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魏延

看板SAN作者 (Swallow)時間13年前 (2011/08/07 14:45), 編輯推噓9(9012)
留言21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20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SAN-YanYi 看板 #1EFYpmOk ] 作者: Swallow168 (Swallow) 看板: SAN-YanYi 標題: Re: [問題] 關於魏延 時間: Sun Aug 7 14:12:58 2011 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民軍首領闖王高迎祥自湖廣復出,來到陝西, 欲自漢中進攻西安。陜西巡撫孫傳庭領秦軍鎮守,高迎祥無法攻克, 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孫傳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 激戰四天後,高迎祥潰敗,後被俘,送往京城處死。 雖然時空背景不同,相差約1400年,不過應該還是可以說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本就是險中求勝之計(真的很險)....,所以絕對不能說明魏延有謀, 況且蜀國力小,是經不起大敗的,奇襲長安大城,是不可能帶少量的兵力可以達成, 諸葛亮是不可能允許去做的,弄不好諸葛親自去,被抓被殺,就沒有人說諸葛智力100, 司馬是99、98了吧.... 另外,鄧艾的奇襲,我一直覺得只是有膽識外加運氣好,太守投降(好像一個叫馬邈的), 諸葛瞻無謀力戰,成都尚有抵抗之力卻投降,連過三關,翻山越嶺人數不算多的軍隊, 雖然從天而降,但怎可能會抵擋不住(鄧艾一但戰敗就無退路).... 就算不奇襲,跟隨鍾會穩扎穩打,定可擊敗內部矛盾的蜀國,應是遲早的事, 奇襲成功只能算加速滅蜀的戰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73.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73.26

08/07 15:26, , 1F
看不出可擊敗 反而比較可能糧盡而退
08/07 15:26, 1F

08/07 17:54, , 2F
諸葛瞻應該堅守才對衝出去開無雙幹嗎?
08/07 17:54, 2F

08/07 18:37, , 3F
烏巢也是曹操有膽識+運氣好,赤壁是劉備有膽識+運氣好、
08/07 18:37, 3F

08/07 18:38, , 4F
夷陵是陸遜有膽識+運氣好。可見戰爭最重要是膽識+運氣好
08/07 18:38, 4F

08/07 20:25, , 5F
小英勝過老蘇也是膽識+運氣好
08/07 20:25, 5F

08/07 20:51, , 6F
鄧艾偷渡陰平演義和三國志看起來真的超誇張的
08/07 20:51, 6F

08/07 20:52, , 7F
在兵力不足1000~30000人v.s100000+人
08/07 20:52, 7F

08/07 20:54, , 8F
糧草應該也不太足(走陰平小道能帶多少糧食?)
08/07 20:54, 8F

08/07 20:55, , 9F
而且是步卒(從摩天嶺裹棉被滾下來,應該都是步卒吧?)
08/07 20:55, 9F

08/07 20:56, , 10F
竟然可以攻下成都, 實在有夠誇張
08/07 20:56, 10F

08/07 21:07, , 11F
應該一開始只是當成欺敵用別動隊 一不小心就打到成都...
08/07 21:07, 11F

08/07 21:09, , 12F
怎麼看都不覺得跟著鍾會能穩扎穩打
08/07 21:09, 12F

08/07 21:36, , 13F
三樓不用斷章取義 擴大渲染 鄧艾那次真的超狗屎運沒錯
08/07 21:36, 13F

08/07 21:37, , 14F
從上面滾下來的人數肯定不多 加上連日爬山的疲勞
08/07 21:37, 14F

08/07 21:37, , 15F
結果一進入蜀地就有人開關放他們進去休息 又遇到腦殘自殺
08/07 21:37, 15F

08/07 21:38, , 16F
遇到堅城 還在想要怎麼攻略 對方皇帝就把玉璽送出來了
08/07 21:38, 16F

08/07 21:38, , 17F
這不是狗屎運是什麼? 叫他簽樂透肯定也會中! 可惜他的運氣
08/07 21:38, 17F

08/07 21:38, , 18F
用完了XD
08/07 21:38, 18F

08/07 23:45, , 19F
拿到玉璽之後,就是樂透運用完了啊~看看袁術
08/07 23:45, 19F

08/08 13:18, , 20F
真的運氣好 這種半死不活地進入蜀中心 遇到的竟然不是殺紅
08/08 13:18, 20F

08/08 13:19, , 21F
眼的蜀人 反而是看到敵人士氣直接降到零的嫩雞
08/08 13:19, 21F
文章代碼(AID): #1EFZH-2z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FZH-2z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