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夷陵之戰

看板SAN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2年前 (2012/07/11 01:37), 編輯推噓12(12032)
留言44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39 (看更多)
雖然看到現在,大家應該都大致了解吳軍"背刺荊州"的利弊得失, 但我覺得我之前在推文可能無法把重點說清楚,所以再次用回文幫 呂蒙說點話好了,希望能還原一點呂蒙的定位。 在此先把我之前推文的內容貼上,說明我對ZM認為"合肥攻略難度是S級"的反應 (其實我贊同216-219年夏的時間,合肥攻略難度是S級) 「從現實來看,攻略合肥成為難度S的時間點,就是216-217年的分水嶺, 216年之前合肥守軍只有八千,戰略難度也是B級而已,不了解這樣的前提 ,永遠無法解釋216年前孫權猛攻合肥的原因;216年後淮南守軍超過十萬 ,這才讓合肥的攻略難度變S級。 不過219年冬季因為張遼軍調離淮南,合肥攻略的難度又降為C級,但呂蒙 自認為攻下襄陽、白帝也是C級的易事,因此放棄攻佔淮河流域的最好機會。 這樣的得失如何?因為呂蒙生前一直看不到吳軍攻下襄陽、白帝的那一刻, 所以後果也是任人評說,誰叫呂蒙出師未捷身先死(沒攻下襄陽、白帝),常 使英雄淚滿襟呢?」 先要聲明,220-223年孫權對曹、劉兩方的外交策略與利弊得失,我 個人不予置評,因為呂蒙才是我的討論對像,而220年他已死亡,我 沒有任何資料與把握,可以確定220年後孫權的外交策略,是呂蒙生 前所規劃的。 客觀來說,我覺得呂蒙在217-219年提出"背刺荊州"的戰略目標(注意不是 指他的戰略計畫),其實是非常精彩和有意義的,他主張建立襄陽、漢水 、江陵、白帝(益州永安)的四大防線或四大據點,在我看來是非常合理也 非常有戰略眼光的選擇,這也顯示他某些先見之明的能力。 我說的先見之明不是指他"背刺"關羽是正確或高明的選擇,我是說他選擇 襄陽與白帝的防線目標,為後來東晉的防守策略指出了明路,可以說是預 見了東晉未來的防線策略。 因為東晉正是守住了襄陽與白帝的兩面戰線,維持了百年的國運而屹立不搖 。襄陽的重要性我想不須多說,白帝(晉代為巴東郡的範圍)的重要性卻容易 被人忽略。東晉的荊州軍正是因為一直守住白帝,所以能輕鬆遏止來自巴蜀 的進攻,而且可攻可守,東晉一共有三次,就是以白帝為據點,西上收復了 巴蜀地區,這三位主帥分別是鼎鼎大名的桓溫、桓沖(由桓石民完成)與劉裕。 由此可知呂蒙的戰略目標非常正確,只要佔有襄陽和白帝,不要說"何憂於 (曹)操",未來逐步佔領益州都是很有可能的事。但當中最大的破綻就是, 戰略計畫是甚麼?要怎麼達成戰略目標? 答案完全是個迷,因為史書沒有記載,所以我們完全不知,也許呂蒙會說計畫 只有三個人知道,一個是我,一個是主公(孫權),第三個我不能說。我們只知 道呂蒙有非常好的偷襲江陵戰術(策反糜芳、士仁),後人稱之為"白衣渡江" 計畫,但是史書從來沒寫呂蒙要怎樣攻佔襄陽和白帝,所以一切不得而知。 但是,史書不記載呂蒙的計畫,不代表呂蒙沒有計畫;而且呂蒙計畫中的最 大失策,就是沒計畫自己會掛掉,或著說沒想到這麼快就掛掉,也沒想到戰略 執行夥伴孫皎、蔣欽會在同時掛掉,而四大防線只建立一到兩個(江陵或者加上 漢水),根本還來不及完成時,呂蒙等人就一命嗚呼了,造成後來蜀、魏分別 以白帝和襄陽為據點,猛攻吳國之荊州,造成孫權左支右絀的巨大危機。 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寬容地去看待呂蒙,甚至可以同情地理解他"壯志未酬身先死 ,常使英雄淚滿襟"的遭遇。呂蒙也可能是腦袋裝著能夠攻下襄陽與白帝的神謀 妙計,但因為考慮到後人中沒有可以實行妙計的神將,所以內牛滿面地帶著遺憾 和憂慮死去,這就像很少有人去苛責六出祁山的諸葛亮,說他聰明絕頂,怎麼沒 算到自己的壽命撐不到第六次出軍成功佔領關中的那一刻? 既然呂蒙"背刺荊州"的計畫只成功一半,那他到底該為之後孫權沒能攻下白帝和 久佔襄陽負甚麼樣的責任呢? 沒有答案,就在各人心中的那把尺。你可以認為 呂蒙已死,之後攻不下白帝、襄陽是孫權無能,不關呂蒙的事;也可以認為呂蒙 脫褲子放屁不負責任,留下爛攤子給孫權,反正從頭到尾我們對呂蒙的計畫都是 一無所知,留下巨大的解釋空間。至於我,我還是認為既然對呂蒙的計畫一無所 知,那就不要評論他計畫是恰當或失敗,畢竟這是他來不及實現,也從未實現的 計畫,過度爭執的結果,就會變成另一個未實現的計畫──子午谷那樣吵個沒完。 至於"短視近利"的批判,我認為是不恰當也有點超過的評論,如果再給呂蒙三年 的壽命,讓他真的攻下襄陽和白帝,這也不是沒可能的事。 最後我覺得還是必須要稱讚一下呂蒙的知人之明。史書記載呂蒙向孫權推薦或點 名可用的將領當中,依序共有甘寧、孫皎、蔣欽、潘璋、陸遜、朱然等六人。前 四人因為死在220年之前,可以不論;後三人分別在夷陵之戰與魏軍的江陵包圍戰 中發揮重大功效與將略,而江陵包圍戰中最壞事的諸葛瑾,恰恰是呂蒙沒推薦而 孫權自己拔用的;反之在江陵包圍戰中立下最大功勞的,正是朱然與潘璋二人, 這裡或許可以證明呂蒙的知人之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134.248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1.243.134.248 (07/11 01:39)

