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己巳之變一問

看板Warfare作者 (古事記王子)時間9年前 (2014/10/11 00:10), 9年前編輯推噓5(506)
留言1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52 (看更多)
※ 引述《mshuang (竹碳烏龍)》之銘言: :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之銘言: : : 換言之,袁崇煥和劉策基本上是同時到(9日),而且原文敘述的順序還是先寫袁崇 : : 煥到,再來才是劉策兵亦至。你是看了甚麼資料變成劉策先到? : 崇禎長編卷28,十一月丙申的記錄,"兵部疏言袁崇煥揭帖到臣於十月二十九日...... : 初四日早發山海初十日抵薊州計程五百里" : 這邊明確記載他是十日才抵達的 : 崇禎長編卷29,十二月甲戌,"總兵祖大壽疏言臣在錦州哨三百里外......隨同督師星 : 馳途接塘報......初十日統兵入薊三日之內連戰皆捷" : 祖大壽的報告也相同是在十日抵達 : 另一份雪汀先生朝天日記也是做同樣記載,同樣這份資料也記載劉策在九日早上抵達 以上這些資料可分兩組,一組是說袁崇煥十日抵達,一組是說劉策九日抵達。但 是這兩組史料是各記各的,並沒有同時交代袁、劉兩人行動。在同一份資料裡頭同時 記載袁崇煥和劉策的行蹤的是《明實錄》崇禎二年十一月己丑這條(還有《國榷》), 而這條卻是將兩人抵達時間記在九日。 《雪汀先生朝天日記》說得較細,是說「初十日自玉田發兵馬」,對上《邊事小 紀》說「初九日入薊料理戰守」,《崇禎長編》二年十一月丙申也說「初十日抵薊州 ,計程五百里,而六日馳到。入薊城歇息士馬,細偵形勢,嚴備撥哨,力為奮截,必 不令越薊西一步」,我的看法是袁本人大概已先到了,所以說九日只是料理城內戰守 ,十日是指部隊抵達的日期。 : : 劉策的罪名根據的是《崇禎長編》十一月甲申(3日)的諭令「諭劉策耑責道臣許如 : : 蘭嚴督將領,分守各口據險堵拒,以匹馬不入為功;若縱入內地,以失機論。」基本 : : 上是沒堵口就要他的命,和有沒有到薊州防守根本無關,再說薊州也沒有失守,袁崇 : : 煥有沒有把他調走就不影響劉策項上人頭,這事從他一開始沒有據險堵拒就把結局定 : : 死了。 : 劉策原本是不會死的,當然有前提把清軍擋在薊州,首先六日的命令已經剝奪了劉策 : 職權,把守薊州的主要作戰轉交給袁督師,其次三日的命令很清楚,入內地才以失機 : 論,十三日清軍才繞過去,也就是沒有被袁督師調走,劉策根本不會有事 : 再者薊州就在喜峰口前面,喜峰口>遵化>薊州,遵化已經被破,清軍已經入口,不在 : 薊州擋下清軍要去哪裡,換言之只要在薊州成功,劉策就不會死,那麼為甚麼劉策要 : 跑?更別提當時也在薊州的袁督師可是會拿劍砍人,在根據相關資料於因只有一個 : 那就是袁崇煥的命令,把劉策調回老家去,事實上不只劉策,尤世威也被趕走,只有 : 他自己的人在薊州 先附一下地圖:http://ppt.cc/pVgp 我不是很同意這種說法。十一月三日的諭令是「分守各口據險堵拒,以匹馬不入 為功;縱入內地,以失機論」,金兵十月二十六日就破大安口,十一月三日就攻陷遵 化(見《清實錄》天聰三年十一月),就已經是沒守住隘口進入內地了。把這道諭令解 釋成守住薊州就沒事根本不通,那豈不是薊州以東通通不守也不追究?邊牆以南薊州 以東也是內地怎麼可能不追究。《明史》〈劉策〉傳就是寫了「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內 地,策不能禦,被劾。」這裡比較可以爭議的是朝廷這諭令發的是馬後砲,剛發出同 一天遵化就陷落,而陷落的消息兩天後北京朝廷才知道;當時通訊上本來就比用撥接 還延遲,沒甚麼好訝異的。 再來,因為諭令是馬後砲,依不溯及既往的原則拿這條來斬劉策好像不通。這其 實要分兩節來看:第一,失機一定論罪,本來不一定論死,失機論死算重刑,但不是 沒有先例。當時崇禎才第一次碰到京師被圍這種事,當時就想下重典,所以援例判刑 就是引用判過最重的例: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京師戒嚴,當時就是把兵部尚書丁 汝夔、巡撫侍郎楊守謙棄市。那之後兵部尚書張鶴鳴、巡撫王化貞把廣寧丟掉時,想 把這兩人鬥垮的也是援引丁汝夔的成例。崇禎也不例外,他對某些人建議的「世宗斬 一丁汝夔,將士震悚,強敵宵遁。」點頭贊同,別說劉策,連袁崇煥還有兵部尚書王 洽都一併坐大辟。反而之後三次首都被圍,可是兵部尚書都沒倒那麼大的楣懲處那麼 重,大概已經習慣了。換言之,有沒有失機和失機會不會死刑是兩回事。 第二,那劉策事前知不知道縱入內地以失機論,甚至可能論死?