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人類感知之謎 科學家找到答案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oodh)時間13年前 (2011/04/12 07:34), 編輯推噓9(908)
留言1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1 (看更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111.240.170.133 : → dekupalace:問題或許還沒解決,關鍵在從不能到能中間發生了什麼 04/12 00:21 : → dekupalace:究竟是讓視覺經驗融合固有架構 04/12 00:22 : → dekupalace:還是涉及大規模的立體概念重建 04/12 00:23 我倒是覺得滿有價值的 如新聞所說,他可以解釋 感受 --- 認知 之類的發展方式 也就是 觸覺 --- 建立物件觸覺三維資訊 = 建立物件 = 建立物件視覺三維資訊 --- 視覺 還是 觸覺 --- 建立物件觸覺三維資訊 | | 建立物件 | | 建立物件視覺三維資訊 -- 視覺 以物件導向程式語言來說 就是我們人腦對一個物件的型體, 是紀錄下此一物件之「三維度資料」 然後大腦其他部份「天生有能力」將此資料轉譯成對應的視覺和觸覺資訊 還是 紀錄下此一物件之「三維度資料」後 大腦其他部份 透過「累積經驗對比」,會學會視覺訊息對應的是怎樣的三維資料 這個實驗至少支持前者非真 則總之 觸覺建立的資訊和視覺建立的並不會因人類本能而聯通 又,雖然它不至於證明大腦 是「會(非本能,而透過經驗)建立"物件的三維度資料"」 還是「只有觸覺--視覺資料 所謂立體是(透過經驗)比對聯結出來的概念」 但,就新聞所說,該實驗者適應得非常快來看,我會傾向是前者 : 推 player6693:樣本數太少... 04/12 02:39 這種實驗本來就這樣,它的效益在於調整研究者的方向,不在完全證明什麼 像精神疾病「先天後天」的爭議也是一樣 所以整個醫界非常重視雙胞胎個案 -- 自幼家貧 既無嗜好 不學無術 亦無專長 唯打翻茶杯 或飲料罐 或新鮮屋 不乏瓶水 亦有碗麵 鋁鐵生熟不銹鋼 大小利樂錫箔包 有色無色玻璃 軟殼硬殼塑膠 凡立不曾未倒 寸地無一免溼 初時心喜 觸翻熱湯而後敗興 久之或憂 撞倒汽水反得釋然 本為一時之誤 積久成習 偶一為之 還傲世中無雙 故以為好 便作所長 因姓黃,自號「掐倒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80.130.228

04/12 09:35, , 1F
生物學跟心理學就夠了 那是以前沒實驗才需要知識論
04/12 09:35, 1F

04/12 11:45, , 2F
樓上講這樣蔡信安老師會哭
04/12 11:45, 2F

04/12 12:23, , 3F
會出現新的知識論
04/12 12:23, 3F

04/12 13:09, , 4F
一樓在說笑嗎
04/12 13:09, 4F

04/12 14:15, , 5F
雖然 1F 說得有些離譜, 不過認知科學的發展對哲學領域
04/12 14:15, 5F

04/12 14:17, , 6F
的衝擊是很大的, 當科學領域的發展越來越不需要認識論
04/12 14:17, 6F

04/12 14:17, , 7F
的養分時, 哲學家應該要想想自己能拿什麼來對話
04/12 14:17, 7F

04/12 14:20, , 8F
像天文物理的宇宙論幾乎都忽視形上學的宇宙論...
04/12 14:20, 8F

04/12 14:38, , 9F
就缺一隻腳嘛
04/12 14:38, 9F

04/12 14:40, , 10F
以前搞不懂的 以後也休想搞懂
04/12 14:40, 10F

04/12 14:53, , 11F
要了解宇宙必須透過數學語言,自然語言已經不夠用了。
04/12 14:53, 11F

04/12 16:16, , 12F
如果我的知識沒有太落伍的話,現在的腦神經學和認知神經學還
04/12 16:16, 12F

04/12 16:17, , 13F
在以斷層觀察充血程度 與 觀察電解質訊號活動強度 作研究方法
04/12 16:17, 13F

04/12 16:18, , 14F
大概三四年前我在成大認知所作工讀生,還當受驗者,頭上貼幾
04/12 16:18, 14F

04/12 16:19, , 15F
個電極,念一串文字 它在研究用字、分段、語氣 與大腦哪些電
04/12 16:19, 15F

04/12 16:19, , 16F
子活動有顯著關係 ; 離真的搞種人類是怎麼想事情的還差很遠
04/12 16:19, 16F

04/12 17:35, , 17F
為真 把脈也為真
04/12 17:35, 17F
文章代碼(AID): #1Dev0Sve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Dev0Sve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