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有近年天氣變化與地球太陽距離相關研究嗎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Age of Madness)時間7年前 (2017/01/10 11:19), 編輯推噓16(16016)
留言32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lonelyboy616 (祝妳生日快樂)》之銘言: : 記得前陣子常常看到有什麼XX年以來 : 地球離月亮最近的一次 : 這次沒看到就要再等XX年 : 要嘛就是超級月亮 : 但是卻從來沒看過有新聞說今年是太陽離地球最近的一年 : 或者超級太陽之類的新聞 (太陽離地球比較近的意思) : 因為我一直覺得二氧化碳與近年的氣候變化並不是直接相關 : 而是整體溫室氣體的總量有關 : 因為水氣也是溫室氣體的一種 : 只是因為它的變化量很大 : 所以往往不會被列入減量的考慮中 : 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想 : 現在南北極冰層大量減少 : 表示氣候平均溫度上升 : 也就表示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量增加 : 溫室氣體總量也增加 : 溫室效應隨之增強 : 那麼只要繼續下去 : 溫室效應只會越來越嚴重不是嗎? : 然而從整個地球發展來看 : 一定有什麼機制是可以解除溫室效應的問題 : 不然地球剛形成的時候那麼多的二氧化碳怎麼不見的? : 所以解決溫室效應最重要的機制就是減少溫室氣體 : 而且是減少空氣中的水氣 : 如果是減少空氣中的水氣的最佳方式就是降低溫度 : 讓他從水氣變成冰 : 如果現在剛好是太陽離地球比較近的時候 : 那麼今天的溫室效應只會越來越嚴重 : 反之如果太陽離地球比較遠的話 : 溫室效應就會自然而然的被破除掉 (冰河期就來了) : 想問問有沒有太陽的距離變化與地球氣候變化差異的相關研究? : PS:這裡指的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 不是只是單純的指近日點遠日點的觀念 : 而是一整年地球繞太陽的平均距離 超級月亮指的是滿月發生在近地點附近,所以看起來特別大。因為月亮的朔望週期 和月球公轉時兩次通過近地點的時間間隔不一樣,所以超級月亮不常發生。朔望月 和近點月的週期約為 29.53 天和 27.55 天,可以推導出超級月亮出現的週期約為 411.8 天。 太陽永遠都是滿的,每次地球通過近日點都是超級太陽,所以就沒什麼稀奇啦。 至於地球和太陽的平均距離變化,由於太陽一直輻射出能量,其質量的減少會使 所有行星持續遠離太陽。日地距離平均每世紀會增加 15 公尺,相較於日地平均 距離 1.5e11 公尺,這個效應對氣候的影響至少在萬年的尺度上是可以忽略的。 水蒸氣的確是大氣中最重要的溫室氣體,大氣中的氣態水含量又會隨著溫度增加, 看起來很像是可怕的正回饋。但其實有些機制可以打破這個正回饋,例如雲量可能 隨著氣態水而增加,或者是降雪因為水循環的加速而增加,兩者都可以反射更多太 陽光,因而減緩或甚至逆轉暖化趨勢。 要注意的是,在氣候研究中,氣態水含量都被認為是被動地受溫度影響,也就是說, 是先有其他機制造成溫度上升 (或下降),水蒸氣只是放大溫度變化的幅度而已。 -- We also know how cruel the truth often is, and we wonder whether delusion is not more consoling. -- Henri Poinca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09.172.6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484018381.A.ED0.html

01/10 11:59, , 1F
專業推!
01/10 11:59, 1F

01/10 12:25, , 2F
就算跟你說超級太陽也看不出來啊 太亮了
01/10 12:25, 2F

01/10 14:39, , 3F
地球近日點和遠日點大約差500萬公里
01/10 14:39, 3F

01/10 14:39, , 4F
遠日點獲得的能量大約比近日點少6.5%
01/10 14:39, 4F

01/10 15:07, , 5F
日地距離的影響遠比地球傾角小很多 傾角的攝動討論
01/10 15:07, 5F

01/10 15:09, , 6F
我反而覺得討論傾角的攝動造成氣候的影響比較可觀
01/10 15:09, 6F

01/10 15:14, , 7F
根據米蘭科維奇的理論 地球在兩萬年間的進動造成傾
01/10 15:14, 7F

01/10 15:16, , 8F
角約有兩度的循環 不過影響進動理論的變化因素太多
01/10 15:16, 8F

01/10 15:18, , 9F
所以如果真的有影響 傾角變化造成的影響應該很可觀
01/10 15:18, 9F

01/10 15:24, , 10F
更正上述 攝動更正為章動 太久沒碰這個都忘了
01/10 15:24, 10F

01/10 15:28, , 11F
然後 攝動的影響好像比較小 地球的進章攝動對氣候
01/10 15:28, 11F

01/10 15:29, , 12F
的影響不知目前研究有無定論 我當初看到的資料是還
01/10 15:29, 12F

01/10 15:30, , 13F
01/10 15:30, 13F

01/11 00:05, , 14F
補知識
01/11 00:05, 14F

01/11 06:03, , 15F
近遠日點的能量有差到6.5%這麼多嗎?
01/11 06:03, 15F

01/11 06:18, , 16F
光幅照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近日距離1e4710萬km
01/11 06:18, 16F

01/11 06:18, , 17F
遠日距離1e5210萬km 計算差異約6.5%能量差無誤
01/11 06:18, 17F

01/11 06:43, , 18F
01/11 06:43, 18F

01/11 07:25, , 19F
15210^2 / 14710^2 = 1.0691 = 1 + 6.91%
01/11 07:25, 19F

01/11 07:36, , 20F
樓上如果反過來 1-分子分母算 是6.5%
01/11 07:36, 20F

01/11 07:36, , 21F
不過都是定義問題
01/11 07:36, 21F

01/11 18:11, , 22F
不過當太陽發展至紅巨星階段時,即會將水星與金星吞
01/11 18:11, 22F

01/11 18:12, , 23F
噬,到時地球也已不適人居了,人類遲早都得離開地球另
01/11 18:12, 23F

01/11 18:15, , 24F
覓他處生存下去...不過人類也可能在之前就已滅絕了~
01/11 18:15, 24F

01/11 18:38, , 25F
那時的太陽可能會破壞我們地球上的任何生命形式
01/11 18:38, 25F

01/11 21:23, , 26F
太陽發展至紅巨星之前,恐怕人類全滅也說不定
01/11 21:23, 26F

01/11 21:23, , 27F
^已
01/11 21:23, 27F

01/11 21:24, , 28F
宇宙的成住壞空不是現階段的我們所能置喙的
01/11 21:24, 28F

01/12 14:55, , 29F
人家說橢圓率造成遠日點的變化 跟你說的15米不一樣
01/12 14:55, 29F

01/13 06:52, , 30F
樓上,是每世紀平均遠離15米。近遠日點則是相差1.5
01/13 06:52, 30F

01/13 06:52, , 31F
乘以10的11次方。請看內文。
01/13 06:52, 31F

01/13 06:53, , 32F
我講錯後面,不是近遠日點相差,是平均軌道,抱歉
01/13 06:53, 32F
文章代碼(AID): #1OT5BDxG (TY_Resear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T5BDxG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