我想他沒有理由 不知道,因為在出任總督之前他就曾任言官(巡按御史),當時就交章論劾過熊廷弼, 而熊廷弼後來還被傳首九邊,我想沒理由他不知道風險。實際上,在金兵進攻大安口 到攻陷遵化這一星期之中,增援然後被打爆的明軍前後加起來至少有五營以上,交鋒 至少六七次(《清實錄》天聰三年十一月),其中去掉趙率教的四千人馬是袁崇煥的之 外,其他當然都是他總理薊遼保定軍務的麾下。他很明顯的就是想堵又堵不住,所以 這責任算誰的?話說回來,他麾下擔任總兵的張士顯也是跟他一起棄市。他死不死和 他是不是概括承受這一切責任有關,薊州堵不堵頂多是其中一個可以再加重罪名的失 利而已。 再說了,回到原題,基於甚麼理由我們可以認定劉策留在薊州就一定堵得住金兵 ,然後保住小命?前面提到金兵入隘,在十月二十七日連續打爆了五營以上薊鎮兵馬 ,一營以兩三千人計,一萬至一萬五千人也沒在大安口擋住金兵,劉策在薊州能不能 守、有沒有兵守,恐怕都是問題。袁崇煥緊急入援、還不知道遵化被攻下時,祖大壽 就說「薊門兵脆,不足尚(當)此,恐羸師綴薊,而以勁兵西趨,則宗社之安危也。此 時只以京師為重」(《崇禎長編》二年十一月丙申),說的就是薊鎮的兵馬脆薄,最多 牽住敵人老弱,金兵還是重兵一路向西的。 至於袁崇煥到薊州後四處分兵,原是為了響應孫承宗重兵在薊州、其它兵馬分戍 他城,假如金兵攻取其他城池,可以以薊州的重兵為錘、其他城池為砧進行夾擊的構 想。兵部尚書王洽在十一月丁酉(17日)還上疏懷疑說金兵幾天沒動靜,可能「西遶密 西、潮河、古北等處,東襲永平、関寧及他空虛」(《崇禎長編》二年十一月丁酉), 眼下要盯住的地盤很大,本來就不是只集兵薊州就好,調劉策的部隊到密雲剛好也就 是應付「西遶密西」的可能而已。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就沒有人把眼光只定在薊州一 處,憑甚麼要他們只堵禦穿越來的眼光聚焦的所在?萬一密雲被打爆,而原本該去密 雲的劉策沒去,你替他負責嗎? : : 毛文龍不是被金兵打爆,就是上報的戰功在後金這一側根本查不到紀錄,明朝廷 : : 都知道因為沒有文臣監軍所以這些自吹自擂都不可信(實際上,毛文龍不受文官節制這 : : 點是當時朝廷真正最不能容忍的)。要說厲害,他騷擾盟邦朝鮮倒真的是騷擾的很厲害 : : 沒錯,可是朝鮮被後金各種爆打時毛文龍也是跟著被打爆而已。我的看法是這樣隨便 : : 被打爆的對手算作戰績提出來也是勝之不武,當然就懶得提了。 : 以明朝的作戰水準,被打爆是正常,只是真的沒記錄還是刪去了?我們先假設毛文龍 : 是渣渣好了,兵熊熊一窩醬熊熊一窩,只會假報戰功 : 但是滿清是這樣想嗎? : 《滿文老檔》太祖第24冊天命六年七月:「命四貝勒、都堂棟鄂額駙率兵三千,往剿 : 鎮江一帶之叛民,並諭曰:『其首惡者殺之,餘眾編戶攜歸。』諭畢遣之。是夜思之 : ,惟恐有不妥,二十七日,又遣阿敏貝勒、達爾漢侍衛率兵二千往援。」 : 超傳說的鎮江大捷之後,清軍竟然派五千人去圍剿?是真的不能打還是太厲害被當成 : 傳說? …你知道努爾哈齊派兵去招徠野人女真的幾個部族也是這樣派的嗎…天命六年七 月不是去圍剿毛文龍,是被毛文龍煽起叛亂太討厭,所以把剩下沒叛逃下海的漢人遷 到比較內陸的地方而已。這種世紀帝國式的牽豬牛羊被說成圍剿?毛文龍早不在他煽 動的遼東半島上了,倒楣的是那些響應後被拋棄被荼毒的漢民。熊廷弼就說是「目為 奇功,乃奇禍耳。」至於毛文龍?我手上的《重譯滿文老檔》(遼寧大學歷史系,1978 ,第2冊,頁81)在天命六年十二月這一段說:    「這個月的十四的夜,我們的兵渡江,搜捕毛文龍。十五,到朝鮮龍川時,毛文 龍不在,逃到叫作林畔的地方去了。我兵去跟蹤追擊,毛文龍本人逃脫了,帶去了少 數幾個僚友。我兵逮捕陳良策殺了,聽說妻和子女們帶回來了。殺了所有的男子們一 千五百人,俘獲了所有渡江的人。」 滿人一定覺得他厲害的很,堪比脫逃大師胡迪尼。不過他帶走的那些漢人到頭也 是被追回,愛跑就跑吧不計較。 : 《明史》卷259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可是這樣記載"帝驟聞,意殊駭,念既死,且方倚崇 : 煥,乃優旨褒答。俄傳諭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明史可不是明朝人寫的吧 所以這段是在引甚麼我就看不懂。崇禎頂多是覺得袁崇煥太專擅,不是替毛文龍 可惜。袁死後有個叫周文煌的兵弁想替毛請恤典,崇禎表示: 「文龍歷年糜餉,牽制無功,文煌豈得借端瀆奏?本當究處,姑念愚弁,從寬。 其文龍骸骨准親人領埋。」(《明實錄》崇禎三年十月乙丑) 也就允准收屍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72.17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12957450.A.309.html

