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發音原理的問題
你好,我是科學歌唱訓練中心的創辦人,謝富安。
關於您的問題,小的來稍作回應,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也麻煩直接指教!感謝!
※ 引述《kiwatami (悠游自在)》之銘言:
: 我有幾點關於網路上及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所有教學內容的疑問
: 問題還滿多的,希望懂得人可以指點迷津
: 我們知道跟聲音有關的震動有以下幾個
: 震幅 - 聲音大小
: 頻率 - 聲音高低
: 波形 - 音色
: 空氣流動的大小能影響到的應該只有震幅
: 也就是聲音大小
: 頻率則必須靠物體本身的性質改變(例如拉扯、放鬆)才會有所改變
: 以吉他弦為例,同一條弦同一格不管你彈得再大力他就是那個音
: (忽略彈奏瞬間的拉扯造成的音準偏高)
: 雖然聲帶發聲原理與吉他不同
: 但震動頻率影響音高這件事情是相同的
: 而頻率跟物體本身性質有關
: 同一個物體張力越大,震動的頻率會越高,需要施力的力道會越大
: 而聲帶的震動頻率要改變
: 應該只有拉扯聲帶這個方法而已吧?
: 畢竟基音是由聲帶產生的
1. 聲帶的振幅會影響音高喔!
原因是
聲帶包膜的振幅大約是0.1cm~0.2cm。
聲帶長度大約1.5cm。振幅/長度=0.1(約略)
而這樣的關係,就會讓振幅大時,聲帶的長度及張力都提升。造成聲音變高。而反觀鋼琴
這個比值都小於0.001。所以鋼琴不管大力敲擊還是小力敲擊音高都差不多。
國外一位叫Sundberg的學者在他的研究〈Breathing behavior during singing〉中提到
,在我們說話時,如果使用相同的喉嚨狀態,音量每上升5分貝就會提升1個全音。
請參考http://goo.gl/NKeE9u
2. 氣流大小(流速)也會影響到音色
因為氣流流速快,根據白努力定律,聲門的壓力會較小,所以閉合的速度也會比較快。
所以會導致閉合期比較長。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閉合度較高。
這時,泛音群會比較飽滿,聲音也會比較紮實。
3. 關於用吉他的鋼弦公式比喻聲帶是可以行得通的。但是,因為聲帶是三微波動。
不只長短會改變,面積也會改變,而且音量大時,又會有可能震動到質地較硬的
聲帶韌帶。所以聲帶的震動模型有其複雜度。如果有疑問可以來信討論。
參考http://goo.gl/7VpkpG
: 所有的共鳴、放鬆等方法能影響的
: 應該只有音色這一項,也就是波形
: 就像吉他同一條弦在不同的吉他上發出的音色就不同
: 所以坊間的發音基礎教學重點是不是可以歸類成以下這樣:
: 一個人用A的力氣其實可以發出 C5 的音
: 但他可能用了 A + B 的力氣才發出 C5 的音
: 而多餘的力氣造成共鳴器的改變進而影響了音色
: 所以重點是如何使這個人使用 A 的力氣發出 C5 的音囉?
: 舉個例子來說,使用了二頭肌可以讓手臂舉起來,
: 但你可以用很輕鬆的力氣舉起手臂,或是很用力地舉起手臂並使二頭肌隆起
: 結果是相同的,但花費的力氣不同,
: 而多餘的力氣使得肌肉緊繃降低了靈巧度,因此聲音的控制會變得較困難
: 導致一些聲音的技巧無法使用
: 這樣另一個問題就來了
: 我們常常看到唱歌要穩定喉頭,或是降低喉頭
: 但不論有沒有降低喉頭,唱高音就是得要將聲帶扯緊
: 但聲帶拉緊的方法是甚麼? 似乎只要拉緊聲帶就會造成喉頭上升
: 就算喉頭沒有上升,會不會也只是一降一升造成沒有移動的錯覺?
: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就特地找了一下聲帶發聲的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ds2GAvGQ
: 裡面4個人唱高音時會厭都上升了(同時是不是也代表喉頭也上升了呢?)
: 那這樣穩定喉頭除了音色之外跟唱高音有甚麼關係呢?
: 另外我們再來看看歌神張學友的高音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MZnvOK0p4
: 他的喉頭其實也是有上升的
: 而看了其他歌手的現場,似乎滿多人都有喉頭上升的現象
: 但聲音一樣悅耳
: 這樣我就有點不懂了
: 會不會喉頭上升其實本來就是正常的事情
: 發高音時必定會造成喉頭上升
: 只是有其他方法美化音色
: 而高音破音純粹是音色美化的技巧與肌肉訓練不夠造成的呢?
: 也就是穩定喉頭、臉部肌肉的放鬆其實是美化音色的技巧之一
: 而不是提高音域的技巧?
: 音域除了先天上的差異外
: 後天要改變音域只有訓練控制聲帶的肌肉與氣息控制這個不二法門呢?
: 跟重量訓練的道理是不是一樣的呢?
