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最高!霧台谷川大橋 橋墩99公尺

看板Road作者 (花花)時間10年前 (2013/10/02 02:55), 編輯推噓28(28057)
留言85則, 2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ppt.cc/LYJ7 屏東縣霧台鄉唯一對外聯絡橋樑伊拉橋,在莫拉克風災遭到土石流沖毀,經過1023天施工 搭建,現在這座新橋霧台谷川大橋,即將在10月5日週六正式對外通車,根據了解這座橋 面厚度加上橋墩和地基總長99公尺,相當於33層樓高,這也是全台最高的大橋,對霧台居 民來說以後進出霧台更加方便,通車後勢必將帶動地方觀光商機。 3年前八八風災,無情土石流將台24縣伊拉橋整個地基淘空,造成橋樑損毀,無力撐住橋 面,整個崩塌,公路總局斥資7億元,經過1023天每天派人施工搭建,全新的「霧台谷川 大橋」,現在它即將在國人面前展現史上最浩大工程。 仔細看這座霧台谷川大橋,上方橋厚達5.6公尺,光是橋墩就高達74.5公尺,再加上下方 看不見的地基19公尺,總長99公尺,成為目前全台最高墩柱橋,橋樑相當於33層樓高。交 通部公路總局段長陳永興:「開挖是最困難的,因為深基礎的開挖,裡面隱藏的因素很多 ,伏流水、湧沙。」 新建霧台谷川大橋,原本霧台對外交通中斷形成孤島,公路總局緊急修復,現在已經完工 ,原本伊拉橋長53.5公尺,霧台谷川大橋長達654公尺,不僅橋長贏過全台各大重要大橋 ,就連橋墩高度99公尺更是,遠遠超越五楊46公尺,北宜67公尺,和國道三號30公尺高度 。 陳永興:「霧台鄉以後,他對外可以永遠免除變成孤島的命運。」 交通部不諱言,週六即將通車的霧台谷川大橋,通車後勢必吸引遊客前往觀光,帶動商機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92.72

