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漫畫「2001夜物語」的結局疑問

看板SF作者 (回憶)時間17年前 (2007/02/13 13:03), 編輯推噓4(406)
留言10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9 (看更多)
請教一下 e大的意思是說 天擇會讓適應環境的物種繼續留存 也意味著物種在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變異性存在 在這個過程中,某些「具有毀滅性的不良基因」也會自然的被篩選掉 而現在的基因工程,目的就是在排除掉這些具有毀滅性的不良基因 現在人類削弱了天擇的力量 反而是某些(我們可能未知的)具毀滅性的基因(某些基因缺陷會導致的, 只需要一個就有毀滅整物種的)可能無法被發現,而繼續在人類基因裡留存 並且隨著不斷繁衍,使這個基因蔓延到整個物種 結論是: 基因工程的目的是 排除到具毀滅性的不良基因 而非排除掉「變異性」 我的理解應該沒錯吧? 不過在這邊我想到的是爭議性的話題 如果基因選擇這個議題落到群眾之中,相信會被曲解成 使「好基因」留存下的技術,而這將偏離本意 在以群眾意見為主的社會,支持這種技術發展卻必須仰賴議會提供的資源 (政府提供計畫要由議會審核預算) 這麼說來,基因工程技術實在不像電子工程等等 它某種程度上必須排除掉群眾的意見 以免研究方向偏離到狹隘的基因選擇 這將使得人類這個物種將來有滅絕的危機 若私人企業掌握這些技術,或許更是危險 因為其為了利益導向,更可能誤入歧途 如此說來,基因工程,無怪是非常爭議性的事情..... : 我想你中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毒太深了,才會只從"優化"的角度來看 : 天擇最重要的作用並不是選出優化的的基因,而是選擇能生存的基因 : 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嗎?當然不同,優化指的是朝向最優單一解的方向 : 演變,但是"生存"卻絕對不會也不能是個單一解 : 突變確保了新基因,而天擇確保威脅到生存的基因會被消滅掉,但是 : 天擇並沒有消滅多樣性,反而還鼓勵生物朝向多樣性發展,天擇鼓勵 : 同源生物在不同環境下演化出不同的型態,例如在東非大裂谷的猿類 : 被天擇鼓勵成為兩足動物,但是卻沒有將所有猿類都變成智人 : 反過來講,確保多樣性並不代表將所有基因都留下來,動物有各種型態 : 但是相同的基因片段卻在每一種動物身上出現,顯示生存有其必須的基 : 本基因組合,當這個基本組合受損,個體自然會被天擇去掉,但是當我 : 們減輕生存壓力時,就會將這種有害的基因留下來 : 基因工程是為了修正這些問題,並不是為了優化 : 人類將天擇弱化,相對也因為不良基因的擴散而影響到基因多樣性的穩定 : 要生存需要非常大量的基因組,但是要死掉只需要一個不良基因 : 消滅不良的基因可以確保其他基因能夠不被這個基因拖累而一次消滅 : 這才是確保多樣性的方法,而不是放任不良基因橫流 : 而優化的行為並不是基因工程出現後才有的,人工育種已經培育出許多 : 品種,但是這些品種的生存力都普遍低落 : 但是如果基因工程修改了這些人擇的產物,反而會使他們更佳的具有生存力 : 而且還能產生出遠比原物種還要多的多樣性,因為針對不同需求必然會有不 : 同的最佳解,也必然會被純化出不同品系與不同的基因組與更多的多樣性 : 而原始的基因也存留在這些型態不同的人擇產物中,當人擇消失後,這些 : 物種就會退化回原始型態,一個例子便是狼=>狗=>各種不同的狗=>澳洲狼=>? -- http://www.wretch.cc/blog/milstei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2.196.65

02/13 22:54, , 1F
所以因雙螺旋拿下諾貝爾獎的華生,才大力推崇千鈞一髮這電影
02/13 22:54, 1F

02/14 02:01, , 2F
這部電影我在HBO看過,頗喜歡咧
02/14 02:01, 2F

02/16 10:59, , 3F
據說是生科系的必看電影? 很樸素,感覺不錯^^
02/16 10:59, 3F

02/28 17:10, , 4F
任何科技都會遭到誤用,並不限於生物科技,危言聳聽的目的
02/28 17:10, 4F

02/28 17:13, , 5F
是在於提醒大家不要只看到一項技術的光明面,並不是這項技
02/28 17:13, 5F

02/28 17:13, , 6F
術是多麼危險的東西,在基因工程未出現只有人工育種的時代
02/28 17:13, 6F

02/28 17:14, , 7F
就有人危險聳聽"超級雜草"的出現,但是到現在除了情節由人
02/28 17:14, 7F

02/28 17:15, , 8F
工育種變成基因改造外,"超級雜草"還依舊是科幻情節而未實
02/28 17:15, 8F

02/28 17:16, , 9F
現,反而是全球交通網造成的生物危害還比較嚴重
02/28 17:16, 9F

02/28 17:17, , 10F
相較之下,流行產業所造成的危害可能還比基因改造更強
02/28 17:17, 10F
文章代碼(AID): #15qKQzdR (S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qKQzdR (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