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科學是甚麼?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Sympathy for the Devil)時間11年前 (2013/04/13 21:45), 編輯推噓7(704)
留言1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41 (看更多)
※ 引述《chronodl (我是市井小小民)》之銘言: : 科學是甚麼? : 這篇是寫給那些狗吠火車批評科學的所謂哲學人看的 : 科學可以說不是一個"人造"的名詞 : 自從宇宙存在以來 科學就在"那裏" : 只是等待人去發現而已 : 因此 科學可以說是一種永恆的真理 永恆的法則 : 以白努力定律為例 : 事實上 只要實驗一次 僅僅實驗一次 : 我們就可以說 流速慢的的一邊產生的推力大 : 因為我們只是"發現"了科學 並不是創造了科學 我個人不是哲學系的,不過我對科學是什麼一直很有興趣 也看過不少哲學討論,不過對我來說,最有說服力的還是科學家自己怎麼看科學 你的主張:「科學就在那裏,等待人去發現。」這個主張 實際上在哲學分類上屬於世界的「客觀實在」論。 也就是說,世界獨立於我們的意識之外,他自有一套法則去運行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至少科學家有很多人不這麼認為。 1927年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愛因斯坦與波耳就曾經為了這個問題論戰過 愛因斯坦拒絕量子物理中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是什麼呢? 根據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我們不可能同時觀察到一個量子的所有屬性 當我們愈精確的測量量子動量時,對量子位置的測量,誤差就會愈大 反之亦然,而且不可能因為我們改進測量行為,就能同時測到量子的所有精確物理量 這就是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而波耳根據不確定性原理繼續做了邏輯推演 一個量子唯有我們測量他時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不可能完全的 當我們不測量量子時,量子就是無意義的,而無意義等同於不存在。 又,世界的物質無一不是量子所組成的,所以我們如果不觀測世界,世界就不存在。 這就是量子物理中著名的哥本哈根詮釋,也是愛因斯坦畢生信仰的死敵。 愛因斯坦認為,這個世界就如同拉普拉斯之妖所理解的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世界既有的「規則」,我們就能預測未來 這是一種過去的古典物理學所隱含的背後形上學 內容是極為極端的客體實在世界決定論。 但是這個論點已經在1927年就被打敗了,愛因斯坦在1927年用了好幾個思想實驗 質疑波耳的哥本哈根詮釋,想要藉此回復古典物理榮光,但全都被波耳拆解。 1930年,愛因斯坦又弄了一個精巧的思想實驗想拆掉量子物理的基礎 結果卻還是被波耳找到破綻,原因在於愛因斯坦忘了考慮自己的廣義相對論。 如果加入廣義相對論,這個思想實驗仍然符合不確定性原理的公設。 時光荏然,到了70年代,愛因斯坦後繼有人,貝爾提出了著名的「貝爾不等式」 企圖回復古典物理那美麗的「客觀實在」世界 而時代的進步也使得愛因斯坦提出過的思想實驗得以驗證 但結果仍然令人失望,量子物理的預測仍然比愛因斯坦的準確 更讓物理世界中所謂的「客觀實在世界」一去不復返。 所以放在我們面前的最先端科學理論,是一個告訴你「世界不觀測就不存在」的理論 是一個基本量子可以是波動又是粒子的理論。 科學的意義仍然曖昧不明,但是至少我們知道了一件事實 那就是科學絕非「靜待於某個地方被發現」的真理 這樣的客觀實在論,現在在物理學界隨著哥本哈根詮釋所帶來的討論 已經不再是科學背後那個顛撲不破的形上學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61.86 ※ 編輯: kyoyagami 來自: 220.136.161.86 (04/13 21:59)

04/13 22:30, , 1F
呵呵 那些平時愛說科學就只是觀測與解釋的外行人
04/13 22:30, 1F

04/13 22:31, , 2F
現在倒反而會說量子態是實在的了~
04/13 22:31, 2F

04/13 22:55, , 3F
呵~世界包含了諸事實,但事實真能眼不見為淨嗎?
04/13 22:55, 3F

04/13 23:36, , 4F
拜讀kyoyagami大作品 讓我茅塞頓開
04/13 23:36, 4F

04/13 23:36, , 5F
很慚愧之前做出不理性不正確的觀點
04/13 23:36, 5F

04/13 23:37, , 6F
kyoyagami大加油~ anti-realism加油~
04/13 23:37, 6F

04/14 00:39, , 7F
推這篇
04/14 00:39, 7F

04/14 00:44, , 8F
kyo講的這段我不熟
04/14 00:44, 8F

04/14 00:46, , 9F
推推~
04/14 00:46, 9F

04/14 00:50, , 10F
真強者
04/14 00:50, 10F

04/14 02:35, , 11F
好文不M嗎?
04/14 02:35, 11F
文章代碼(AID): #1HQM60jB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QM60jB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