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何國軍會請德國人當老師?

看板Warfare作者 (本槍價值參仟伍佰元整...)時間18年前 (2006/08/09 22:3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4/167 (看更多)
※ 引述《armed (傷心豈止息夫人)》之銘言: : ※ 引述《cobrachen (mustang)》之銘言: : : CW-21當年就打算讓國府生產,那時候的飛機和現在差距可大的。 : 真可惜沒做出來,不然就可以檢討一下其良率.那時候的飛機和現在 : 差距再怎麼大,也是要靠許多零件鉚接或是銲起來的吧?公差太大上天 : 一樣會散掉呀. 眾多前輩參與討論,小弟冒昧發表一點意見... CW-21計畫定案時,是Curtiss在美國生產3架,另附帶32架(一說27架)零組件交由位在滇 緬邊境的中央航空製造廠生產(蛇大所稱的100架應是早期洽商階段的計畫),不過當1942 年日軍發動緬甸作戰時,國府只接收了4架CW-21,壘允廠也只裝配完成2架CW-21B。 另外,刀帥質疑的品管問題,先說CW-21,基本上當時美方將組件交付中央航空製造廠時 像是引擎、螺旋槳、主翼之類的東西都是成品,就算是半成品的蒙皮、肋材、鉚釘等,也 是美方提供材料再由中方加工,而組裝時像是打鉚釘、焊接之類的美方也當然有相關的組 裝技令,並有顧問提供支援(別忘了中央製造廠有美方股份),中國技工再蠢,按圖辦事 的話,應該也不至於蠢到把主翼當尾翼吧?再來,若以I-16來說,基本上這架飛機的構造 更簡單,相較CW-21至少是鋁合金蒙皮,這東西根本是只有機身骨架是鋼管與鋁架組成,蒙 皮還是原始的張帆布,這種設計先天上就比較能容忍惡劣的製造工差,畢竟對帆布蒙皮的 I-16來說,蒙皮尺寸錯了2cm,到還不至於悽慘到像中國最新的J-11一樣就淪為在生產線上 直接報廢...這也是為什麼曼帥才說就算當時的製造技術比俄國人還爛,I-16這東西照樣能 飛的原因--因為這玩意的技術層次就只有如此... -- 土兵:42一把要3500 好貴喔... 班長:笨兵!貴三洨! 地上隨便撿一把就有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 編輯: SIG552 來自: 140.112.7.59 (08/09 23:13) ※ 編輯: SIG552 來自: 140.112.7.59 (08/10 02:04)
文章代碼(AID): #14sVBW_A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4 之 167 篇):
文章代碼(AID): #14sVBW_A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