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蜀漢算不算漢朝的延續???

看板SAN作者 (美麗奴羊)時間16年前 (2008/04/16 12:40), 編輯推噓8(804)
留言12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 引述《herbert0716 (赫伯特)》之銘言: : 很久以前就跟我朋友爭論過這問題 : 雖然劉備算是漢室的遠房親戚 : 照道理說應該算是漢朝的一部份 : 但是課本上都是把蜀漢把東西漢分開 : 而我們高中歷史老師也講 : 一個朝代的延續 : 跟玉璽有很大的關係 : 玉璽是皇帝朝代權威的象徵 : 而劉備沒拿到東漢的玉璽 : 根本不算是延續東漢的政治命脈... : 所以想問看看各位前輩的意見... 正統論,是中國史學觀念中一個重要的課題,主要的原因是由於中國歷史總是分分合合, 因此每個朝代建立後,統治者都必須要提出一套理論,來論述自己是屬於正統。 中國歷代大一統政權皆建立在中原地區,建都在中原的政權,當然會選擇以歷史上建立在 中原的王朝來作為正統;而偏安的政權,就得想辦法證明歷史上分裂時代偏安的政權為正 統,建都在中原地區的政權為僭偽。總之雙方的出發點都是要說明自己是正統。 而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自秦漢建立起大一統王朝之後,第一次面臨長期的分裂、多國並 立的局勢,因此中國史學上關於「正統」的爭論,自然就會以三國時代最受爭議了。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採用曹魏為正統,這是因為陳壽是西晉時代的人,西晉的政權取自 曹魏,如果否定曹魏的話,那西晉就是僭偽,所以陳壽稱曹魏是正統,目的在於證實西晉 是正統。 而撰寫《漢晉春秋》的習鑿齒卻以蜀漢為正統,這是因為習鑿齒是東晉時代的人,東晉的 立國背景於蜀漢相似,如果以曹魏為正統,蜀漢為僭偽的話,那前趙、後趙、前秦、後秦 就會變成正統,東晉反而成了僭偽;習鑿齒之所以肯定蜀漢是正統,目的也是在於肯定東 晉是正統。 宋代是正統論之爭的另一波高峰,北宋開國之後,首要面對的議題是要如何解釋五代十國 的紛亂局勢,在那以前僅有魏晉南北朝是分裂的時代,而三國時代是分裂的開端。因此, 三國時代究竟要以哪一國為正統的爭論就浮現出來了。 宋代三國的正統爭論首先是由歐陽修提出的,他認為「新與魏皆取於漢,新輒敗亡,魏遂 傳數世而為晉。不幸東漢無賢子孫,而魏為不討之仇。今方黜新而進魏,疑者以謂與奸而 進惡,此不可以不論也。……夫得正統者,漢也;得漢者,魏也;得魏者,晉也。晉嘗統 天下矣,推其本末而言之,則魏進而正之,不疑。」(《魏論》) 因此歐陽修在編撰《五代史記》的時候,並不以朱全忠的後梁為偽,而將之列於正統。 編輯《資治通鑒》時,司馬光也採用了相同的邏輯,特別寫了一篇「論正閏」來說明他選 擇曹魏為正統,而不選擇蜀漢為正統的理由,「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 識事之先後。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于宋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 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年號,以紀諸 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資治通鑒‧魏紀文帝黃初二年》) 從歐陽修和司馬光的觀點可以看出北宋學者最初的心態,他們主張曹魏是正統的理由和陳 壽相同。也是因為歐陽修和司馬光生在北宋,北宋篡奪後周,跟西晉篡奪曹魏,是同一模 式。把曹魏當作正統,也正是使北宋居於正統。 然而這個觀點在當時已經受到相當大的爭議。司馬光修撰《資治通鑒》的主要助手劉恕曾 經直接質問司馬光,「然漢昭烈竄巴蜀,似晉元。吳大帝興於江表,似後魏。若謂中國有 主,蜀不得紹漢為偽,則東晉非中國也;吳介立無所承為偽,則後魏無所承也。南北朝書 某主而不名,魏何以得名吳蜀之主乎?」(《通鑒問疑》) 後世甚至有人因此質疑司馬光,例如明代許自俊指他是晉代司馬氏的後人,他說「司馬溫 公《通鑑》,晉魏禪代,不直書司馬懿父子篡弒,自以晉裔而為尊親諱,則失之誣。」( 許自俊《研潛堂文集》卷三八) 北宋亡於金人南渡之後,正統論的爭議更加激烈,然而這時局勢已經相反過來了,必須將 蜀漢當作正統,才能夠使南宋成為正統。 南宋朱熹編纂《通鑑綱目》,其最先的動機即在於不滿《通鑒》之正統問題,朱子徹底改 變了司馬光「帝魏寇蜀」立場,而徑以蜀繼漢為正統,歷史上雖對正統論有不同意見,但 是從朱熹的史觀來看,正統論是一個切要的問題。 朱子認為:「只天下為一,諸侯朝覲,獄頌皆歸,便是得正統」(《朱子語類‧卷一百五 》),也就是說他是以大一統的政權作為正統的標準,依此標準,朱子認可的正統標準為 :周、秦、漢、晉、隋、唐六個王朝屬於正統。 對於正統,朱子又分為兩類:「有始不得而正統而後方得者,是正統之始; 有始得正統 而後不得者,是正統之餘。如秦初猶未得正統,及始皇併天下,方得正統。......而當正 統王朝分裂,或偏安一地時,只能算是正統之餘,如東晉、蜀漢之類便是;除了以上兩種 情況,其餘便屬無統」(《朱子語類‧卷一百五》),可見朱熹的正統論的基準在於國家 是否統一,以及某一姓的統治是否中斷。 朱子把正統論作為編撰的基本綱領,但在解決史書年號的問題方面受到麻煩,他認為正統 王朝書寫年號是不成問題的,但其他的王朝要區別對待。「如周亡之後,秦未帝之前,自 是無所統屬的道理」(《朱子語類‧卷一百五》),因為無統時諸國「不相主客」,如「 三國南北朝五代,皆天下分裂,不能相君臣,皆不得正統」(《朱子語類‧卷一百五》) , 「此等處,只合書甲子,而附註年號其下,如魏黃初幾年,蜀章武幾年,吳青龍幾年 之類,方為是」(《朱子語類‧卷一百五》) 對於正統王朝出現外姓篡位,或者是正統王朝滅亡後而後繼正統王朝尚未建立前,朱子認 為可以採用權宜的方法來解決,如「蜀亡之後,無多年便是西晉。中國亦權以魏為正」( 《朱子語類‧卷一百五》);又如唐武后篡唐為周,則應書寫「帝在房陵」以表示唐朝的 國祚未絕,這些都是朱子認可的權宜方法。 由此可知,朱子對《資治通鑑》以魏紀年是很不滿意的,而提出三國當以蜀漢為正的看法 ,可由一封奏摺看出他的觀點「臣舊讀《資治通鑑》,竊見其間周末諸侯僭稱王號而不正 其明,漢丞相出師討賊而反書入寇。」(《朱子語類‧卷一百四》),「三國當以蜀漢為 正,而溫公乃云:某年某月,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訓。原此遂欲起意成書。 推此意修正處極多。」(《朱子語類‧卷一百五》) 因此朱子自建安二十五年以後,不用曹魏,而用蜀漢做為正統,和司馬光不同。以是否正 統作為評價史事、人物的義與非義、善與非善、忠與奸的準繩。 所以這可以看出,南宋之後,現實的政治格局引起了學者的文化心態與歷史觀念的重大變 化,體現在正統理論問題上,「合天下於一」的觀念淡薄了,而「居天下之正」的 意識 突現了。 直至明清兩代以八股文取仕,朱子的著作成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本,正統論之爭因而平息, 確立了朱子以蜀繼漢為正統的立場。例如《三國演義》即以蜀漢為正統,採取了肯定劉備 而否定曹操的態度。 換言之,曹魏和蜀漢那個才是正統?牽扯到許多時代因素和各朝代的政治立場,因此歷代 對此爭論有著不同的看法,絕非單純的一個「玉璽」那麼簡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84.157