10/11 00:42, , 1F
大推,整理得好清楚!
10/11 00:42, 1F

10/11 03:04, , 2F
大推。 清軍之後入塞五次看來崇禎真的是習慣了XDD
10/11 03:04, 2F

10/11 03:35, , 3F
好奇問,明末軍情傳驛狀況,遵化到御前需要2天?
10/11 03:35, 3F

10/11 03:38, , 4F
因乾隆二十年五月十五伊里(犁)大捷.十八日皇帝收到且降諭
10/11 03:38, 4F

10/11 03:40, , 5F
十九日皇帝去暢春園奏文太后...4000公里在途不到四天...
10/11 03:40, 5F
其實我覺得延遲爆ping最主要的理由是…崇禎二年四月裁驛站,然後十月底金兵 就來了。有沒有這麼巧?!真的是搬石頭砸自己腳…不然我想不致於這樣。或者和後金 軍隊機動性比較高比較容易封鎖消息也有關係。 ※ 編輯: KoujikiOuji (1.171.172.172), 10/11/2014 03:51:46

10/11 05:21, , 6F
我大概查了一下 一般來說遼東的軍情當天就會到北京
10/11 05:21, 6F

10/11 09:24, , 7F
會不會戰時傳驛受阻?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前線發負面消息
10/11 09:24, 7F

10/11 09:26, , 8F
都會比較延遲(可能指揮單位本身混亂或不願發報),不像捷
10/11 09:26, 8F

10/11 09:27, , 9F
通常都是急著發出去來邀功?
10/11 09:27, 9F

10/11 12:07, , 10F
我想的也跟樓上d大一樣,會不會是負面消息會拖一下?
10/11 12:07, 10F

10/11 13:49, , 11F
裁完驛站 驛站小兵 李自成就成了流寇?
10/11 13:49, 11F
文章代碼(AID): #1KE0KAC9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E0KAC9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