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Re: 在法商學院裡,社會學系是有名的「四 …

看板So-Edition作者 (不好的天和雲和你和我)時間22年前 (2002/03/29 02:0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KarlMarx (保衛穆斯林!)》之銘言: : ※ 引述《smallgoose (不好的天和雲和你和我)》之銘言: : : 沒錯 : : 實際上可能絕對不是這樣子的 : : 但我所期待的和我認為應該的是這樣子的 : : 而這份刊物就是聚焦在這兒上 : : 面對廣大的群眾 : : 所想呼喚的是這個「有著某種基礎資質的群體」 : : 這個資質就是受過社會學的教育 : : 這總比極力去呼喚電資學院的群體來的容易 : : 而藉由這份刊物的產出 : : 是企圖使實際的狀況邁向理想的狀況 : : 簡單的說 : : 就是藉由產出一份刊物而讓大家去討論某些東西 : : 而這個大家就是--學過社會學而比較容易去關心社會的人 : 我大概可以接受以現在來說 : 社會系的學生會批判會思考會關心社會的人 : 應該比人類系的比例高 : 而社會系老師裡面看起來(至少看起來) : 比較進步的 : 也絕對比人類系多這樣的說法 : 老實說, : 常常在社會系聽到的東西還比人類系聽到的東西更讓我覺得有趣與值得關心 : 但這並不必然就表示社會系的學生就會或者就該關心社會 : 就像我們不應該作夢覺得社會本來就應該公平正義一樣 : 權利、公平、正義這些都是經由鬥爭與實踐而來的 上一段和下一段的連結,關連,或邏輯性我看不出來 : 所以,類似唸過社會學的應該比較容易瞭解社會的不平等與不公不義、 : 比較容易對社會上的各種弱勢與少數群體的鬥爭與生存關心這種說法 : 我覺得是沒什麼意義的 我只簡單問一個問題 社會系的學生和電資學院的學生 哪一個比較容易去被改變或是被影響 成為 一個關心社會進而有意願去影響社會的人 如果社會系的學生是 顯著的 或是 理性判斷上是比較容易的 那這就是社會系能成一個為單位的原因 : 身為當代的台灣學生 : 我們有太多的智障需要去除 : 國族主義、發展主義、管理主義都是其中最大最明顯的 : 但在學術與教育體系當中 : 學系與學科的本位主義以及把學科的界線看得比什麼都大這種傾向 : 也是該好好做一清算的。 : 社會學系不見得能讓人更關心社會、更站在弱勢這一邊 : 就像勞工所的目的是培養出勞工行政管理人才一樣 我還是不懂 以上的憂慮可以套入「社邊廢作為一份以社會系學生發聲的刊物」的討論動機嗎? 學系和學科的差異 學科之間的界線 在這份刊物上並不顯著透露出某種霸權訊息或是複製某種界線暗示 如果排除別人進入這個學科作詮釋或發聲 這才是憂慮所在 但如今並無排除 也並無視社會學為「社會系的專業」 而是謙卑的認為 社會學並不是任何的專業 這也是我們一直不願意以學術導向 編輯 總之 我認為 當各位意識當學系和學科之間的某種問題 學科和學科之間界線日益加深的危機 的同時 並更要確實去釐清這之間的相關與不相關 的確 社會系所培養出來的人並不是個個都瞭解社會學 更不是個個都有極大的熱忱去關心社會 但是 我有十足的把握 絕對是全台大各科系中比例最高的 瞭解社會學 和 關心社會 也是全台大科系中比例最高的有潛力 去瞭解社會學 和 去關心社會 基於這兩點 所以我認為 系學會作為一個系學生的統合者 絕對有必要去承擔起某種責任 產生一份刊物 藉由編輯的過程聚集有熱忱的學生影響有潛力的學生 並將這份成果對外推廣 讓其他人瞭解關心 這個社會 : 以一個學系的刊物多弄些主流媒體上看不到聽不到的東西 : 是很有意義的 : 可是發言的政治位置與立場、發言的對向、訴求的群眾 : 以及你提出的訴求 : 這些無一不是需要經過仔細思考與討論的 : 在我看來 : 對內教育、宣傳、討論以及對外連結與合作 : 應該是兩個可以同時進行的方向 : 刊物既然是社會系系學會發的, : 發言主體已經清楚了,無須再強調了 : 反倒是對外的連結這一點要說清楚 : 不然如果只是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關起門來講講進步的遊戲的話 : 那是沒什麼意義的 : 而在我看來 : 在系刊上不斷強調社會系的主體位置 : 這實在跟出外合作、進行工作沒什麼關係 說實在的 我不認為刊物理有不斷的強調社會系的主體位置 另外 即使不斷的強調社會系的主體 也絕對有現實上的作用 不否認 社會系討論學習風氣並不盛 在強調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藉此勾勒出某個輪廓 某種修習社會學後產生的熱忱 更右派的講法是「使命感」 就像國族主義絕對不是一面倒的壞 而是程度問題 我認為事情是一步一步來的 而我們還未走到你說的那一步^^ -- 而我到底是誰 從哪裡來 又要到哪裡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3.193
文章代碼(AID): #yerh200 (So-Edi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yerh200 (So-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