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孫權其實是孫武的後代,怎不以此作宣傳?

看板SAN作者 (calebjael)時間11年前 (2013/07/12 16:22),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6 (看更多)
※ 引述《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之銘言: :     〈計篇〉 :    充國曰:「兵勢,國之大事,當為後法。」(《漢書‧趙充國傳》) :    孫子曰:「將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嚴也。」(《潛夫論‧ :       勸將》) :    凡用兵者,必先自廟戰:主孰賢?將孰能?...士卒孰精?...(《淮南子‧ : 兵略》) : 充國奏曰:「臣聞兵以計為本,故多算勝少算。」(《漢書‧趙充國傳》) : 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六韜‧龍韜‧論將》) : 將有五材,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同上) :    故法者,曲制、官備、主用也。(《鶡冠子‧天則》) : :      〈作戰篇〉 :    孫子八陳有苹車之陳,又曰:馳車千乘。(《周禮‧春官‧車僕》鄭玄注) :    充國歎曰:「雖有知者不能善其後。」(《漢書‧趙充國傳》) :    孫子曰:將者,民之司命,而國安危之主也。(《潛夫論‧勸將》) :    故將者,人之司命。(《六韜‧龍韜‧奇兵》) : :      〈謀攻篇〉 :    充國上狀曰:「臣聞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戰而百勝,非 :       善之善者也。」(《漢書‧趙充國傳》) :    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後漢書‧皇甫嵩傳》) :    陶對曰:「此孫子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廟勝之數也。」(《後漢書‧楊賜 :       傳》) :    成安君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史記‧淮陰侯列傳》) :    郭圖、審配曰:「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後漢書‧袁紹傳》) :    武靈王問龐煥曰:「寡人聞飛語流傳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 :       而勝,善之善者也。』願聞其解。」(《鶡冠子‧武靈王》) :    將者,國之輔也。(《六韜‧龍韜‧論將》) :    以半擊倍,百戰不殆。(《吳子‧料敵》) : :      〈形篇〉 :    先為不可勝,而後求勝。脩己於人,求勝於敵。(《淮南子‧兵略》) :    充國上狀曰:「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漢書‧趙充國傳》) :    嵩曰:「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彼之守 :       不足,我攻有餘。有餘者動餘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 :       (《後漢書‧皇甫嵩傳》) :    夫兵貴不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彼。(《呂氏春秋‧決勝》) :    (充國)曰:「臣聞兵法『攻不足者守有餘』」(《漢書‧趙充國傳》) :    曰:攻常不足,而守恒有餘也。(《潛夫論‧救邊》) :    異曰:「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餘』。」(《後漢書‧馮異傳》) :    故全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淮南子‧兵略》) :    是故善用兵者,勢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隄。(同上) :    見日月者不為明,聞雷霆者不為聰。(《鶡冠子‧度萬》) :    夫將之所以戰者,民也。(《尉繚子‧戰威》) :    如赴千仞之谿。(《尉繚子‧制談》) : :      〈勢篇〉 :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勝。善之者,出奇無窮其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 :       (《史記‧田單列傳》) :    若日月有晝夜,終而復始,明而復晦。(《淮南子‧兵略》) :    疾如彍弩,勢如發矢。(《淮南子‧兵略》) :    夫貧生於富,弱生於彊,亂生於治,危生於安。(《潛夫論‧浮侈》) :    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彊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文選》卷四 :       一司馬子長〈報任少卿書〉) :    故曰:善者求之於勢,弗責於人。(《潛夫論‧邊議》) :    是故善用兵者,勢如積水於千仞之隄,若轉員石於萬丈之谿。(《淮南子‧ :       兵略》) :    理者,治衆如治寡。(《吳子‧論將》) :    埶如節短。(《鶡冠子‧世兵》) :    疾如流矢,即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也。(《六韜‧龍韜‧奇兵》) : :      〈虛實篇〉 :    (充國)曰:「臣聞兵法『攻不足者守有餘』,又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 :       人』(《漢書‧趙充國傳》) :    敵之靜不知其所守,動不知其所為。(《淮南子‧兵略》) :    故勝而不屈,刑兵之極也,至於無刑,可謂極之矣。(《淮南子‧兵略》) :    避實就虛。(《淮南子‧要略》) :    善用兵者,能奪人而不奪於人。(《尉繚子‧戰威》) :    出實觸虛。