10/02 07:36, , 1F
10/02 07:36, 1F


10/02 10:47, , 3F
看到谷川我第一個想到的竟是好久以前的日本國鐵特急
10/02 10:47, 3F

10/02 10:47, , 4F
"たにがわ"... orz
10/02 10:47, 4F

10/02 10:50, , 5F
好期待好期待
10/02 10:50, 5F

10/02 11:42, , 6F
不過更深山的地方則打算不再修路了~ 應該是想要將人口集中
10/02 11:42, 6F

10/02 11:43, , 7F
霧台聚落鄉對來說比較安全,只要路不要斷就好~
10/02 11:43, 7F

10/02 11:55, , 8F
這座橋是在三德檢查哨更後面??
10/02 11:55, 8F

10/02 13:43, , 9F
國道六號的最高橋墩要被比下去了~
10/02 13:43, 9F

10/02 14:15, , 10F
現在霧台也全部清空了...變成地滑區
10/02 14:15, 10F

10/02 14:38, , 11F
在檢查哨後面 檢查哨還是在三地門內
10/02 14:38, 11F

10/02 15:06, , 12F
有時覺得很無奈,舊部落沒事,結果搬遷下來新部落一個個被埋~
10/02 15:06, 12F

10/02 15:09, , 13F
於是結果最後搬到山下,都回不去了~ 還是耆老有智慧...
10/02 15:09, 13F

10/02 15:11, , 14F
但當時的日本和之後的民國,政府叫你搬也不得不搬...
10/02 15:11, 14F

10/02 15:15, , 15F
還有霧台是鄉公所所在地,如果路不通就要廢鄉很麻煩...
10/02 15:15, 15F

10/02 15:54, , 16F
檢查哨後面??所以一般人沒有持入山證不能進去嗎?
10/02 15:54, 16F

10/02 15:55, , 17F
不過近年山地土石崩落很嚴重 可能這高度不久就越來越低了
10/02 15:55, 17F

10/02 16:32, , 18F
入山證很好辦一下就可辦好,這在檢查哨後面沒錯
10/02 16:32, 18F

10/02 16:32, , 19F
照片中橋底下的那些房子就是伊拉(谷川)部落
10/02 16:32, 19F

10/02 16:32, , 20F
進霧台第一個會碰到的部落
10/02 16:32, 20F

10/02 17:21, , 21F
新南橫啊(遠目)
10/02 17:21, 21F

10/02 17:26, , 22F
好像比桃園大漢橋橋面還高:p 新的彈跳地點? XD
10/02 17:26, 22F

10/02 17:56, , 23F
新南橫... 公路幫有人PO霧台到阿禮路況,看過覺得回歸自然吧~
10/02 17:56, 23F

10/02 18:11, , 24F
新南橫早就解編了不是嗎XD 只能期待198了...
10/02 18:11, 24F

10/02 18:11, , 25F
還是198也解編了???
10/02 18:11, 25F

10/02 18:11, , 26F
原來是伊拉橋 有去過
10/02 18:11, 26F

10/02 19:56, , 27F
以工程師觀點看來很不經濟的一座橋 OTZ
10/02 19:56, 27F

10/02 19:57, , 28F
不過的確是亟需的,而且在時程壓力下的確只能做這種設計
10/02 19:57, 28F

10/02 19:58, , 29F
舊部落沒事除了選址問題之外,還有開發強度的問題
10/02 19:58, 29F

10/02 19:58, , 30F
更重要的是當年政府的主要考量恐怕是為了控制部落不造反
10/02 19:58, 30F

10/02 20:01, , 31F
把部落遷到道路附近,軍警就近控制,順便幫忙養路
10/02 20:01, 31F

10/02 20:12, , 32F
而道路也是便於國家控制力深入(軍警教師移防、火炮進入)
10/02 20:12, 32F

10/02 20:12, , 33F
可以請Lxr大大提供那篇文章的網址嗎?
10/02 20:12, 33F

10/02 20:17, , 34F
不知道有沒有通車典禮
10/02 20:17, 34F

10/02 20:21, , 35F
http://goo.gl/XlNHBr 10/5有通車典禮
10/02 20:21, 35F

10/02 20:23, , 36F
還有興建的影片
10/02 20:23, 36F

10/02 20:29, , 37F
哭哭,沒說幾點
10/02 20:29, 37F

10/02 21:04, , 38F
可是我看Google今年初的街景 霧臺到阿禮還好啊
10/02 21:04, 38F

10/02 21:16, , 39F
facebook 公路邦園地 最新的文章留言有照片~
10/02 21:16, 39F

10/02 21:18, , 40F
因為是facebook 所以網址方才沒放上來 http://ppt.cc/fCUY
10/02 21:18, 40F

10/02 21:32, , 41F
多謝,我找個時間開車用行車紀錄器去拍全程好了
10/02 21:32, 41F

10/02 21:33, , 42F
Lxr大連結是2012年的 還比Google街景舊耶...
10/02 21:33, 42F

10/02 21:34, , 43F
那有可能逆搬遷回較高的舊聚落嗎?
10/02 21:34, 43F

10/02 21:42, , 44F
近乎不可能,只會往山下遷,畢竟住得安全,行也不安全
10/02 21:42, 44F

10/02 21:42, , 45F
而且從山腳開車進阿禮遠道你會想哭
10/02 21:42, 45F

10/02 21:43, , 46F
以現代來說,都市化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10/02 21:43, 46F

