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與歐陸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krisnight)時間16年前 (2007/12/18 08:16),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7 (看更多)
※ 引述《COCOAII (忍者=會忍耐的人)》之銘言: : 英美哲學家難道不是在談英美哲學的哲學嗎? : 或許作者、學派不那麼明顯,但畢竟是從英美哲學的角度看出去阿, : 和歐陸哲學較常採之的「論康德的善意志」,亦是希望從康德的角度來談善意志, : 兩者相差有多大呢? : 兩者的差別如何區分出一方是在談問題,一方就不是在談問題呢? 雖然那之間的差別樓上妖西說明得很清楚,不過我想做點自己的小補充 我認為你的混淆是來自於對於「從...的角度來看」這個詞的過度使用 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個研究,我們都可以找到一個角度,然後說,啊哈 ,這個研究就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的。 然而,「從...的角度來看」本身就有很多種意思。例如預設對於概念或 問題的詮釋(例如「論康德的理性」),或是預設基本的方法論(「直觀主 義邏輯的理論結果」)。因此,就算兩個研究都免不了「從...的角度來看 」自己的研究議題,也不代表因此對於其中一個研究的批評對於另外一個 研究也會成立。 另外,我和妖西有相同的對於歐陸哲學的偏見。 在我看來,「滿足自己對於神秘主義和懷疑論的欣羨」作為一個對於歐陸 哲學崇拜行為的解釋,相當make sense。 為什麼分析哲學這麼簡單清楚的東西大家不喜歡勒? 我之前也有想過類似的理由,我想到的是,分析哲學一方面太實事求是, 沒辦法滿足老百姓對於「哲學」的需求。大家想要的是哲學家告訴他們人 該做什麼、追求什麼、實踐什麼;而像是要怎樣才能justify一個belief 這種小事情,根本沒人在乎。另外一方面,分析哲學太難,我想這跟處於 一個修辭、譬喻、寓言充斥(我比較喜歡的說法是「文學充斥」)的閱讀 環境也有關係。那些東西念多了,大家不太有辦法吸收依據嚴謹定義做出 來的論證,倒是對於那些似乎有在說什麼又似乎沒在說什麼的句子接受度 很高,並且相信它們傳達的是對人生的指引、對物質的批判。如果這是對 的,那真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為它代表大家沒有能力檢驗一個句子 是意有所指還是胡言亂語。 -- http://idontknowhatodo.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166.138

12/18 10:23, , 1F
推推。就是這樣。無法區辨,說得好。
12/18 10:23, 1F

12/18 10:23, , 2F
無法區辨 -> 要不就都好,而這是時常見到的事。彼此互捧這
12/18 10:23, 2F

12/18 10:23, , 3F
樣;要不就都爛,但沒人喜歡當爛,所以就只剩下都好。
12/18 10:23, 3F
※ 編輯: krisnight 來自: 220.129.162.116 (12/19 09:41)

01/08 02:16, , 4F
推推推......完全命中
01/08 02:16, 4F
文章代碼(AID): #17Pn5IWI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Pn5IWI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