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是否有本錢對陸資說不已回收

看板Stock作者 (It's up to you)時間10年前 (2014/03/23 20:24),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服貿的細節列在下列網頁,其實多數正反兩方都沒有花個1~2小時仔細研讀過: http://www.moea.gov.tw/Cws/cssta/content/ContentLink.aspx?menu_id=5111 與馬總統不同調 薄瑞光:簽署FTA不需先有ECFA 2010年 06月 05日 09:57 http://www.nownews.com/n/2010/06/05/706505 能不能跟美國簽FTA, 最主要是台灣能不能接受瘦肉精肉品或者其他的農產品進口, 把ECFA或者服貿說成是FTA的前提實屬牽強, 況且ECFA裡為什麼一定要有服貿呢? 有了服貿才可以簽貨物貿易協定? 這也是騙人的,中韓FTA就沒有服貿,至少到目前維持都是在講貨物貿易協定。 那為什麼當初要有服貿? 認真的人可以去看看服貿所有細節,台灣最主要的受益者大概是金融業,但是很多特許僅 限福建,但是這對於多數台灣人民是沒有明顯助益的。 事實上現在的台灣券商不論是在規模上或者技術上完全沒有優勢,只剩下期貨商在資訊技 術上以及交易技術上仍有領先。 服貿其中一條 電信服務 增值電信服務 —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僅限於經營性電子商務網站) 允許 臺灣服務提供者在福建省設立合資企業,提供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臺資股權比 例不超過55%。 PCHOME或者其他相關網路公司,目標就是這項規定,但是中國第二大規模的京東商 城仍是虧錢的 (不過由於有戰略地位,騰訊最近入股京東商城),台灣網購平台要跟中國 競爭,我不覺得是要靠登陸中國,才能達到賣到中國的目的,東西賣的好,中國人自然想 辦法用跳板跳出來買東西。 ※ 引述《tompi (大波動)》之銘言: : ※ 引述《rodc1968 (呆瓜看呆瓜)》之銘言: : : 服貿是和對岸的協定,很多人會擔心會以商逼政 : : 就是擔心陸資會發揮影響力 : : 但我想知道但台灣是否有有本錢 : : 明定拒絶,只要含有陸資的企業不能來台, : : 並把目前巳有的在台陸資做別的對待(如課稅) : : 而這樣做不會重創目前台灣的經濟或對外的貿易 : : 評做後才能知道服貿要不要簽,或簽的影響吧 : : 或者是拒絶含陸資多少%以上的企來台 : : (做起來這很難吧) : 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出口-進口) : 台灣沒有礦產等天然資源,國家與人民財富沒有辦法像澳洲、中東等產油國 : 有天然的金雞母,自然對於提升競爭力有比較大的壓力。 : 政府支出靠稅收,而若台灣未來出口不振,但對於進口仍然有依賴(至少要進原油吧) : 長期轉入超的情況下GDP定然江河日下。 : 政府為了支付未來的負債與開支,印鈔將是選項,且逆差的結果台幣將一路貶值。 : 說到出口是否不振。那我們繼續看目前台灣出入超的狀況。 : 僅列前十大國家(兆台幣) : 出口 2007 2013 : ------------------------ : 中國 2.046 2.421 : 香港 1.246 1.167 : 美國 1.052 0.964 : 新加坡 0.344 0.578 : 日本 0.522 0.569 : 韓國 0.255 0.358 : 越南 0.225 0.264 : 馬來西亞 0.177 0.242 : 泰國 0.171 0.188 : 德國 0.170 0.167 : 中國+香港 佔總出口約46.6% : 以出超(兆台幣) : 出口-進口 2013 : ------------------------ : 中國 1.156 : 香港 1.118 : 新加坡 0.324 : 美國 0.216 : 越南 0.186 : 泰國 0.076 : 英國 0.075 : 墨西哥 0.029 : 加拿大 0.028 : 巴拿馬 0.004 : 2013年台灣GDP約14.5兆 單就中國+香港佔 2013年GDP就15%左右。 : 台灣會目前這麼依賴中國已經是自從兩岸開始交流超過20年以上的因素。 : 而很多人會提為何不擴大對美對東南亞甚至歐陸的貿易。 : 那我想到的是要賣甚麼,我們甚麼是人家非要跨過太平洋跟我們買的。 : 科技---No 我們從來抄的比創新的多 : 文創---No 先打贏韓國再說吧 : 知識產業--- 那是甚麼? : 金融產業--- 這很好,台灣人才很多,但主管機關很怕死。 : 台灣最該死的就是金融業幾乎是賺自己人的錢。 : 主管機關怕事也怕死,業者也樂得輕鬆。 : 講金融尤其是銀行是食物鏈頂端的廢物一點都不為過。 : 產業 2012 產業佔GDP : C 製造業 25.1% : G 批發及零售業 19.5% : L 不動產業 9.0% : O 公共行政及國防 7.6% : K 金融及保險業 6.7% : P 教育服務業 4.8% : J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3.6% : Q 醫療保健及社會服務業 3.3% : S 其他服務業 3.3% : H 運輸及倉儲業 3.2% : F 營造業 2.9% : M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2.3% : I 住宿及餐飲業 2.3% : A 農、林、漁、牧業 1.8% : N 支援服務業 1.6% : R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1.0% : D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9% : E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0.7% : B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 台灣的製造業為所有產業最大的,而批發與零售業雖大但是是最雞肋的(見TOM去年底 : 發文)。因此台灣若只面向內需產業而不面對出口的問題,就像把製造業砍掉重練, : 試問我們要怎把其他只佔3%的內需產業提到25%相差八倍的規模,先不問如何? : 光是多餘的勞動力就無法消耗。 : 中國"已經"是佔出口46%,出超佔GDP 15%的地區。 : 我們的確應該降低依賴中國的風險,但大家希望方法像是2012年證所稅說改就改 : 說砍就砍嗎? : 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只有一途,提高別人對我們的需要,提高產品的價值。 : 很可惜我們所謂的親密貿易夥伴美國的出口2013年僅0.96兆,相對中國+香港的2.5兆 : 差很多。 : 現狀是現實的,肚皮也是現實的,解決問題需要時間也是現實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239.82

03/23 20:26, , 1F
台灣券商連軟體都外購
03/23 20:26, 1F

03/23 22:04, , 2F
第一大規模該不會就是淘寶天貓吧~
03/23 22:04, 2F

03/23 22:05, , 3F
哪有人在爭第二呀 看看微軟 INTEL GOOGLE 臉書領域
03/23 22:05, 3F

03/23 22:06, , 4F
的第二名 跟本沒得混呀!
03/23 22:06, 4F
文章代碼(AID): #1JBjA33q (St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BjA33q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