04/16 12:46, , 1F
後半段朱子的部分是我大學修史學方法所寫的作業
04/16 12:46, 1F

04/16 12:46, , 2F
參考看看吧 ( ̄﹏ ̄|||)
04/16 12:46, 2F

04/16 13:04, , 3F
04/16 13:04, 3F

04/16 15:36, , 4F
理學興起也是促成後世以蜀漢為正統的原因
04/16 15:36, 4F

04/16 20:20, , 5F
有內容的好文
04/16 20:20, 5F
※ 編輯: MerinoSheep 來自: 61.229.182.20 (04/17 09:33)

04/19 13:15, , 6F
好文推~
04/19 13:15, 6F

04/19 22:35, , 7F
推認真的文
04/19 22:35, 7F

04/21 16:51, , 8F
好專業....
04/21 16:51, 8F

04/22 23:13, , 9F
劉備往上跟中山靖王差了13代,跟漢獻帝算是二十幾等親
04/22 23:13, 9F

04/22 23:15, , 10F
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說是承東漢正統,個人覺得太勉強
04/22 23:15, 10F

05/03 03:27, , 11F
樓上板友 應該也是相信了三國演義那套羅貫中自己篇出來的
05/03 03:27, 11F

05/03 03:28, , 12F
祖譜吧? 正史上只有提到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後裔唷^^
05/03 03:28, 12F
文章代碼(AID): #181OC_nF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1OC_nF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