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有關族群遷移疑問

看板TW-history作者 (Eous )時間15年前 (2009/04/21 01:11), 編輯推噓1(107)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5 (看更多)
※ 引述《Richter78 (The Enigma)》之銘言: :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 1、本身閩南人、客家人在大陸就是來自中原的了,移民過程中就各地基因都有,不像南 : : 島人的起源那樣單純;而來臺灣的閩南人、客家人人數極多,各地人都有,把這種復雜性 : : 帶到了臺灣,和太平洋島嶼人種實驗室完全不同。 : 這裡似乎需要再釐清 : 很多研究都指出南方漢人與北方漢人差異很大 : 前者與南方少數民族接近 : 後者與蒙古、朝鮮人接近 : 在中國也有很多學者主張客家人、閩南人是百越族群漢化 : 來自中原的說法恐怕過於武斷 : : 2、移民并非只有一撥,而是從明代到清代持續不斷, : : 顯然把一撥又一撥的基因帶入了臺灣。 : : 3、在臺灣,移民并非固定不變,而是來回活動,互相廝殺,失敗的上丘陵山區,勝利的 : : 分好田地。 : : 例如客家人的新竹桃園大撤退等等,例如漳州人只能分到次一些的田地等等。 : : 這種重新劃分,顯然不是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分的。 : : 所以,臺灣閩客人不可能出現南島人那樣的情況。 : 這裡有些論據不太符合事實 : 以農業生產力來看 : 漳州人得到的田地恰恰是最好的 : 泉州人得到鹽分地帶,才是最差的 : 另外,十九世紀中葉起 : 客家人得到的丘陵地反而是經濟價值最高的 : 臺灣族群的分布並不能用廝殺來解釋 (經版友指教後修改) 目前台灣族群(閩、客(粵))分佈依據不同區域的研究成果, 有不同的說法, 施添福依據〈清代在臺漢人的組及分佈和原鄉生活方式〉一書提出原鄉論說法, 亦即二度遷移的移民會因原鄉所使用的維生方式, 而在新移居地(台灣)尋找該維生方式適宜的地區, 故台灣客家人分佈在丘陵地區, 閩南人分佈在沿海平原地區。 另一種說法是族群械鬥說, 就我所知有洪麗完的台中地區研究相呼應, 她認為原來沿海一帶有客家族群的出現,後來這群人消失移居東勢丘陵地區, 應該與閩客械鬥有關。 不過我認為這部分連結可能需要更細緻的資料去佐證。 總結,目前台灣族群分佈原因眾說紛紜, 不同理論擺在不同地區似乎都說的通, 但透過各種不同地區的研究顯示, 可以確認的是,族群分佈應當不是簡單的打一打,打輸了就去山上的論述。 況且,清代的山上還不是想去就可以去, 別忘了有番界這種東西(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48.84 ※ 編輯: Eous 來自: 218.163.148.84 (04/21 01:14)

04/21 12:45, , 1F
"故屏東地區較早來到的客家人反而分佈在丘陵地區",屏東地區
04/21 12:45, 1F

04/21 12:46, , 2F
的丘陵??哪來的屏東地區的丘陵,應是屏東平原吧,還有清代越
04/21 12:46, 2F

04/21 12:47, , 3F
番界開墾或跟原住民交易的也蠻多的.
04/21 12:47, 3F

04/21 14:48, , 4F
六堆地區平原較多沒錯啦
04/21 14:48, 4F
這裡提番界主要用意是,山上也不是說上去就上去,是有一些障礙,原住民跟政策 清代從康熙末到乾隆年間數度劃分番界, 但實際上漢人還是越界開墾,到清末終於挾開山撫番名義光明正大的進入山區, 但這不表示番界其實並非完全沒有用, 作為政府宣示的界線,實際上還是透過政策對番界劃分出的空間進行不同的開墾模式, 此點請參閱施添福跟柯志明相關著作 ※ 編輯: Eous 來自: 218.163.149.3 (04/22 02:51)

04/23 22:19, , 5F
客家人很多是受僱的墾戶 到處遷徒
04/23 22:19, 5F

04/23 22:20, , 6F
械鬥也不是全台各地皆然 是區域性的
04/23 22:20, 6F

04/24 18:19, , 7F
台中西屯跟雲林西螺多數是客家人...而且也都很早就來
04/24 18:19, 7F

04/24 18:22, , 8F
他們都是來自閩南的詔安客家人
04/24 18:22, 8F
文章代碼(AID): #19xApUn2 (TW-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xApUn2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