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與歐陸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忍者=會忍耐的人)時間16年前 (2007/12/16 23: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7 (看更多)
只是有感而發罷了。 歐陸哲學來說,確實不好進入, 或許不好進入的原因在於我們習慣了英美分析的思考模式。 就我的學習經驗來說,這至關重要。 (雖然以下例子並非談英美分析和歐陸分析, 但都在談熟悉和不熟悉的思考模式所造成的差別) 當初唸康德時,覺得他的藍圖很容易為人所理解、接受, 儘管康德的論證是多麼的精細、繁複。 康德說到範疇、說到經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認知心理學對於人類知識途徑的談法。 但是,海德格呢? 就離我們遠多了。遠到我們難以進入。 難以進入不表示我們永遠無法瞭解海德格在搞什麼鬼, 他不是在寫神話,儘管神話也和我們生活有所關聯。 至少海德格談的比神話直接多了, 他關心人的存在、人的處境、人的遭遇…… 為了避免受到太多不必要的誤解,他不用「人」,而用"Dasein"來代替。 這無非表示我們對於某些字詞有些特定的聯想、有其特定的思考模式, 改用新的字詞、新的語言乍看下讓我們難以親近、難以進入, 實際上卻是希望我們省卻不必要的干擾。 畢竟賦予舊詞新義,我們容易抗拒或容易過度聯想。 好,有人說歐陸哲學較不具問題意識,因為他們總是關心某某哲學家的哲學, 而非問題本身。 這些人認為: 假如我們希望解決問題、解消問題,希望解決生命中的許多疑惑, 學習誰說了什麼,詮釋誰說了哪些話,不是說沒有幫助,而僅是過程罷了, 因為我們終究仍得面對問題本身。 上述想法,乍看之下,言之成理,卻其不然。 英美哲學家難道不是在談英美哲學的哲學嗎? 或許作者、學派不那麼明顯,但畢竟是從英美哲學的角度看出去阿, 和歐陸哲學較常採之的「論康德的善意志」,亦是希望從康德的角度來談善意志, 兩者相差有多大呢? 兩者的差別如何區分出一方是在談問題,一方就不是在談問題呢? 記得巴斯卡曾說過,要信一個教最好的方式就是進入其中成為它的信徒。 我們常做的方式不是直接信教,而是站在外圍用理由來檢視它。 最後,最常發生的結果是我們仍然信仰原本的宗教。 現在問題在於我們所持的理由是來自哪一個教? 最後我想請教一下,西方哲學中分析哲學才是主流的訊息從何而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28.170 ※ 編輯: COCOAII 來自: 59.105.28.170 (12/16 23:57)
文章代碼(AID): #17PKe0dO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PKe0dO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