10/02 21:43, , 47F
雖然舊聚落的荒廢真的令人感到可惜啦...
10/02 21:43, 47F

10/02 22:15, , 48F
如果當年日本和國府沒有執行部落遷移政策,可能今天會多
10/02 22:15, 48F

10/02 22:16, , 49F
好幾條橫貫省道XD
10/02 22:16, 49F

10/02 22:21, , 50F
肯定會有一堆不知名的產業道路橫貫東西XD
10/02 22:21, 50F

10/03 02:40, , 51F
但是還有其他方式,例如將人口集中在山區安全的廣大平台上~
10/03 02:40, 51F

10/03 02:42, , 52F
這樣離原來部落和離山下都不會太遠,日治和民國時期的遷移政策
10/03 02:42, 52F

10/03 02:43, , 53F
基本上是將原住民部落,遷到離河床較近,公路容易開通的地方。
10/03 02:43, 53F

10/03 02:44, , 54F
但河階地只要遇到土石流或百年一遇的洪水,再加上山坡地開發
10/03 02:44, 54F

10/03 02:46, , 55F
根本就像是執行滅村滅族的集中營,反而沒以前居住的平台安全
10/03 02:46, 55F

10/03 02:47, , 56F
而在山區有些平台其實不小,足以供一個中小型聚落的發展~
10/03 02:47, 56F

10/03 04:32, , 57F
延續Lxr的話題,實際上將原民村下遷河邊,的確也是為了方便
10/03 04:32, 57F

10/03 04:33, , 58F
同化/控制他們,也可以說是種『消滅』就是了。
10/03 04:33, 58F

10/03 08:54, , 59F
L大所謂的山區平台,很經典的案例就是廬山部落
10/03 08:54, 59F

10/03 12:17, , 60F
可是像廬山這種條件的地方並不好找
10/03 12:17, 60F

10/03 12:49, , 61F
廬山其實狀況不好,一直有在動,不曉得甚麼時候會垮
10/03 12:49, 61F

10/03 12:50, , 62F
如果舊部落沒搬遷但照用現在的開墾方式的話,還是危險
10/03 12:50, 62F

10/03 12:52, , 63F
後來想人本來就是會不斷搬遷以應付自然災害的動物(?)
10/03 12:52, 63F

10/03 12:53, , 64F
舊部落也不見得安全,只是近期而言(幾十年到幾百年)是災
10/03 12:53, 64F

10/03 12:55, , 65F
較輕的區域所以定居,但仍有警覺災害發生的經驗和應變法
10/03 12:55, 65F

10/03 13:01, , 66F
只不過「災難總在被遺忘之後才造訪」
10/03 13:01, 66F

10/03 20:02, , 67F
同意~ 不過如果是百年一遇的那種災害,要預警也很難啊...
10/03 20:02, 67F

10/03 20:13, , 68F
而且如果照用現在的開墾方式,即使到平地也是會有其他問題...
10/03 20:13, 68F

10/03 20:15, , 69F
所以得三管齊下,適合的山區平台+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有限度開發
10/03 20:15, 69F

10/04 18:18, , 70F
剛剛貼給朋友看,靈光一閃過:包商怎麼沒來設計個小觀景台
10/04 18:18, 70F

10/04 18:19, , 71F
在橋中間? 超級霸高,超級喜歡霧台鄉 促進觀光XD~
10/04 18:19, 71F

10/04 18:19, , 72F
橋下就是大家幾乎都在新聞聽過的"伊拉便橋"了吧?
10/04 18:19, 72F

10/06 07:13, , 73F
上次去台26 在到阿禮前2公里處有個大崩壁 差點被雨水
10/06 07:13, 73F

10/06 07:14, , 74F
帶下來的土石流給K中 超級危險 聽說阿禮沒住人了?
10/06 07:14, 74F

10/06 16:50, , 75F
樓上,是台24唷~還有阿禮尚有四戶
10/06 16:50, 75F

10/06 20:38, , 76F
剩四戶呀…
10/06 20:38, 76F

10/07 00:09, , 77F
附帶一提,大社剩六戶。房子這麼多都沒人,晚上怪恐怖的
10/07 00:09, 77F

10/07 04:13, , 78F
這四戶都遷出後,我想台24終點就到霧台岩坂巷了
10/07 04:13, 78F

10/07 04:13, , 79F
畢竟這路不向台8、台14、丹大有保線需求
10/07 04:13, 79F

10/07 08:47, , 80F
好可惜啊
10/07 08:47, 80F

10/08 00:55, , 81F
最新資訊:政府承諾到阿禮的最後五公里會保持安全暢通
10/08 00:55, 81F

10/08 00:55, , 82F
但不會大修
10/08 00:55, 82F

10/08 08:15, , 83F
吉露~阿禮會編入便道,掛便道牌,維持通車
10/08 08:15, 83F

10/12 02:11, , 84F
感謝指正 聽那邊的警察說 那五公里主要是農車在出入
10/12 02:11, 84F

10/12 02:12, , 85F
阿禮那邊好像有種植一些經濟作物的樣子?
10/12 02:12, 85F
文章代碼(AID): #1IIngpzu (Road)
文章代碼(AID): #1IIngpzu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