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KSP行星間來回的一些小疑問

看板Steam作者 (stu)時間8年前 (2016/07/17 03:31), 編輯推噓4(4014)
留言1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2 (看更多)
玩了幾天 基本上都還在Mun與Minmus兩顆月亮上面晃 重型火箭的那條科技樹已經解開了 拿到行動實驗室之後就開始呈現點數爆增的狀態 看起來還不需要去其他行星就有機會科技全開 不過同樣也遇到一堆問題 1. 行動實驗室發射到月球的軌道之後 收集的資料可以大量轉換為科學點數 可是實驗室的處理速度真的太慢了 有辦法增加資料容量嗎? 資料清不掉,子船也不能再下去地面 2. 採礦轉換成燃料 要怎麼運回軌道上的實驗室母艦? 我目前是先蓋一隻小船 上面有高階太陽能板、電池 採礦鑽頭、熔爐、礦桶 火箭油桶與RCS油桶 然後我發現這樣飛上飛下 好像其實沒能運回多少燃料 充其量是收集實驗資料 可以自己賺取燃料回軌道 本來都要再跟母艦領燃料的 有測試把母艦軌道壓低 但是這樣要對接調整軌道時感覺很棘手 3. 超大型船隻的轉向控制怎麼處理? 小船有的甚至不怎麼需要RCS 只靠主引擎和SAS就能夠完成登陸起降 RCS只有在對接的時候需要使用 但是大船連點火前 做航向預先瞄準都很困難 只要主引擎沒有點火的情況下 幾乎就只能靠RCS去轉向 結果船隻越大,RCS也越吃越兇 4. 怎麼樣連續使用重力助推? 關於利用月亮做重力助推我已經會用了 月球自己也有繞行的速度 飛出去之前故意繞過月球後方給它吸一下 出去的時候就會往月亮的前進方向衝 利用這點可以在離開K星進入環日軌道時 做加速或是減速的動作 所以這個用法要等月球運行的方位 用農曆講就是飛掠的時機故意選在初一或十五 去外行星就選加速,去內行星就選減速 只是這樣大概就只用到月球的一次重力助推而已 現實中的探測器常常會用到不只一次 信使號就用了6次:地球一次、金星2次、水星3次 卡西尼號也用了很多次:金星2次、地球1次、木星1次,最後去土星 連續性的重力助推應該是某種蠻成熟的技術了 只是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找出來的 要怎樣才能一直combo呀?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70.2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eam/M.1468697492.A.1EF.html

07/17 09:55, , 1F
採礦跟精練工廠設成月面基地 火箭負責運輸如何?
07/17 09:55, 1F

07/17 10:15, , 2F
轉向可以多放幾個torque wheel不過大多數還是會放RCS
07/17 10:15, 2F

07/17 12:53, , 3F
一樓的解法應該是正解,只是以後就不能任意降落
07/17 12:53, 3F

07/17 12:53, , 4F
要用多大的火箭運回來也是問題,小火箭要對接很多次
07/17 12:53, 4F

07/17 12:54, , 5F
大火箭則是對接就把RCS燒光了,好像也不划算
07/17 12:54, 5F

07/17 13:22, , 6F
以前看Scott Manley的影片說用月球做助推很雞肋
07/17 13:22, 6F

07/17 13:22, , 7F
你甚至會為了那一小段繞道反而浪費燃料
07/17 13:22, 7F

07/17 13:48, , 8F
試試月面油罐車看看?
07/17 13:48, 8F

07/17 14:01, , 9F
我看了一下別人關於重力助推的教學,好像也是不用月球
07/17 14:01, 9F

07/17 14:09, , 10F

07/17 14:10, , 11F
好厲害,只要5000~6000 deltaV就能整個星系到處飛
07/17 14:10, 11F

07/17 14:17, , 12F
不過看了還是不知道怎用 XD
07/17 14:17, 12F

07/18 04:30, , 13F
我科技樹全開了,最近想建造SSTO飛行器
07/18 04:30, 13F

07/18 04:31, , 14F
看網路影片似乎比火箭複雜很多
07/18 04:31, 14F

07/18 04:32, , 15F
操作上還要調整燃料所在油箱來調整重心平衡
07/18 04:32, 15F

07/21 14:49, , 16F
自己回答一下問題,關於採礦火箭這個想法還是不錯的
07/21 14:49, 16F

07/21 14:50, , 17F
重新設計了一下火箭油箱布局,把火箭加寬變矮
07/21 14:50, 17F

07/21 14:51, , 18F
可以攜帶原本三倍的燃料返回母艦,而且降落更容易
07/21 14:51, 18F
文章代碼(AID): #1NYekK7l (Stea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YekK7l (S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