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三國時代船隻的航速?

看板SAN作者 (calebjael)時間12年前 (2011/12/28 17:18), 編輯推噓25(2501)
留言26則, 2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 引述《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之銘言: :   文章在敘述上有一些問題。我先簡述江夏、蒲圻、嘉魚三縣的設立狀況。 : 此三縣漢朝時都屬沙羨縣,孫吳赤烏九年分沙羨為沙羨、蒲圻二縣,赤磯山、 : 夏口屬沙羨,隋代改名江夏縣。而陸口、嘉魚赤壁屬蒲圻。南唐時又分蒲圻為 : 蒲圻、嘉魚二縣,嘉魚赤壁便屬於嘉魚縣。原文誤把沙羨作嘉魚,在行政區劃 : 的分合上講得並不清楚。 :   嘉魚赤壁與蒲圻赤壁是同一處地點沒有問題,但赤磯山從來就不等同嘉魚 : 赤壁。前輩學者對這兩個赤壁的爭執,絕對不在於「糾結文字」。基本上我讀 : 《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後漢書》章懷太子注、《通鑑》胡注、《讀 : 史方輿紀要》,立場或有不同,但大家的區分都很清楚。也因此,「紛爭乃是 : 後代文人過於認真糾結文字所致」這種論述請不要輕易出口。此外,《文選注》 : 引盛弘之《荊州記》和《水經注》對赤壁的地點已有不同,文章所稱「南北朝 : 之前的赤壁之戰地點是沒有多少紛爭的」還要再做考量。 事實上﹐荊州記就沒有說赤壁是一個點﹐而是說赤壁是一個段。 而水經注雖然說了兩個地點都跟赤壁之戰有關﹐但如果你不要抱持著赤壁是一座山﹐ 而是認為赤壁是一段江岸來看﹐就會發現﹐他們是沒有紛爭的。 下文詳述﹕ :   《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基本上赤壁與烏林是互文,有些地方寫赤壁, : 有些地方寫烏林,最合理的推測,就是赤壁烏林就是一江兩岸,這也是多數學 : 者認定赤壁之戰發生在嘉魚赤壁而非江夏赤壁的原因。今天將赤壁之戰擴大成 : 陸口到赤磯山近二百里的戰線,這是楊守敬的說法。楊守敬這麼說,是為了彌 : 縫《水經注》的矛盾。 赤壁之戰近百裡戰線﹐不是楊守敬首先說出來的。 現存對於赤壁地點描述最早的文字﹐是引自南朝劉宋盛弘之的荊州記﹕ 沿江一百裡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於此乘大艦﹐破魏武兵於烏林。烏林、赤壁其 東西一百六十裡。 很明顯的﹐盛弘之(他在荊州當了九年官)說的赤壁﹐不是一座山﹐ 而是一片江岸。 事實上﹐北岸的烏林也不是現代的烏林鎮﹐在水經注中﹐烏林有上烏林、中烏林、 下烏林三段﹐總長也是近百裡。 不過在水經注中(水經注著於荊州記之後數十年)﹐酈道元誤以為赤壁是一座山﹐ 在水經注中﹐他以赤磯山為赤壁山。故而造成後世江夏赤壁說的主要依據。 事實上﹐如果拋開赤壁僅是一座山的觀點﹐你就會發現﹐你所述的﹕ 下述 :   《水經注》在烏林記載「吳黃蓋敗魏武于烏林,即是處也」,在赤壁山北 : (也就是江夏赤壁)又記載「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處所也」。二地差距近 : 二百里。楊守敬為了要講得圓融,這才說因為赤壁之戰時戰線拉太長。但這種 上述 水經注並無矛盾。 : 說法有問題。第一個它和史書的記載難以一致,第二個這意味赤壁之戰時長江 : 沿線二百里全在交鋒,請問對通訊不良的古人如何能控制廣袤二百里的戰局? 官渡之戰、夷陵之戰、漢中之戰、諸葛亮北伐﹐事實上﹐真正的戰爭從來就不是 軍隊擠在一起混戰的。