: 按部就班的練,重量會上升
: 若操之過急,肌肉或韌帶會拉傷
: 跟練高音一樣,按部就班練,音域會變寬
: 操之過急,聲帶就會受傷
: 以上問題希望有人可以幫忙解答~
: 有觀念錯誤的地方可以不用客氣的指正我
: 疑惑好一陣子了
1. 喉結高低,也就是共鳴腔體空間的形狀對於聲帶黏膜波的影響。
根據我們團隊1年多的研究。沒有找到相關的文獻。只有看到一些文獻上說,
有影響。但是根本沒幫助XD
但是,以經驗學的角度來說。低喉頭會傾向氣音,高喉頭會傾向紮實的音。
所以,其實去探討,為什麼ㄧ般人,高音會想要高喉頭。因為這是一個保護作用。
在短期內,是可以降低破音機率的。因為如過高喉頭反而會增加破音機率。
人就不會選擇這個保護模式。
但是長期來看,這樣的發聲效率比較低落,容易造成聲帶傷害。
所以坊間大部分會希望讓你慢慢訓練成喉頭不變,就可以發出來一樣的真音。
而有力量被拿走了,就必須有力量補上來,可能是氣流的白努力定律,
或是聲帶閉合肌的力量。以上目前都還是經驗學!待更多科學研究的文獻。
2. 重量訓練理論。目前確實查不到有人敢發出這樣的論文。因為全世界都叫你要,
放鬆放鬆~~。但是我個人意見,這個概念在某種程度是存在的。因為能量不會
無中生有。而且,輕不輕鬆是相對的。就像請LBJ來他可以輕鬆灌籃。
然後他就說大家是沒用對方法,才無法輕鬆灌籃。所以大家努力在學習如何輕鬆灌籃
但是事實是,很多人可能要把腿跳斷了才能灌到籃.....所以我想重量訓練是需要的。
3. 聲帶傷害理論。
其實是這樣,不管多有效率,聲帶只要有震動,就是會損耗。但是休息,聲帶會修復
所以
長期損耗大於修復=聲帶傷害
長期修復大於損耗=聲帶健康
至於怎麼傷呢?基本上聲帶振動的部分,有許多蛋白質與組織液,他的柔軟度對於發聲
來說非常的重要。而震動會產生一些熱,這些熱就有可能讓蛋白質變硬。
這樣就會不好發聲。
4. 關於音色,前面也有稍微提到,除了共鳴腔體形狀會影響音色外。聲帶發出的原音
也會影響!以及,甚至發聲源不只聲帶一個的嘶吼唱法!這些都會影響音色!
希望對你有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138.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ocal/M.1441521509.A.257.html
推
09/06 16:22, , 1F
09/06 16:22, 1F
推
09/06 16:26, , 2F
09/06 16:26, 2F
→
09/06 16:26, , 3F
09/06 16:26, 3F
→
09/06 16:27, , 4F
09/06 16:27, 4F
你好,謝謝你喜歡我的回覆!
1. 關於嘶吼唱法,你可以看下面這個影片,這個是我們在研究國外一個歌唱系統CVI時,
發現的一個影片。這是他們跟喉科醫師合作發表的演說。你會看到除了聲帶振動外,
聲帶上方的假聲帶也會震動。有論文指出振動頻率大概會是聲帶頻率的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Snu1ydTqs0
2. 除了假聲帶以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摩擦發出聲音,用的最淋漓盡致的應該就是
BBOX了,可看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ZBSZD16cY
而ㄧ般來說我們會用到的其他發聲源也滿多的如,子音的b(雙唇),t(舌尖,上排牙齒)
g(舌面與軟顎),等等
至於食道....這邊確實有資料顯示....無喉者可用食道發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8Pc674OieA
但是我猜應該只是食道開口與呼吸道開口交會處那附近拉,畢竟空氣一定是從氣管上來
除非是汽水喝太多的打嗝哈哈
推
09/06 17:00, , 5F
09/06 17:00, 5F
推
09/06 23:31, , 6F
09/06 23:31, 6F
推
09/07 01:44, , 7F
09/07 01:44, 7F
→
09/07 01:45, , 8F
09/07 01:45, 8F
→
09/07 01:46, , 9F
09/07 01:46, 9F
→
09/07 01:46, , 10F
09/07 01:46, 10F
→
09/07 01:48, , 11F
09/07 01:48, 11F
1. 聲音的厚度跟聲道長度有關,越長會越厚,這應該很能理解。
那聲道就是從聲帶開始,到嘴唇結束的那段距離。所以喉結下降,聲道就會變長。
喉結上聲聲道會變短。
2. 固定喉頭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用向下拉的力量固定。可惜,喉結下拉的肌肉力量
遠弱於將喉結向上拉的Digastric muscle(二腹肌)。所以這種方法效果不好,
而且容易過於緊繃。通常會使用第二種,就是放鬆二腹肌,二腹肌的位置就在下巴。
當你吞嚥時,你會感受到他緊繃且往外凸。可藉由按摩的方式,將他放鬆。
一開始通常完全放鬆,會直接破音,所以漸漸放鬆即可。
3. 重量訓練的部分目前生理學上比較有依據的,我想就是拉長聲帶的環甲肌,
縮短聲帶的甲勺肌以及將聲帶閉合的側環勺肌以及橫勺肌。再來就是
呼氣肌群以及吸氣肌群。
※ 編輯: st84041709 (1.162.69.31), 09/08/2015 19:25:45
推
09/08 23:24, , 12F
09/08 23:24, 12F
推
09/10 14:52, , 13F
09/10 14:52, 13F
→
09/10 14:54, , 14F
09/10 14:54, 14F
→
09/10 14:54, , 15F
09/10 14:54, 15F
→
09/10 15:54, , 16F
09/10 15:54, 16F
推
09/16 21:07, , 17F
09/16 21:07, 17F
→
09/16 21:07, , 18F
09/16 21:07, 18F
→
09/16 21:08, , 19F
09/16 21:08, 19F
→
09/16 21:08, , 20F
09/16 21:08, 20F
→
09/16 21:09, , 21F
09/16 21:09, 21F
推
09/16 21:11, , 22F
09/16 21:11, 22F
推
09/19 10:31, , 23F
09/19 10:31, 23F
→
09/19 10:32, , 24F
09/19 10:32, 24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