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三國志》中的他稱

看板SAN作者 (西曹令史濟陰狼刃)時間13年前 (2011/02/02 07:35),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 (看更多)
 另一個話題是如何稱呼面前的人。比方說日本電玩裡的「殿(どの)」  常被翻譯作「大人」,於是在中文版裡就會看到呂蒙稱呼「甘寧大人」  這樣的對話。其實稱呼「大人」以漢末三國的背景可能是很不貼切的。  《三國志》裡的「大人」有這幾種分類(以下書名號恕略):  1.成年人   「諸兒大驚,或走告大人,大人馳往觀之。」   「大人來者,猶及見焉,飄飄漸高,有頃而沒。」(孫皓傳注)  2.豪強望族   「胡文才、楊整脩皆涼州大人」。(董卓傳注)  3.異族的部落首長   「丁零大人」(明帝紀)   「匈奴大人」(明帝紀)   「烏丸大人」(烏丸傳注)   「鮮卑大人」(明帝紀、梁習傳注、杜畿傳、任城王傳等)  4.巨人   「襄武縣言有大人見,長三丈餘,跡長三尺二寸」。(陳留王紀)   「昔大人見臨洮而銅人鑄,臨洮生卓而銅人毀」。(魏書卷六評注)   「畫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徑去。」(先主傳注)   「其畫作大人而埋之者,即是言先主死意。」(先主傳注)  5.儒家經籍裡的理想品格   「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文帝紀注)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高貴鄉公紀)   「夫大人者,行動乎天地」。(高貴鄉公紀注)   「簡而易從,大人之化也。」(司馬芝傳)   「故非大人,莫之能造;故非斯器,莫宜盛德。」(鍾繇傳注)   「夫大人動合天地,垂之無窮」。(陳群傳)   「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諸葛亮傳注)   「況大人君子懷樂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李嚴傳注)  6.子姪輩稱其父執輩   「先時聞大人謂愚為不繼,愚今竟云何邪?」    (倉慈傳注,令狐愚對族父令狐邵語)   「大人率厲燉煌,忠義顯然,豈以就在困危之中而替之哉?」    (閻溫傳,張就對父張恭語)   「主上明聖,大人大臣,今若不合,不過不作公耳。」   「陛下意解,故見大人也。」    (陳矯傳注,子陳騫對父語)   「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塵;不然必有謗言。」    (辛毗傳,子辛敞對父語)   「大人清白,不審於何得此絹?」    (胡質傳注,子胡威對父語)   「大人居方獄重任,國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    (毌丘儉傳注,子毌丘甸對父語)   「一朝屠戮,攙其不意,豈大人經國篤本之事乎!」    (費禕傳注,論司馬懿戮曹爽事)  因此呂蒙要稱「甘大人」,恐怕是將甘寧視作父執輩了。(也可以啦)  那麼怎樣子可能會較接近漢末三國時的稱呼,比方說「甘將軍」?其實  當時通行講法似乎並非將對方的姓氏加在頭銜上,然後直接稱呼對方,  以《三國志》裡「使君」前有姓氏的為例(書名號恕略):  「呂將軍來助曹使君擊陶謙」。(荀彧傳,劉翊與荀彧語)  「曹使君智略不世出」。(程昱傳,對靳允語)  「崔使君初不與相聞」。(王雄對幽州別駕語)  「韋使君遇難」。(楊阜傳注,姜敘母對子語)  「冀州裴使君才理清明」。(管輅傳注,趙孔曜對管輅語)  「未若顧豫章、諸葛使君、步丞相、嚴衞尉、張奮威之為美也。」                     (步騭傳,引周昭所著書)  均為對別人談到這位「使君」時的稱法,也就是屬於第三人稱,而並非  對於第二人稱的講法。《三國志》裡其他像是「曹公」、「諸葛公」、  「袁公」、「劉公」等也都是對別人提到這位第三人;上述例子文中的  「呂將軍」、「顧豫章」、「步丞相、嚴衞尉、張奮威」也都是如此。  (一個有意思的例外是《袁紹傳》注引《獻帝春秋》提到,袁紹憤怒地  回嗆董卓:「天下健者,豈唯董公?」對於第二人稱恐怕並非敬稱。)  因此假設呂蒙稱「甘將軍」時,甘寧應該並非呂蒙當時講話的對象。  那麼到底怎樣會比較接近漢末三國時的稱呼?一種講法就是對方的字,  例如「興霸」。另一種講法是對方的頭銜,不須加姓,例如「將軍」。  還有一種敬稱也許有同好記得,就是對方頭銜前不加姓而加「明」字,  例如對方是將軍,就尊稱「明將軍」;對方是監察轄區的刺史、州牧、  司隸校尉,就尊稱「明使君」;對方是可自己徵辟僚屬的太守、縣令,  就尊稱「明府」;對方是三公、上公、大將軍,就尊稱「明公」。其他  「明上」、「明陛下」甚至「明帝」、「明太子」,不一而足。  以上倒不是強求遊戲這樣譯,只想分享同好,以後看相關作品、影視、  文學創作時,胸中自有丘壑即可。最後想聊一下對於漢末三方領導人的  特別稱謂:曹操是可以稱「大王」的,如果覺得這樣子叫太草莽,那麼  「魏王」、「魏公」也是獨特只此一家的。孫權的稱呼方式,其實該用  「至尊」(見甘寧、周瑜、賀齊、魯肅、呂蒙、陸遜、諸葛恪等傳),  這麼一來也是別無分號。至於「主公」一詞,《史記》《漢書》均無,  在正史即最早見於《三國志》,且全集中於《蜀書》對於劉備的稱呼,  後來南朝寫成的《後漢書》《宋書》等開始出現「主公」這樣的叫法,  如此看來有可能是劉備集團自己發展出的對領導人稱謂。  順祝同好們春節愉快! --    不行不能知。惟行而後乃能知其知之真偽與是非也。                            ──《初傳》p.44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TACH1BANA 來自: 140.112.24.172 (02/02 07:42)

02/02 12:38, , 1F
受益匪淺
02/02 12:38, 1F

02/02 12:45, , 2F
02/02 12:45, 2F

02/02 12:46, , 3F
萬萬想不到,簡單的「大人」兩字竟有這麼多種說法呀!
02/02 12:46, 3F

02/02 19:30, , 4F
大什麼大,人什麼人~~
02/02 19:30, 4F

02/03 11:28, , 5F
明太子....是食物XD
02/03 11:28, 5F

02/04 18:20, , 6F
大推..常看YY小說回古代講"大人",就知道是受日本影響
02/04 18:20, 6F

02/06 16:41, , 7F
應該是當面前有兩位將軍的時候, 姓+將軍才不會搞錯人吧
02/06 16:41, 7F
文章代碼(AID): #1DI9ZPL4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I9ZPL4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