兵法說﹐當分不分﹐為縻軍﹐戰場上任何兵力都不是 曹操一個人來親自指揮﹐而是分成各將統帥的各部﹐沿江做兵力展開的。 而曹操並不是不懂兵法﹐非要把各部都聚在一起的人。 : 至於部隊有沒有辦法僅駐紮在陸口一帶,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從江陵到夏口 : 都可駐軍。前輩學者們所爭執的並不是曹孫劉三軍如何駐紮、戰線拉得多長, : 而是整場戰役真正白刃交鋒的主戰場究竟在哪呀? 事實上﹐如前文所述﹐曹軍在漢水流域也是有軍隊在向南擴張的﹐ 不過受到冬旱水淺的限制﹐以及駐紮在夏口的劉琦部﹐ 甚至可能還有劉備軍的關羽部的沿江阻攔而進展緩慢。 當然﹐我們要說的就是主戰場到底在哪﹐而我則是認為﹐這百裡江岸﹐都是主戰場。 其一是因為﹐長江武漢段的平均流速大約在2米多每秒左右﹐ 順江而下不靠風力人力﹐1小時也會漂流十余裡遠。 在江上作戰﹐水師要互相爭搶上風位置、上流位置﹐ 一戰之中戰場延綿數十裡並不為怪﹐水軍是很難跟陸軍一樣固定在一個地點擺陣的。 其二是﹐曹軍佔有兵力優勢﹐即使是一般將領﹐應該也會知道沿江延伸戰陣﹐ 如果曹軍向兩翼展開﹐為了要守住江岸﹐孫劉聯軍也必須向兩翼展開﹐ 曹軍如果向下遊展開一百裡﹐孫劉聯軍也要展開一百裡﹐否則側翼沒有保衛﹐ 曹軍就可以從側翼渡江﹐然後迂回夾擊孫劉聯軍。 而曹軍的優勢是兵力多﹐越是展開﹐孫劉聯軍要防御的地點增多﹐就越難防守。 以曹操的用兵﹐他不會想不到如何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當然﹐兵力展開 也不是隨便就延伸的﹐要一步步連營過去﹐否則展開過急﹐容易造成中間某處 立足未穩被敵軍突破﹐然後切斷前後軍的聯系﹐需要時間來展開) 其三是﹐黃蓋山接近上烏林﹐而陸口接近中烏林﹐這裡有周瑜廟。 過了下烏林有蜀山﹐民間傳說為赤壁之戰時蜀王劉備駐軍處。 如果我們相信民間的傳言﹐那麼很明顯的﹐東吳軍在前﹐ 駐紮在從上烏林到中烏林一帶的對岸赤壁前段﹐而劉備軍在後﹐ 駐紮在下烏林之後直至赤磯山等的赤壁後段。 那麼﹐現在來看赤壁之戰的戰術層面的情況(前文是戰略分析為什麼偏偏是在 赤壁這裡作戰) 曹軍沿江而下﹐到了赤壁段﹐與孫劉聯軍遭遇﹐雙方初戰﹐曹軍不利﹐ 引次江北下寨。(三國志周瑜傳﹕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曹軍在江北下寨之後﹐即派出前鋒沿江北向下遊展開﹐相持中的孫劉聯軍﹐ 亦相應向下遊展開﹐留黃蓋部精銳於上遊為前鋒軍﹐周瑜主力駐中段﹐ 劉備部駐下遊段。 然後曹軍繼續展開﹐曹操主力也沿江前移到赤壁中段﹐孫劉聯軍漸感兵力不足﹐ 急於決戰﹐於是前鋒黃蓋下降書。(江表記﹐黃蓋降書﹕交鋒之日﹐蓋為前部﹐ 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簡圖如下﹕ 曹軍 曹軍 曹操 曹軍 曹軍 ------------------------- 大江向------>流 ------------------------- 黃蓋 周瑜 劉備 因為前鋒黃蓋部水軍精銳﹐控制上遊江面﹐順流而下易以擊破周瑜軍﹐ 且能讓曹軍從上遊渡江迂回周瑜部﹐故而曹操才會對黃蓋的投降如此看重。 這也說明為什麼曹軍沒有做太多的防備﹐如果是以三國演義中的說法﹐ 黃蓋在前面﹐周瑜在後面﹐那麼即使黃蓋是真的投降﹐ 曹操怎麼敢放開水寨讓黃蓋進來﹖黃蓋降書已經說了﹐是交鋒之日來降﹐ 就算黃蓋是真投降﹐周瑜在他背後﹐水寨一開﹐萬一後面的周瑜趁機沖殺過來﹐ 怎麼辦﹖ 分開駐紮就不同了﹐黃蓋投降是在上遊﹐中間的曹軍仍然可以嚴陣以待對峙周瑜部﹐ 僅用上遊的曹軍接納黃蓋部就可以了。 