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單腳與雙腳跳時的爆發力差別在?

看板STREET_BALL作者 (在龜山修行的日子)時間17年前 (2007/04/12 13:02), 編輯推噓9(905)
留言14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smapqq (TK)》之銘言: : 剛剛無聊逛NBA板,看到這影片! : 這是詹姆斯~懷特(跳跳人)~ : 這是他挑戰摸籃板最上緣的影片 : 我想之所以會請他來挑戰,應該也跟他在NCAA : 麥當勞盃~罰球線超級飛身灌籃的絕技有關係吧! : 感覺他的彈跳高度,應該是屬一屬二、完全看得到腳底與地面的距離! : 不但跳得超高、而且超遠,但是滯空能力還是遠不及喬丹 : 是真的! : 以下是影片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xUoCr4ZMDI
: 我想請問的是,他在挑戰起跳時,是助跑沒錯! : 但都是使用「單腳」起跳~ : 難道這是因為助跑到最後要是使用「雙腳」時,會將 : 速度停止下來導致爆發力受阻的關係嗎? : 有人有研究這個嗎? : 像譬如我在玩球定板時,助跑單腳起跳可以定到整個手掌 : 可是助跑雙腳起跳的話,高度就遜掉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的生理結構的關係, 當單腳起跳時, 因為向前的速度沒有流失掉太多(一定會流失), 所以你可以將一部份的動量轉成向上的動量(動量為物體的速度與其質量的乘積), 而雙腳起跳時,無論你再怎麼樣的敏捷, 一定會存在著減速期, 也就是當助跑加速時單腳換雙腳的那個瞬間, 所以向前的速度相對於單腳起跳來說就損失很多, 自然由助跑所帶來向上的動量也就小很多. 那為何有的人是單腳跳比較高?有的人是雙腳呢? 大概的原因都是習慣的問題, 因為沒受過單腳跳的訓練, 想想如果你跑的很快,在那一瞬間要單腳跳起來, 等於是那一瞬間你單腳要承受全身的重量, 沒經過訓練的人也許沒辦法做到這點(當然也很多人是天才:P) 而每個人的肌肉組成,骨骼結構都不太一樣, 所以也不是每個人的最佳跳法都是一樣, 因為肌肉跟骨骼所照成的力矩不一樣, 所以有的人可能是小腿與大腿夾角150度是最佳角度, 而有的人可能是140度, 加上每個人的體重都不一樣,適合的跳法都不一樣, 建議多試看看,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跳法. 一個路過的體院宅男 -- 飛翔是一種感覺, 一種無法與別人分享的經驗, 在離地一公尺多的世界, 或許只有短短不到一秒, 但是對我來說, 這就是永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22.99

04/12 13:05, , 1F
推!好文~
04/12 13:05, 1F

04/12 14:24, , 2F
第一次聽過水平方向動量可以轉換到垂直方向的動量,受教了
04/12 14:24, 2F

04/12 14:33, , 3F
哈~~人體在起跳本來就不是完全彈性碰撞,正確來說是將跑動的
04/12 14:33, 3F

04/12 14:37, , 4F
能量儲存在腿部,再釋放出來,就像是彈簧一樣,當然肌肉還有他
04/12 14:37, 4F

04/12 14:39, , 5F
的伸張及收縮反應機制,也沒有這麼單純的能用純物理來解釋,
04/12 14:39, 5F

04/12 14:40, , 6F
簡單的說一個珠子在一軌道上滾動,軌道盡頭是45度仰角,當速
04/12 14:40, 6F

04/12 14:42, , 7F
度夠快時,你說珠子會不會往上飛呢^^那換個說法,算不算藉由
04/12 14:42, 7F

04/12 15:01, , 8F
軌道來將水平的動量一部份轉為向上呢(當然這樣說不嚴謹)
04/12 15:01, 8F

04/12 15:02, , 9F
原諒我省略掉很多重要的理論,請不要鞭太用力>_<
04/12 15:02, 9F
※ 編輯: jetlin 來自: 210.60.0.131 (04/12 15:03)

04/12 15:40, , 10F
是我鑽牛角尖,謝謝你詳細的說明
04/12 15:40, 10F

04/12 19:00, , 11F
二樓應該不是自然組@@..... 原po確實說得很淺出了....
04/12 19:00, 11F

04/12 22:59, , 12F
可以麻煩JACK先生來信告知如何轉換嗎? 我有點興趣
04/12 22:59, 12F

04/13 00:49, , 13F
糟糕, 樓上誤解我的意思, sorry, 我是因為推文想只一行
04/13 00:49, 13F

04/14 15:54, , 14F
好文!
04/14 15:54, 14F
文章代碼(AID): #167Rrsuk (STREET_BAL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7Rrsuk (STREET_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