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感想] 不想看黃蕾蕾高攀潘正弘

看板SET作者 (眼睛)時間14年前 (2010/04/30 20:19), 編輯推噓4(4010)
留言14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原PO看這,奇摩知識家為您解答何謂物化^^ 請善用知識家唷~ --------------------------------------------- 物化(reification) 就字面而言,物化就是某些主觀或人類的東西轉變為無生命的物體。因此,在社會與文化 理論中,它都是指涉人類社會(這最終是有意識與有意向的人類行動的產物)成為對其成 員而言,是外部的、像是自然的且有限制性的力量的的過程。在較為精確而技術性的意義 上。物化理論(或是原來德文中的Verdinglichung)是喬治盧卡奇(Georg LuKacs,1923) 從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論發展出來的。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中的過程,在其中人類之間 的關係(即人類在市場裡商業交換的相遇),顯得像是事物之間的關係(因此人類之間的 關係變成由似乎內含於所交換的商品裡的性質(交換價值)來支配)。對盧卡奇而言,這 種翻轉呈現在一切社會關係裡(而非僅是經濟關係裡),例如在逐漸理性化與官僚化的社 會裡,人壘關係中那些有品質的、獨特的與主觀的部分都喪失了,因為現在是根據官僚與 管理者的純粹量化考慮來治理。 出處:Edger,Andrew and Peter Sedgwick(eds.) Key Concept in Cultural Theory.pp.323-333 物化(reification) 這個詞源自拉丁字RES和FACERE,意思是「使之成為物品」。這個詞是用來描述人類主體 或一組動態的社會關係被視為物體的過程(或是客體化objectified),導致了異化的經 驗。在馬克思主義裡,這個過程是歸諸勞工受資本剝削的過程。因此,這個詞與馬克思的 商品拜物教有關,後者是指稱人類勞動的產品變成具有交換或貨幣價值的商品,並取代了 交換的社會關係的過程。在物化情境下,人被視為物:勞工被等於他們為消費而生產的物 品,因而失去了他們全部的人性意識型態的運作就是要確保這種等同作用的遂行。 雖然物化特別是與資本主義連結在一起,但有些思想家,包括像阿多諾這樣的馬克思主義 哲學家和文化評論者,認為物化是人類處境的恆久特質。 更一般地說,物化就是將語言、文本和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當成是固定的和靜態的。 出處:Brook,Peter(1999)A Concise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London Arnold.pp.191 ---------------------------------------------------------------------- 貼上原網址 http://tinyurl.com/24ylubr 簡簡單單查生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41.203

04/30 20:24, , 1F
原原PO中文真的很不好 每次都要人家幫他查字典呢。
04/30 20:24, 1F

04/30 20:25, , 2F
啊呀呀,我以前很想當童子軍呢!真是實現我的願望^^
04/30 20:25, 2F

04/30 20:28, , 3F
已經有兩個人幫忙釋疑了…我看去買本辭海給他用好了。
04/30 20:28, 3F

04/30 20:32, , 4F
原PO問我喝酒也是物化嗎?我要寫信給辭海編輯部XD
04/30 20:32, 4F

04/30 21:37, , 5F
GJ
04/30 21:37, 5F

05/01 00:35, , 6F
推你的認真XD
05/01 00:35, 6F

05/01 00:58, , 7F
多謝^^原PO不知看了沒XD
05/01 00:58, 7F

05/01 01:07, , 8F
在下只怕他有看還是沒有懂講白話跟辭海搬出來結果一樣
05/01 01:07, 8F

05/01 01:11, , 9F
推文講那麼白他都不懂了,何況是長篇大論的解說...
05/01 01:11, 9F

05/01 01:40, , 10F
現在我想看板主怎麼說XDDDD
05/01 01:40, 10F

05/01 02:35, , 11F
附議lin大 這CASE板主要寫議決書恐非三言兩語打發吧
05/01 02:35, 11F

05/01 09:56, , 12F
板主傷腦筋中啊...XD
05/01 09:56, 12F

05/01 11:24, , 13F
推阿 XDDD
05/01 11:24, 13F

05/01 18:52, , 14F
推~~
05/01 18:52, 14F
文章代碼(AID): #1Bsihl54 (SET)
文章代碼(AID): #1Bsihl54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