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內戰初期,如果華北國軍不接收,一樣投 …

看板Warfare作者 (calebjael)時間14年前 (2010/08/28 04:35),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 引述《Colorpipa (唉)》之銘言: : 看大家的討論得到的結論 : 進入東北的50萬國軍看似龐大 國軍(人數為大約數) 13軍3萬在熱河﹐ 52軍3萬在南滿﹐ 53軍(欠67師)2萬在沈陽守備﹐ 60軍2.5萬在南滿﹐ 71軍3萬向北攻﹐ 93軍2.7萬在錦州﹐ N1軍3.4萬向北攻﹐ N6軍3.4萬在南滿。 怎麼算也就20幾萬﹐怎麼變個50萬出來﹖ 事實上詭異的就是﹐國共內戰中各戰場都是國軍多於共軍﹐ 唯一例外的就是東北戰場﹐一直都是共軍更多。 杜聿明認為﹐東北至少需要國軍10個軍﹐可是現實隻有7個﹐其中還有 2個必須留著守沈陽守錦州。杜聿明生病離開東北的時候﹐熊式輝接手﹐ 熊更進一步認為﹐東北國軍必須要12-15個軍。 : 但是東北地太廣 : 對付林彪號稱百萬的義勇軍根本不敷使用 林彪沒有那麼多兵﹐中共從關內進入東北11萬部隊+2萬黨政工作人員﹐ 到1946年1月發展到27萬﹐3月發展到31萬。 : 還要不停分兵駐守 因為國軍是政府軍呀。 所以共軍老毛可以說"存地失人﹐(最終)人地皆失﹐存人失地﹐(最終)人地皆得"﹐ 但是國軍不可以。如果國軍連北平都守不住﹐把北平給了共軍﹐ 那麼共軍就會獲得政治上的巨大利益﹐國人不但會罵罵罵老蔣無能﹐ 還會不再把共軍當做匪﹐而是當做一個實質的政治實體。 一堆投機分子軍閥就會跟共軍做交易。 所以國軍不能隨便就放棄任何一個大城市。特別是象北平、天津這種。 : 根本就是注定吃敗仗:P : 既然東北這麼重要 : 駐守華北在當時是否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 (尤其之後平津會戰打得太鳥,根本就是浪費) : 我的意思是 : 當時如果一開始 : 國軍除了本來就放在華中以戍京畿之地的主力部隊之外 : 將華北的部隊也全拉上去東北剿共 傅作義的地盤在綏遠﹐不會北上的﹐ 還有閻錫山﹐要他放棄山西是不可能的。 山東也一樣﹐山東事實上已經跟原西北軍系的大小軍閥關系頗深﹐ 要他們放棄是不可能的。 所以國軍就算想要放棄華北﹐會發現能夠去東北的國軍....還是隻有幾個軍﹐ 還是達不到滿足東北戰場的需要。 : 也就是至少有80-90萬的美械國軍打東北 沒那麼多美械國軍﹐ 共軍戰史所說的美械國軍﹐哪怕是按照最大數字來說﹐也不過就 整編1、9、11、28、36、62、70、74、83師 5、6、8、9、13、16、31、52、53、54、60、71、73、94、N1、N6軍 這麼25個(包括3個軍9個師的青年軍)﹐ 其他部隊連共軍都從來不說他們有任何一點美械。 也就是說﹐國軍的美械﹐哪怕是共軍認為的﹐都沒有80-90萬﹐ 何況還不是全部投入北方戰線。 : 其餘約100萬左右的國軍據守攏海一線 : 有90萬兵力在手上的杜聿明是否就有機會成功剿滅林彪一部? : 只要華中國軍固守攏海一線 前面共軍那麼弱﹐要華中國軍固守......太委屈了。 如果國軍能夠沒有軍閥派系互相扯後腿就行了﹐ 就完全能夠在其他戰場抽5-7個軍去東北。 也就是說﹐國軍至少有5-7個軍是消耗在互扯後腿上。 : 東北若能逐漸吞滅共軍 很難﹐順便說前面其他文章中提到的問題。 國軍在四平戰後﹐不敢長驅北渡鬆花江﹐ 除了南滿共軍發動攻勢、國軍補給線太長等原因之外﹐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軍令部長徐永昌所說的﹐ 怕蘇聯翻臉。(徐永昌日記﹐1946年4月21日) 1946年3月開始﹐南京國府跟蘇聯的關系迅速惡化﹐ 所以國府怕國軍一旦深入江北﹐萬一蘇聯突然變臉軍事入侵﹐ 那國軍就跟關東軍一樣﹐會連一匹馬都不能回到關內了。 而關鍵就在於﹐萬一蘇聯翻臉軍事入侵﹐美國會願意為了國府而再打一場大戰嗎﹖ 如果美國會願意﹐那整個東歐也不至於共產化了。 麥卡錫認為華府當時充斥了共產主義者﹐其實倒沒有那麼嚴重﹐ 不過﹐如果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叫做華府充斥了投降主義論調﹐ 就是說﹐當時剛剛結束二戰的美國﹐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再打一場大戰。 所以面對蘇聯的挑舋時﹐美國不敢應戰﹐放棄了許多利益﹐出賣了許多原先的盟友﹐ 就如1938年慕尼黑會議上英法的退讓一樣。 事實上作為事後諸葛亮﹐我們知道﹐當時蘇聯是外強內弱﹐虛假聲勢。 否則的話﹐華府也不用怕刺激到蘇聯而搞什麼調停﹐華府後來在朝鮮、 在越南、在古巴﹐有什麼停好調的。英國更是直接登陸希臘。 隻要美國不敢駐軍表示敢跟蘇聯來一仗﹐中共就不會被消滅。 那麼給多幾十億美援﹐也不過就是同情施舍一個乞丐﹐改變不了乞丐的命運的。 可是﹐一開始1945年底﹐國府跟蘇聯的關系並不是這麼壞的﹐ 為什麼國軍沒辦法趁關系好的時候先搞定東北大勢呢﹖ 所以﹐搶佔東北的最佳時機﹐是1945年底﹐對於國共來說都一樣。 共軍靠自己兩條腿﹐愣是佔了幾乎所有東北農村﹐而國軍本來就來得晚﹐ 雖說蘇聯人不肯讓出大城市(對國軍共軍都一樣)﹐ 但是國軍軍隊又不願意學共軍主動去佔據中小城市和鄉鎮﹐ 國府又不願意學延安派出更多的得力的黨政工作人員去建立基層政權發展民團﹐ 反而接收大員跟反正的偽軍土匪打著國軍旗號欺負了一大堆東北人。 就算蘇聯立即把大城市讓給國軍﹐國軍還是改不了在東北同樣要困守大城市的結局。 所以可以說﹐國軍最大的敗因﹐就是自己。 就是自己不能搶先在1945年發展東北﹐才會導致後來自己力量不足﹐ 處處要看蘇美的臉色做決策。 後來的東北戰局都是在還債。╮(╯_╰)╭ : 等於將共軍困于華北 : 最後在來個南北大夾擊 : 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248.110.120

08/30 04:19, , 1F
這篇沒人推真奇怪
08/30 04:19, 1F

08/30 16:00, , 2F
這篇很棒耶~~~
08/30 16:00, 2F

09/05 00:33, , 3F
推分析
09/05 00:33, 3F
文章代碼(AID): #1CU26d-D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U26d-D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