而且黃蓋要投降也才更容易(單獨一部在外﹐黃蓋掌全權)﹐詐降也才容易讓曹操相信。 結果黃蓋放火船﹐燒了上遊位置的曹軍營寨。 故而此時就有了幾個赤壁之戰中的謎團的解釋﹐ 一﹐為什麼曹軍沒有戰死什麼大將。因為曹軍營寨沿江展開﹐ 此時被黃蓋燒的是後軍﹐中軍和前軍精銳尚未大傷。 二﹐為什麼赤壁之戰之夜﹐劉備軍以及其他東吳的不少將領也沒有登場的機會﹐ 因為他們駐紮在江岸的下遊各段﹐沒有參與黃蓋烏林放火之戰。 那麼就會問了﹐既然是發動攻擊﹐應該是各部約定共同進攻吧﹖ 沒錯﹐孫劉聯軍應該是約齊了共同進攻的﹐但是古代的通信條件確實不怎麼發達﹐ 軍隊中的信息傳遞﹐除了探子﹐大部分是約定一個大概時間比如d天h時﹐ 或者是用一些明顯特征﹐比如“一見xx火起﹐就yyy”﹐僅能有個大概的約定時間。 諾曼底登陸尚且無法各登陸場同時開始作戰呢。 故而三國志中的另外幾段描述就有意義了﹕ 三國志孫權傳﹕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 周瑜傳引江表傳﹐曹操與孫權書﹕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 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曹操畢竟是一代雄主﹐當他發現上了黃蓋的當的時候﹐就明白赤壁之戰已經很難獲勝﹐ 因為黃蓋破了曹軍後軍﹐就控制了整個長江上遊的南北兩岸﹐ 使得本來是意圖迂回夾擊孫劉聯軍的曹軍﹐反而面臨了被夾擊的危險。 而且漢水道路尚未打通﹐短期之內也未必就能破劉琦部南下﹐ 如今後路被斷﹐黃蓋控制了上遊﹐江陵巴丘的物資無法運送下來﹐ 曹操主力部隊事實上已經被切割包圍於赤壁對岸一帶﹐沒有物資補給﹐ 就難以堅持原先的作戰計劃來慢慢沿江展開或者等待漢水部隊南下會師了。 看起來曹軍除了決戰就沒有其他選擇﹐然而上遊被控制﹐曹軍的主力在下遊﹐ 逆流作戰需要的技巧太高﹐曹操手下並沒有如同周瑜甘寧等一樣擅長水戰爭鋒的戰將﹐ 回師決戰黃蓋部精銳水師的話﹐戰敗是很可能的﹐更不用說被兩邊夾擊﹐ 畢竟周瑜部劉備部﹐已經也快要發動攻擊了。 所以曹操果斷下令撤退﹐為了免得物資被敵軍繳獲(當時水戰﹐接舷作戰很多﹐ 戰敗方的戰船容易被戰勝方繳獲)﹐曹操自己將已經處於被截斷被包圍狀態下的 戰船物資燒毀﹐大軍改從陸路撤退。 這也成了三國志曹操傳中裴注所引山陽公載記的一段話﹕ 引軍從華容道步歸﹐……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 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因為曹操撤退得早﹐雖然華容道上沼澤泥濘死了不少人馬﹐但躲過了被劉備軍 放火攻擊的危機。 設若當時孫劉聯軍全線同時放火﹐恐怕即使不是曹操說的“吾徒無類矣”這麼慘重﹐ 損失也一定會大上許多。 而這同時也說明﹐如果曹操的部隊是駐紮在一起﹐或者黃蓋燒的是曹操的中軍大營﹐ 那曹操大喜什麼“劉備得計晚﹐沒有早放火”﹐不是很奇怪嗎﹖ 我個人的觀點是﹐有時候我們讀史籍古書﹐碰到一些事情感覺很奇怪﹐ 或者感覺前後矛盾﹐互相對立﹐或者難以理解﹐甚至覺得多余的東西﹐ 這時候我們可以想想﹐會不會古人根本就沒有錯﹐是我們自己理解錯了﹐ 會不會這些記載並不多余﹐不過是古人覺得沒必要解釋﹐ 而我們今人又錯誤解釋而已。 :   最後,修正一下我上一篇的錯誤。我之前沒讀清楚,以為盧弼贊同胡三省、 : 顧祖禹等人的意見認為赤壁之戰發生在嘉魚赤壁。後來仔細讀了讀,才發現他 : 還是用他老師楊守敬的看法,把赤壁放在赤磯山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3.69.227.81