(《鶡冠子‧世兵》) : :      〈軍爭〉 :    臨武君對曰:「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 :       兵之要術也。」(《荀子‧議兵》) :    孫子謂田忌曰:「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君半至。」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    或問曰:「兵法日行不過三十里,以戒不虞。」(《後漢書‧虞詡傳》) :    止如丘山,發如風雨。(《淮南子‧兵略》) :    充國奏曰:「以逸代勞,兵之利者也》」(《漢書‧趙充國傳》) :    安國曰:「不然,臣聞用兵者以飽待饑,正治以待其亂,定舍以待其勞。 :       (《漢書‧韓安國傳》) :    不襲堂堂之寇,不擊填填之旗。(《淮南子‧兵略》) :    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漢書‧趙充國傳》) :    卒如雷霆,疾如風雨。(《淮南子‧兵略》) :    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淮南子‧兵略》) :    以近待遠,以佚代勞,以飽待饑。(《吳子‧治兵》) :    (充國)曰:「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漢書‧趙充國傳》) :    卓曰:「兵法:『窮寇勿追,歸衆勿迫』。」(《後漢紀》卷二五) :    動如雷霆(《鶡冠子‧世兵》) :    凡戰之法,晝以旌旗旛麾為節,夜以金鼓笳笛為節。(《吳子‧應變》) : :      〈九變篇〉 :    穰苴曰:「將在軍,軍令有所不受。」(《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    是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淮南子‧兵略》) :    涉水半度可擊。(《吳子‧料敵》) :    遇諸邱陵林谷,深山大澤,疾行亟去。(《吳子‧應變》) : :      〈地形篇〉 :    故曰:其敗者,非天之所災也,將之過也。(《潛夫論‧救邊》) :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寶也,上將之道也。 :       (《淮南子‧兵略》) : :      〈九地篇〉 :    或說楚將曰:「且兵法,諸侯戰其地為散地。」(《史記‧黥布列傳》) :    同舟而濟於江,卒遇風波,百族之子,捷捽招杼船,若左右手。 :       (《淮南子‧兵略》) :    若驅群羊。(同上) :    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史 :       記‧淮陰侯列傳) :    太史公曰:夫始如處女,適人開戶;後如脫兔,適不及距。其田單之 :       謂耶!(《史記‧田單列傳》) :    衆寡不相救,貴賤不相待。(《六韜‧虎韜‧動靜》) :    投之無所往,天下莫當。(《吳子‧治兵》) : :      〈用間篇〉 :    非人之主,非民之將,非主之佐,非勝之主者也。(《潛夫論‧邊議》) :    兵法曰:十萬之師出,日費千金。(《尉繚子‧將理》) :    若符事泄,告者聞者皆誅之。(《六韜‧龍韜‧陰符》) : : 此外還有《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閎、安曰:『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 : 也」。』」〈平津侯主父列傳〉:「故兵法曰『興師十萬,日費千金』。」若細細檢索, : 應能得出比《綜合研究》更完整的成果。司馬遷道:「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 : 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孫吳兵法在兩漢便是極其普遍且受重視的兵書。 : 推 calebjael:前後幾點我是同意的﹐不過中間引文部分﹐衹能說﹐大家研 07/12 15:52 → calebjael:究軍事的﹐得出相似結論並不奇怪。除非有証據說"吳子"、 07/12 15:53 → calebjael:"六韜"、"尉繚子"這些抄襲"孫子"﹐否則別人的兵法書中﹐ 07/12 15:54 → calebjael:出現跟"孫子"意思相近的言論﹐不能作為他們就是參考引用 07/12 15:55 → calebjael:自"孫子"的証據。相反﹐這恰恰是一個反証。 07/12 15:56 推文太長﹐我就改成回文了。補上推文後面的意思如下﹕ 相反﹐這恰恰是一個反証﹕ 我們今天孫子的知名度很高﹐所以我們在提到兵法時﹐會引用孫子﹐ 譬如說﹐我們會說﹐"孫子說過﹐孫子說﹐孫子怎樣孫子怎樣。" 因為對於我們來說﹐孫子的知名度很高﹐ "孫子"兩字﹐就已經代表了權威、了不起等等意思。 但從這些引文中﹐恰恰很少見到"孫子"兩字﹐而是如﹕ 臣聞兵法曰、臣聞、故兵法曰、故曰.....等等。 這代表著﹐當時"孫子"這兩字本身沒有後代的權威說服力﹐ 說服力在於內容﹐而不在於"孫子"這個名號上。 否則的話﹐這些漢朝人把"孫子這樣說"的名號擺出來亮一亮就足夠了﹐ 就象我們現代﹐"孫子說的喔﹐孫子說的你都不信﹖" 但這些漢朝人多數是"我聽說、我聽有人說、我聽強者我同學說"﹐ 就恰恰表明了﹐這個聽說的來源本身﹐沒有足夠的權威說服力。 甚至根本就很多人不知道"孫子"是一部兵法書﹐ 才會在引用時說 故《兵法》曰﹐而不是 故《孫子》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30.144

07/12 16:39, , 1F
反過來說 有沒有可能當時孫子兵法是獨大的權威 所以只需
07/12 16:39, 1F

07/12 16:40, , 2F
簡稱"兵法云"大家就會聆聽?
07/12 16:40, 2F

07/12 17:51, , 3F
那只能問小叮噹了...
07/12 17:51, 3F

07/17 03:44, , 4F
其實這是一種邏輯,不能說錯,卻也可以有其他說法
07/17 03:44, 4F
文章代碼(AID): #1HtxpRrQ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6 篇):
文章代碼(AID): #1HtxpRrQ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