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9合1之後的社會運動方向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山風)時間9年前 (2014/12/04 02:01), 9年前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現在選舉結果也許達到滿意的程度.但是回顧陳水扁前總統執政前時期. : 社會運動風氣好像就減少.能見度變少.那以後各團體會走如何的道路去監督政府? : 希望可以聽聽板友的意見. 2000年到2008年之間,社會運動經歷了很大的挫敗。一方面原本的戰友進入政府,帶走了 大量的人才與資源;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在執政後轉趨保守,讓許多社運團體倍感挫折。 當時很多社運團體對民進黨政府的抗議都變的有氣無力,默默的接受,然後在物質條件( 捐款減少與人員流失)與精神條件(議題熱度)雙雙萎縮之下泡沫化;或者走向極端,認 為遭到民進黨的背叛,從此不信任政治。 現在的情況跟當初2000年民進黨執政當然不完全一樣,但是有些部分仍然可以類比參考。 然後從不同的條件之中思考未來的出路。 吳介民2002年寫的這篇論文【解除克勞塞維茲的魔咒:分析當前社會改革運動的困境】, 試著去處理當時的一個現象: ......這篇論文嘗試解釋,在後美麗島時代的反對運動中,為什麼一些重要的社 會性與階級性的議題在早期被提出,而能夠進入政治鬥爭的場域,但是在民主化 的階段,尤其是政權轉移之後,卻大都被忽略,甚至排除於改革議程之外? 在文中,吳介民借用了克勞賽維茲的理論,分析台灣在2000年以前的社會運動,他提出這 樣的看法: ......「反對運動者從事社會運動,是為了反抗政治上的專制獨裁」,這是前文 分析架構中命題 的要義:政治是核心的戰場,是整體的,是最終的目標;社運則 是政治手段的延伸,是政治運動的外延戰場,是沒有「自主性」的。 ......早在1983年和1985年兩次選舉的「黨外中央後援會共同政見」,就已經清 晰表露這個內涵。兩次共同政見的第一條,都是「台灣前途,應由台灣的全體住 民共同決定」。其他的條文則圍繞著建立一個現代化的民主憲政體制,而關於保 障農漁民、勞工等經濟弱勢階級的權益,則像是陪襯的次要條文。 這部分跟2008年一月的另外一篇文章【挺綠挺到家破人亡】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還是期待左派運動再起,但現在找不到著力點......民進黨只想建立新的現代 化國家,從沒說過要照顧底層群眾。 所以,吳介民認為,在2000年之前的社會運動是政治運動的手段之一,是因為黨外跟國民 黨在體制內一定玩不贏,所以才在街頭開闢新戰場,因此才會在取得政權之後對社運團體 主張的種種改革退縮。 社會運動的議題,對於許多運動者來說,只是政治戰場的延長,是威權時代不得 不然的策略選擇,因為跟國民黨玩體制內的遊戲,永遠沒有獲勝的機會。民主化 意味著運動者原初的政治旨趣,出現了實踐的可能性。一個開放的政治空間,將 召喚運動者歸返政治領域。反對運動者如今沒有必要和國民黨進行易地談判。 吳介民指出,這種「運動為政治服務」的邏輯,不只存在於民進黨本身,也存在於當時的 社運團體心中。大家可以捫心自問,你我心中現在一定也有類似的想法。 我們也可以向沒有進入執政團隊的反核領導人士提出類似的質疑:如果反核本身 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議題,那麼為什麼在陳水扁總統立場搖擺時,沒有即 時站出來堅持其反核主張? 一個很可能的解釋是,這些運動領導人自己陷入克勞塞維茲行動邏輯的泥淖。民 進黨政治權力的鞏固,其重要性高過了社會議題;換言之,進步的社會議題並沒 有相對不可妥協的自主地位。 換言之,社運團體面對原先黨外勢力的驟然執政,也一時之間陷入了迷惘之中。沒有辦法 及時調整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的轉變大概可以這樣理解: 2000年之前的政治陣營是民間反抗國家的二維結構 「黨國(國民黨+國家機器)/民間(民進黨+社運團體)」 2000年之後,政治社會隨著親民黨、台聯黨陸續出現而日益充實。最後形成了比 較正常的三維結構 「國家機器/政治社會(各個政黨)/民間」 所以說社運團體在政黨輪替之後並無法適應新的政治結構,無法停止把民進黨視為自己人 。