12/28 18:24, , 1F
12/28 18:24, 1F

12/28 18:41, , 2F
12/28 18:41, 2F

12/28 19:31, , 3F
推 這幾篇都很精采
12/28 19:31, 3F

12/28 22:43, , 4F
推!
12/28 22:43, 4F

12/28 23:42, , 5F
12/28 23:42, 5F

12/29 00:04, , 6F
大推
12/29 00:04, 6F

12/29 03:50, , 7F
12/29 03:50, 7F

12/29 04:22, , 8F
12/29 04:22, 8F

12/29 09:23, , 9F
又蒙多解疑惑,推
12/29 09:23, 9F

12/29 09:40, , 10F
大推
12/29 09:40, 10F

12/29 12:05, , 11F
12/29 12:05, 11F

12/29 12:51, , 12F
見解精闢,推!
12/29 12:51, 12F

12/29 12:54, , 13F
推!!受益良多
12/29 12:54, 13F

12/29 14:03, , 14F
12/29 14:03, 14F

12/29 14:52, , 15F
12/29 14:52, 15F

12/29 20:15, , 16F
爬了一下文,覺得c大堪稱「三國地理大神」了 再推!
12/29 20:15, 16F

12/29 21:25, , 17F
大推
12/29 21:25, 17F

12/30 12:37, , 18F
好文必推!
12/30 12:37, 18F

12/30 23:13, , 19F
推!
12/30 23:13, 19F

01/01 15:08, , 20F
太強了 請容小弟一拜!
01/01 15:08, 20F

01/01 21:54, , 21F
大推 本文可以給某些很愛挑史書搞陰謀論的人看看
01/01 21:54, 21F

01/02 20:07, , 22F
偉哉~!
01/02 20:07, 22F

01/04 00:04, , 23F
神!!
01/04 00:04, 23F

01/08 23:17, , 24F
01/08 23:17, 24F

01/14 12:09, , 25F
01/14 12:09, 25F

12/22 16:51, , 26F
12/22 16:51, 26F
文章代碼(AID): #1E-jxNJN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jxNJN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