07/11 01:41, , 1F
應該這樣講 單就這戰略目標而言我想沒人會說什麼
07/11 01:41, 1F

07/11 01:42, , 2F
但是現在會反對的主要在於呂蒙的取荊的時間點太過於不智
07/11 01:42, 2F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1.243.134.248 (07/11 01:51)

07/11 01:46, , 3F
呂蒙沒什麼錯,畢竟拿主意的是孫權,他負責指揮做得很好
07/11 01:46, 3F

07/11 01:48, , 4F
重點是孫權對後續該怎麼處理有問題
07/11 01:48, 4F
這些都有點像後見之明去評論。誰知道219年底荊州大疫對吳軍兵力的損傷實況? 誰知道曹丕接位之後能夠快速處理內部問題,把國力由谷底中拉回?誰知道劉備 稱帝後能夠大張旗鼓地伐吳,打破當時人普遍預測蜀漢無力伐吳的成見? (帝詔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孫權否,眾議咸云:「蜀小國耳,名將唯羽; 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 所謂"孫權後續處理有問題"也只是從結果來去看,我一直覺得呂蒙和孫權主要是計畫 趕不上變化,就算呂蒙當初計畫地好好的,也趕不上瞬息萬變的大環境變化。

07/11 01:53, , 5F
個人倒是覺得還好,呂蒙的規劃雖然不知
07/11 01:53, 5F

07/11 01:54, , 6F
但是劉備治下的荊州中心在江陵,要奪荊州當然得先奪江陵
07/11 01:54, 6F

07/11 01:55, , 7F
奪取劉備治下的荊州以後,如果想要繼續發展
07/11 01:55, 7F

07/11 01:56, , 8F
那自然是北上奪取荊州原來的中心襄樊,西進必定要先奪
07/11 01:56, 8F

07/11 01:59, , 9F
白帝,往南就是派人入交州,這些孫權都做了
07/11 01:59, 9F

07/11 02:00, , 10F
是故呂蒙提出的方案我以為重點在於派誰去駐守
07/11 02:00, 10F

07/11 02:00, , 11F
而非著眼於這些城的地理位置
07/11 02:00, 11F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1.243.134.248 (07/11 02:15)

07/11 02:42, , 12F
看完覺得臉有點腫 囧rz
07/11 02:42, 12F

07/11 03:36, , 13F
整個看下來,我認為呂蒙太過自信,計畫可能是好的、佈署也
07/11 03:36, 13F

07/11 03:37, , 14F
不差,但是東吳的戰力(陸戰)可能沒辦法支援他的戰略
07/11 03:37, 14F

07/11 03:39, , 15F
但是他運氣很好(還是認為他好運),幾個可能的危機,局勢
07/11 03:39, 15F

07/11 03:40, , 16F
都是往對他有利的的方向走(糜芳、士仁的投降、曹操病死)
07/11 03:40, 16F
呂蒙的計畫一直是個未完成的計畫,爭論未完成的計畫,不就像另一個子午谷爭論。 永遠會沒完沒了嗎?