其實民進黨也是如此,比如說他們還是會習慣找社運團體替自己的政策背書,不過在此 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小結: 2000年之前,兩人是男女朋友的關係,但是男生清楚女生只是讓自己打砲發洩用 ;女生被牽著鼻子走,但一相情願的相信男生會愛她,甚至還反過來幫男生說話 ,認為男生這樣做是對的。 2000年之後,男生跟一個千金大小姐訂婚了,兩人分手。但是女生之前自我洗腦 太嚴重,沒有辦法對男生提出精準的指控,仍然試圖幫男生說話「他家裡很窮阿 ,需要這筆錢」。 OK,所以可以確定2000年之後社會運動的消沉有兩個原因,第一,社運團體無法及時轉換 自身處境,「環境變了,腦袋一時之間換不過來」;第二,沒有堅持自己議題的重要性, 過度看重民進黨的勝選(當時幾乎年年有選舉)。 而最後就是導致社運部門的泡沫化,2000年到2008年間的社運不論是批判性或是活力都不 如以往。 部分的社運團體也因此對政治採取了極端不信任的立場。少數試圖自創黨派的社運團體, 比如說火盟、綠黨等,在這段期間一直都無法在第一部門中有所斬獲,運作模式還是更接 近一般第三部門的團體。 另外也有一些社運團體在適應情勢之後,得以放下跟民進黨的夥伴關係,轉而跟其他政治 人物結盟,甚至自立黨派。比如說國民黨籍的丁守中就被認為在動保、勞工等議題上對社 運較為友善,工運出身的楊偉中也加入國民黨。 這部分其實反倒是證明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正常化過程,也可以說是國民黨正常化的過程 。國民黨首次失去政權之後無法靠法統、黨產來維持統治,而試著像個民主國家政黨一樣 吸納民間意見來強化自身的統治正當性。 那這一切在2014-2016會發生嗎?大家可以試著從以上兩個條件來分析。我自己是認為不會 ,因為2008年之後的社運不再像2000年之前那樣跟民進黨緊密依存,反而對民進黨有深刻 的戒心。因此即使民進黨在2016勝選,也不至於像之前那樣失去監督的力道。 與此同時,民進黨也正在轉型成一個正常的政黨,可以釐清社運團體跟政黨部門之間的界 線。知道自己是要負責「聽」跟「做」,民間部門負責「說」。同時民進黨也已經擁有了 更加健全的智庫,有能力當政策上、議題上的領導者。這部分我們從小英最近的談話就可 以看出來。 先寫到這裡,明天我會延續這篇文章的架構,試著對當前社運部門/政治部門的關係做更 清楚的分析。 參考資料: 1. 吳介民2002【解除克勞塞維茲的魔咒:分析當前社會改革運動的困境】 http://ppt.cc/1IX4 2. 黃泰山2008【挺綠挺到家破人亡】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4830 3. 2014/12/03 民主進步黨第十六屆第十五次中常會新聞稿 http://ppt.cc/mPb9 -- 「值得驚訝的不是飛機在天上飛,而是人的雙腳可以穩穩站在地上」 -(鴻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5.210.6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17629679.A.144.html ※ 編輯: iamalam2005 (140.125.210.60), 12/04/2014 02:05:33

12/04 02:14, , 1F
推分享
12/04 02:14, 1F

12/04 07:14, , 2F
12/04 07:14, 2F

12/04 10:36, , 3F
真是有深度的討論這個問題
12/04 10:36, 3F

12/04 11:17, , 4F
丁守中較為友善,但只是個黨意放置機。楊偉中……
12/04 11:17, 4F

12/04 11:18, , 5F
社運和民進黨的部份同意,國民黨的部份…笑話?
12/04 11:18, 5F

12/04 11:20, , 6F
重點不是楊偉中本人,而是國民黨從不聽到聽的過程
12/04 11:20, 6F

12/04 11:21, , 7F
不過這部分我確實沒有寫的很清楚,下午補強
12/04 11:21, 7F

12/04 12:16, , 8F
楊偉中,笑死我了:)
12/04 12:16, 8F
文章代碼(AID): #1KVq_l54 (PublicIssu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Vq_l54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