時其實不僅只有一位日軍軍官首級。後學認為當時戰況確實應該有「殺寇甚多」的 情形,只是碰到抗日軍內鬨爭功,三貂嶺棄守, 首級來不及割。僅代表性的取了三名日 本人的首級。 遂後日軍佔領三貂嶺後,就連忙替那些戰死的弟兄收屍了。事後,為維護 大日本皇軍的威嚴,僅代表性的列出一名戰死士兵。 另外, 當年的《日清戰爭實記》將「十月份的大埔林之役」戰死的近衛師團那8名日軍官兵捏造 為在九月初於他里霧(今雲林縣斗南)護送軍餉而陣亡的「九勇士之行衛」,是否在日本 大本營和軍部的授意下,使後來日本的史籍也加以附會 包括遠藤誠著《征臺軍凱旋紀念帖 》(1896年)裡的〈征臺紀〉所謂 「將校以下除林 少尉外僅負輕傷」,未有死亡者。 日方之所以對大埔林這個地方有所忌諱,後學認為九月份抗日軍的大埔林大捷,加上隨 後的收復雲林,反攻彰化,日軍一敗塗地,讓大日本皇軍士氣低落,威信掃地有關! 最後, 感謝版友您提供其他找尋乙未抗日史料的其他途徑。 ※ 引述《carsen (carsen)》之銘言: : 清軍督導官員俞明震在《臺灣八日記》中(http://bit.ly/2vwgFns)敘述5月31日 : (陰曆5月8日)的戰況。他經由探報得知,吳國華率領四百名新募的廣勇,與土勇 : 合力作戰,擊潰日軍偵察隊「……鎗斃三畫倭酋一。寇奔,棄鎗械越嶺遁……」。 : 同僚包幹臣率領三百人前往支援,卻趁機「……見倭酋斃路旁,割取首級……」, : 又把土勇捉起來「……指為漢奸;將殺之……」,還搶先撤回基隆報功;吳國華也 : 隨之撤軍,土勇退守瑞芳。 : 官兵擅自撤退讓俞明震感到氣憤填膺:「……包先遣人來營報大捷,余迎於營門外, : 獎勞士卒,詢前敵戰守情形;則言已獲大捷,各軍均撤回。余大駭,詰以奉何人令 : 撤兵?何以棄三貂嶺不守?……包則恃有護符,竟以『大捷,斬首無算』,赴省城 : 獻功矣。……」 : 無心戀戰的臺北主帥唐景崧將戰績照單全收,呈報清廷「……粵軍與倭人迎頭奮擊。 : 力戰兩時獲勝。殺寇甚多。並斬獲倭兵官三劃首級一名。寇退至三貂嶺半山地方……」 : http://i.imgur.com/JGgBT5X.gif
: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卷45,頁10。同《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選輯》頁415-416。 : 參照上述中方史料,清軍與義軍於5月31日攻擊日軍偵察隊的戰況可說是一片混亂, : 雖然宣稱殺敵甚多、斬得一名軍官首級,卻把三貂嶺拱手讓出。 : 前文提及日軍的戰鬥詳報。當天日軍仍忙於登陸運補和集結進發,先派出了少量前哨 : 偵察敵情,下午與大約兩百名清軍接觸,日軍佔領高地對峙互射,兩小時後清軍撤退。 : 傷亡統計為戰死1名,消耗了451發步槍子彈,攻佔三貂嶺。 : http://i.imgur.com/0pUcnSi.gif
: JACAR Ref.C06062147500 :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image_C06062147500 : 雙方史料均敘述了兩軍於5月31日小規模接觸,略作交火、傷亡微小;如果用三貂嶺 : 的得失來判斷勝負,則日軍獲勝。 : cora1114板友您以裝備連發槍論述「如果在該戰役後,確實有日軍士官兵被斬首請賞, : 對大日本皇軍來說沒有顏面。所以有隱瞞的必要。」這前後的關聯邏輯,我不能理解。 : 若以拋棄前線要地、友軍反目成仇作為代價,來交換斬首一級的戰果,我認為這樣的 : 表現比較沒有顏面。 : 您又引述中方史料,強調清軍與義軍於9月在臺灣中部接連勝利。按此《光緒廿一年 : 台灣戰爭日記》(http://bit.ly/2euyT1z),清軍尚於10月初「……陸路黑旂各軍, : 沿隘設伏,同日均獲勝仗。」;10月11日(陰曆8月23日)在嘉義「……倭大隊敗潰, : 王德標又伏兵擊之,連獲大捷,擒斬數百人。」而主帥劉永福不得不於10月19日棄軍 : 撤離臺南。 : 您指出日軍持續隱瞞傷亡「……只錄下了7位戰死者,包括騎兵3個,沒有軍官。」 : 同樣按《靖國神社忠魂史》,日軍佔領彰化後,從9月起到10月20日攻佔臺南之間, : 統計戰死(含日後戰傷死)名單,共有官兵、軍伕、軍屬等149名。 : 至於近衛師團那8名日軍官兵(與1名書記),《日清戰爭實記》敘述他們從雲林北斗 : 前往嘉義大埔林(今大林),經過雲林他里霧街(今斗南)時遇敵,分散逃跑後戰死; : 《靖國神社忠魂史》將其列入嘉義戰役期間戰死。總之要麼死於雲林、要麼死於嘉義, : 我不明白這兩則日方史料如何能當成「是好勝忌敗的日方在事後隱瞞日軍在雲嘉戰役 : 死傷的重要佐證。」 : http://i.imgur.com/47AOKlT.gif
: 《靖國神社忠魂史》,頁1026-1027。 :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有兩個資料庫提供線上檢索,國會圖書館可以線上瀏覽《官報》、 : 《職員錄》等史料;另外也能用Google Books碰碰運氣(把查詢詞用" "框起來)~ : 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 : https://www.jacar.go.jp/ : http://dl.ndl.go.jp/ : https://books.google.com/ -- 乙未抗日歷史衝突點資料庫 http://cs2nn.nhu.edu.tw/index.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85.69.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4313219.A.B7E.html ※ 編輯: cora1114 (111.185.69.22), 09/02/2017 08:47:24

