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有關族群遷移疑問

看板TW-history作者 (bxdfhbh)時間15年前 (2009/04/20 21:13), 編輯推噓0(004)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5 (看更多)
這個很好分辨吧, 這個其實不僅僅是臺灣的問題,而是整個人類學研究的問題。 你所說的情況,是常染色體中常見的。 因為基因連鎖互換,結果混雜得一塌糊涂。 人類和人類的差別,可能比該人類和黑猩猩的差別還大。 因此不太方便用來研究人類學。 我們現在研究的,絕大多數是線粒體DNA和性染色體中的Y染色體DNA。 前者是母系遺傳, 母親傳給女兒,再傳給女兒的女兒,再傳給女兒的女兒的女兒…… 後者是父系遺傳, 父親傳給兒子,再傳給兒子的兒子,再傳給兒子的兒子的兒子…… 不會發生混血。 這樣就造成了一種情況, 如果某個男人Y染色體發生突變,產生了某個特徵,那這個人的兒子就會帶有這個特徵, 兒子的兒子也有,再往下都有。 這個人所有的父系後代,都會帶有這個特徵。 我們如果發現有人有這個特徵,就可以斷定這個人是此人的後代。 於是: 1、在某個地方發生的突變,他們的後代都會帶有 在人類從非洲遷徙出來的途中,往往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在某個地方,因為突變,當地 人中有一定比例出現了某特徵D,那從這個地方向遷徙的方向(例如亞洲是大致向東), 都會有一定比例的D。這些D都是這個地方的此人後代。 而除非發生了逆向的流動(當然這種流動也常見就是了),否則相反方向是沒有的。 2、在分散遷徙的過程中,每個分支都會只有一部分人。 例如在非洲,有一千個男人,分別有一千種基因。 一人向東,一人向北,一人向西,一人向南, 四人的後代,只帶有各自1種基因,不會有其他人的特徵。 我們分析這個特徵點,發現在這個特徵上,非洲有一千種基因,而其他地方只有四種,這 四種在非洲還都能找到。 毫無疑問,其他地方都是從非洲遷徙來的。 那這就好辦了。 如果發現臺灣絕大多數人都是有來自福建的基因特徵,他們就是來自福建。 要知道,歷史上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臺灣向福建的逆向流動。 而如果某種基因是南島人所特有而福建漢人沒有的,而臺灣人中有部分攜帶,那他們就 是南島人後代。 二者不會并存。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林媽利簡直不懂現代的人類學。 我剛才很粗地看了下她的結論,發現: 1、他居然使用組織抗原來做研究,他是生活在三十年前嗎? 現在基因研究已經這樣發達了,極為粗糙的抗原、血型之類的只能用來做輔助研究,要 拿來說事的,只能說是別有用心。 而且,人類很早就形成了眾多抗原、血型,各民族都有,這種抗原、血型的分化,只是 和遷徙中的環境造成的淘汰有關,可以用來研究遷徙的過程,但無法證明人種的來源。 我建議他去研究一下他的樣本和黑猩猩的抗原差別,相信他一定能得出驚人結論。 2、他完全沒有證明福建漢人是怎樣的基因構成 無論哪個民族,都有各種不同的類型構成的。 例如甲民族是20%的O2,30%的O3,50%的O1,乙民族是40%的O2,30%的O3,30%的O1, 甲民族遷徙到某地的人群,即便和原住地的基因一樣,也和乙民族相差不大,所以有時候 要分析挺困難的,必須詳細分析各種基因的比例構成,然後推導結構。 從來沒有見過像他那樣理直氣壯的說,多少多少比例漢人,多少比例比例原住民云云。 而他的報告,完全沒有指出福建人是怎樣的。 按照他的報告說法,只要有一樣的就是,那甲民族和乙民族就是同樣一個民族了。 要知道,原住民也是來自大陸,閩粵一帶居民有很高比例和原住民一樣的基因。 用他的那種偽科學方法,臺灣的漢人父系還是高達59%(他看起來似乎不是用比較粗的特徵 而是用比較精細的特征,這就更加詭異了),這只能證明,臺灣漢人絕大多數都是從大陸 來的。 ※ 引述《CASIOO (香魚答又)》之銘言: : 你好, :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這種基因特徵群的取法可能會有見人見智的問題, : 假設台灣人普遍帶有ABC三種特徵, : A與福建相近,B與東南亞族群相近,C則是台灣特有, : 若是某研究是取A為特徵分類,則會得出台灣人是由福建擴散而來, : 但另一研究者是取C,則得到台灣人是由東南亞擴散而來, : 如此就造成了一些困擾,到底是A+B+C還是B+C+A,時間先後要如何區分出來, : 然後某些人拿者A特徵的論點大力宣傳台灣人源於福建, : 但又有一群人拿著B特徵,說台灣源於其它地方,閩客是後來混血的結果, : 也就是說,取用這些特徵的標準在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93.141.130

04/21 12:55, , 1F
粒線體DNA不是母親傳女兒而是母親傳給所有的後代
04/21 12:55, 1F

04/21 12:57, , 2F
只要細胞有X染色體就幾乎都會有母親的粒線體DNA
04/21 12:57, 2F

04/21 13:00, , 3F
話說你對基因漂移的解釋也不太對
04/21 13:00, 3F

04/22 10:16, , 4F
前一大段抄粒線體研究,然後後面自己演繹...
04/22 10:16, 4F
文章代碼(AID): #19x7Jorf (TW-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9x7Jorf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