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三國時代船隻的航速?

看板SAN作者 (河間獻王翟中虛)時間12年前 (2011/12/23 23:2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文章在敘述上有一些問題。我先簡述江夏、蒲圻、嘉魚三縣的設立狀況。 此三縣漢朝時都屬沙羨縣,孫吳赤烏九年分沙羨為沙羨、蒲圻二縣,赤磯山、 夏口屬沙羨,隋代改名江夏縣。而陸口、嘉魚赤壁屬蒲圻。南唐時又分蒲圻為 蒲圻、嘉魚二縣,嘉魚赤壁便屬於嘉魚縣。原文誤把沙羨作嘉魚,在行政區劃 的分合上講得並不清楚。   嘉魚赤壁與蒲圻赤壁是同一處地點沒有問題,但赤磯山從來就不等同嘉魚 赤壁。前輩學者對這兩個赤壁的爭執,絕對不在於「糾結文字」。基本上我讀 《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後漢書》章懷太子注、《通鑑》胡注、《讀 史方輿紀要》,立場或有不同,但大家的區分都很清楚。也因此,「紛爭乃是 後代文人過於認真糾結文字所致」這種論述請不要輕易出口。此外,《文選注》 引盛弘之《荊州記》和《水經注》對赤壁的地點已有不同,文章所稱「南北朝 之前的赤壁之戰地點是沒有多少紛爭的」還要再做考量。   《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基本上赤壁與烏林是互文,有些地方寫赤壁, 有些地方寫烏林,最合理的推測,就是赤壁烏林就是一江兩岸,這也是多數學 者認定赤壁之戰發生在嘉魚赤壁而非江夏赤壁的原因。今天將赤壁之戰擴大成 陸口到赤磯山近二百里的戰線,這是楊守敬的說法。楊守敬這麼說,是為了彌 縫《水經注》的矛盾。   《水經注》在烏林記載「吳黃蓋敗魏武于烏林,即是處也」,在赤壁山北 (也就是江夏赤壁)又記載「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處所也」。二地差距近 二百里。楊守敬為了要講得圓融,這才說因為赤壁之戰時戰線拉太長。但這種 說法有問題。第一個它和史書的記載難以一致,第二個這意味赤壁之戰時長江 沿線二百里全在交鋒,請問對通訊不良的古人如何能控制廣袤二百里的戰局? 至於部隊有沒有辦法僅駐紮在陸口一帶,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從江陵到夏口 都可駐軍。前輩學者們所爭執的並不是曹孫劉三軍如何駐紮、戰線拉得多長, 而是整場戰役真正白刃交鋒的主戰場究竟在哪呀?   最後,修正一下我上一篇的錯誤。我之前沒讀清楚,以為盧弼贊同胡三省、 顧祖禹等人的意見認為赤壁之戰發生在嘉魚赤壁。後來仔細讀了讀,才發現他 還是用他老師楊守敬的看法,把赤壁放在赤磯山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60.59
文章代碼(AID): #1Ez9sbRN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z9sbRN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