09/02 12:00, , 1F
推詳細討論
09/02 12:00, 1F

09/02 14:08, , 2F
沒新材料很難在討論下去了 各說各話
09/02 14:08, 2F

09/02 15:32, , 3F
其實一般來說戰爭傷亡,較嚴謹的作法是同時列出雙方數
09/02 15:32, 3F

09/02 15:32, , 4F
09/02 15:32, 4F

09/02 15:48, , 5F
中國軍隊在潰敗後 常有亂殺平民首級當敵軍的例子
09/02 15:48, 5F

09/02 15:49, , 6F
所以不是有首級就代表是日本人的 這一點當要注意
09/02 15:49, 6F
版友此說讓我想起俞明震在《臺灣八日記》中敘述「鎗斃三畫倭酋一」。 憑藉的會不會是義軍請賞的日軍首級上面還覆有軍帽之類辨識階級的記號? 根據《劉壯肅公奏議》:「敵乃死傷三百餘人,並陣斃三畫、七畫兵、酋各一人。」 「三畫」乃為法國軍階的識別記號,日軍的軍階也如此仿傚,所以「三畫」乃為其 軍階。 ※ 編輯: cora1114 (111.185.69.22), 09/02/2017 16:45:17

09/02 22:19, , 7F
可是明治十九年制式軍服,帽子上有三條線的是將官,如
09/02 22:19, 7F

09/02 22:19, , 8F
果有將官等級的陣亡,那應該很容易查出是誰或有沒有陣
09/02 22:19, 8F

09/02 22:19, , 9F
亡吧
09/02 22:19, 9F

09/02 23:34, , 10F
有確實紀錄才有辦法查,假設造假打散到其他時間病死就...
09/02 23:34, 10F

09/02 23:59, , 11F
主要是帽子有三條線的是少將旅團長以上的高階軍官,上
09/02 23:59, 11F

09/02 23:59, , 12F
前線親自帶兵被殺還被割走首級的可能性不高吧
09/02 23:59, 12F

09/03 09:54, , 13F
乙未戰爭中日軍死掉的將官就是北白川宮與山根信成
09/03 09:54, 13F

09/03 09:58, , 14F
山根信成是1985的10月病死的,台灣人則說是9/29戰死
09/03 09:58, 14F

09/03 10:02, , 15F
1895
09/03 10:02, 15F

09/03 23:54, , 16F
首級在那個年代我覺得還好,因為漢人要剃髮留辨,日本軍人
09/03 23:54, 16F

09/03 23:54, , 17F
可沒剃髮留辮巴,所以可以用這來分辨是否是冒功
09/03 23:54, 17F

09/09 22:04, , 18F
推一個
09/09 22:04, 18F
文章代碼(AID): #1PgV-3j-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PgV-3j-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