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99%的人不瞭解的真實中國歷史

看板Warfare作者 (Lost in the Dark)時間15年前 (2009/03/06 21:19),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5 (看更多)
※ 引述《NKN (吐槽的人很重要)》之銘言: : ※ 引述《fbiwbi (F大)》之銘言: : : 4.被「主流」專家們詬病為「軍事軟弱」的宋朝,對外戰爭(交戰規模萬人以上,不包括統一戰爭和國內戰爭)的勝率超過了70%;而被認為是軍事最強盛的唐朝卻在對外戰爭中勝少負多。(本人花了8個月時間,看過《新唐書》《舊唐書》《宋史》《遼史》《金史》《元史》《西夏書事》《續資治通鑒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續資治通鑒》《宋會要輯稿》等書統計出來的,時間較緊,或有錯漏,但>70%是沒問題的。) : : 評價:原來我們以前學到的歷史都是騙人的。 : : PS:由於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產馬地盡在蠻族之手,導致宋朝從始至終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軀抵擋蠻族鐵騎的衝擊,所以宋朝的勝利一般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倘若一段時期宋朝對外勝率低於60%,那基本就意味著亡國了。 : 唐初的士兵 : 武器裝備自理 一年只報到固定天數 : 咦?這個制度是不是在哪邊看過? : 這不就是歐洲的封建騎士? : 所以唐初軍隊打不久 : 只能攻擊不能防守 因為服役天數不夠 補給又困難 : 打仗不搶點劫 士氣也很難保持 : 邊境警備的常駐則多用蕃兵 從太宗時代就如此 : 中期以後對外打仗都是這些蕃兵的事 : 跟英國的殖民地部隊很類似 : 宋代有錢 常備軍多 : 常備軍有固定補給 宜守不宜攻 : 因為不打仗一樣有錢拿 打輸就什麼都沒了 : 最靠北的是什麼血肉之軀抵擋蠻族鐵騎? : 是蠻族用人馬血肉奮勇攻擊宋軍兇猛火力吧? 也不對吧,宋缺馬缺很大也是事實,火力雖然猛但沒有機動力也沒啥用,這才是宋的問題 ..為了克服缺馬的問題,結果繼續強化火力/裝甲,打仗帶一堆有的沒的(光是各種床子弩, 連弩各式各樣的投石機就帶了一堆) 結果機動力更差,所以能贏的都只有對方正面等你好 好的部陣部好了傻傻的給你的萬弩/砲 齊發轟成碎片,沒機動力結果當然就是只能倚城而 戰,只要跑到外面野戰常常就死得很慘了。 : : 12.南宋時期,熟練雇工的工資高於知府工資。(宋朝知府一般是從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貫以上,至少相當於今天的15萬元人民幣) : : 評價:貌似現在只有歐美發達國家才這樣。 : 不見得 在一些政治不安定的地方或是落伍的地方 : 政府官員不黑錢 收入也沒有多少 賄賂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胥吏.. 現在官吏官吏一起念好向是同一個東西,但是在古代兩者 有明顯的差別,官是真的考上科舉的(或是陰襲),有俸祿,吏卻是類似現在的基層公務員 ,如果以包青天來比喻的話,包拯是官,公孫策 , 展昭,王朝馬漢等等都是吏,終宋一朝 (應該更正確來說是從古到清朝都是)都很亂,簡單來說就是比較有錢的就會編預算給他們 薪水,但很多卻沒有,尤其是地方的吏幾乎都沒有邊薪水的... 那怎麼辦? 理論上應該是 官自掏腰包來給,當然這不大可能,越是地方官越沒錢這是廢話,包拯那種清廉的大官養 幾個吏還有點可能但真的小地方的小官怎麼可能,但是即使是一個知縣總不可能靠自己唯 持一個縣府吧==b。 事實上一個縣府也還是需要一些人手,以清朝來看有的大的地方政府 有高達千人的胥吏!! 所以這些吏使又沒薪水卻又幫政府辦公,不貪汙才有鬼,只是幅度的問題,比較有操守的 大概就是在人民申請各種業務的時候收個手續費,比較沒有的可以搞得手段就多了,(例如 操弄訴訟..)新法剛上路的時候本來有想要正式這個問題,但是也不了了之。 因為人數太 多... 雖然其中一個問題的根本是因為科舉出生的官員往往都是毫無實務經驗的書呆子,但 各朝代幾乎都沒有正式這個明顯的問題,政府不可能只靠官來運作,但是卻假裝好像是 真的只靠官在運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59.133.114 ※ 編輯: RollingWave 來自: 116.59.133.114 (03/06 21:25)

03/06 22:25, , 1F
官大學問大嘛~~
03/06 22:25, 1F

03/06 22:49, , 2F
因為政務官是上電視和揹黑鍋用的
03/06 22:49, 2F

03/06 22:57, , 3F
上電視跟揹黑鍋XD
03/06 22:57, 3F

03/07 13:02, , 4F
所以安石就新政來貼補"吏"一些薪資 可惜依然成效不佳
03/07 13:02, 4F
文章代碼(AID): #19iIBy8B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9iIBy8B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