07/11 06:56, , 17F
樓上如此一說那曹操的強運....
07/11 06:56, 17F

07/11 09:17, , 18F
要成大事,具備實力後還是得靠點運氣了.....
07/11 09:17, 18F

07/11 09:21, , 19F
不過Z大嘟嘟,顯然是不覺得白帝和襄楊有啥好守的.
07/11 09:21, 19F
是阿,所以我對他很失望,連呂蒙自己的主張他都否定,已經陷入為反對而反對 的情緒中,想當初我在日本戰國版還蠻欣賞他的文章。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1.243.134.248 (07/11 10:31)

07/11 10:41, , 20F
所以延壽仙丹才是王道 連SAN12都有一堆...Orz
07/11 10:41, 20F

07/11 10:44, , 21F
推~ 呂蒙大戰略的規劃其實真的不錯(以吳國的角度) 但就
07/11 10:44, 21F

07/11 10:45, , 22F
早死,不過想想 其實吳國早從周瑜、魯肅起就一直是這樣
07/11 10:45, 22F

07/11 10:48, , 23F
看他的作為讓我想起羅德倫
07/11 10:48, 23F

07/11 10:49, , 24F
規劃"二分天下"之計了,只是可惜命短.
07/11 10:49, 24F

07/11 10:51, , 25F
說呂蒙太過自信 好像有點不公平,那怎不說周瑜也太過自
07/11 10:51, 25F

07/11 10:52, , 26F
信? 可能呂蒙評估過糜芳、士仁這兩個人真的很廢吧 畢竟
07/11 10:52, 26F

07/11 10:53, , 27F
如文章所說 呂蒙他眼光很準..然後他有自信可以守下來
07/11 10:53, 27F

07/11 10:54, , 28F
至於說好在曹操早死..其實那時呂蒙應該都知道曹操那時
07/11 10:54, 28F

07/11 10:55, , 29F
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了 若曹操自己那時可以帶兵,關羽打來
07/11 10:55, 29F

07/11 10:55, , 30F
早就自己上了,也不用派這麼多其他武將來守了
07/11 10:55, 30F

07/11 11:45, , 31F
推原po見解,小弟a了Z的文章,兩個月前還是個正常人說
07/11 11:45, 31F

07/11 12:06, , 32F
我說的後續處理並非擴張而是外交,白衣渡江擒關羽肯定有
07/11 12:06, 32F

07/11 12:08, , 33F
大量荊州官員和戰俘,這些是很好的籌碼,劉備集團那麼多
07/11 12:08, 33F

07/11 12:09, , 34F
荊州人,這些俘虜有很多操作空間,甚至吸收間諜放回去也
07/11 12:09, 34F

07/11 12:10, , 35F
不錯,方法很多。
07/11 12:10, 35F

07/11 12:10, , 36F
推一個不落後見之明
07/11 12:10, 36F

07/12 10:48, , 37F
但即使是攻略合肥難度下降成C,光是鞏固新收的荊州
07/12 10:48, 37F

07/12 10:50, , 38F
東吳就不見得有餘裕揮兵合肥
07/12 10:50, 38F

07/12 10:51, , 39F
日後的淮南三叛也說明了即使完整收下淮南地也守不住
07/12 10:51, 39F

07/12 10:52, , 40F
淮南三叛主要在於是曹魏和司馬氏的鬥爭吧?
07/12 10:52, 40F

07/12 10:55, , 41F
諸葛誕那次吳軍都入城了,野戰輸一屁股還是得回家
07/12 10:55, 41F

07/12 10:57, , 42F
況且張遼等宿將還在,帶個十萬回師只怕吳軍自己就先跑
07/12 10:57, 42F

07/12 16:39, , 43F
推!!
07/12 16:39, 43F

08/25 19:07, , 44F
該M
08/25 19:07, 44F
文章代碼(AID): #1F_6XtaW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_6XtaW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