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高中數學降必修 院士批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幽靈司書)時間10年前 (2014/06/06 03:52), 10年前編輯推噓7(7022)
留言29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數學是科技的根本,是是,連這件事情都還要擔心真是辛苦了。數學不好唸理工會 爆掉,我們都知道嘛。工程數學一二三四五修連暑假都修下去又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科技的根本和數學能力有建立在高中課綱的基礎上嗎?只要看看科學研發 產出量高的大學,看看那些研究生是念哪些高中的,大概就能看出來。 沒有。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兩次。沒有。因為那些高中教的數學難度,老實說,根 本無視課綱嘛,某些班級還無視學分數呢。(兩手一攤+甜笑) 至於剩下的?他們當然讀不懂啊,要是台灣的高中數學是一般15~17歲的人讀得懂 或者有辦法讓他們讀懂的東西,指考數學的均標應該有70分好不好! 然後這些讀不懂的人當然不會去自找麻煩找個跟「科技研發」四個字距離半光年以 內的工作啊。科技研發相關的事情到底佔了全部工作機會的百分之幾?這些活在中 研院裡面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有了科技研發是一般程度的高中生以後很可能會幹的事 情的幻覺?從三十年前開始?那時候多少人要適用高中課綱(提示:某個3:7的比例) 現在多少人要適用12年國教的課綱? 別鬧了好嗎?論學術這些呆在中研院和頂尖大學、接觸最聰明的研究生的人絕對是 專業中的專業。但是問這些人對一般學生和一般的教育現場的概念,要不要去乾脆 去問連勝文他覺得一個月應該要多少錢才夠花? 好了,酸完了,也該稍微說點認真的。 十幾年了,國中和高中的課綱一改再改。以我稍微熟悉的,數學和自然教育的部分 改的從來只是一些零零落落的細節,和考試題目的難度。實質的教學內容,從國立 編譯館的年代開始,五十年如一日。 第一次拿起高三的微積分講義,看的是離今天二十幾年前的內容。101課綱微積分 復辟,和當時的課本,幾乎沒有實質內容上的差異。 二十幾年前,那是什麼樣的年代?教改的聲音沉寂的年代、高中高職還是3:7的年 代、實質而無情地把學生的未來在高中聯考的夏天劃定的年代。 那個年代,或更早,訂立當時所用的課綱的年代,中學科學課程的目的,當然不是 要普及科學教育,而是要最有效率地篩選、栽培前5%,甚至更少的學生,培養他們 成為科學研發的人才。有95%的人唸不懂高中數學沒關係,國家要的、願意投注資 源的,只是剩下那5%能唸懂的。 這個目的算是很確實地達成了。今天的台灣有一批中堅的科學人才,為沒有自然 資源的這個島,確立了研發的命脈。 但是整個社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當有超過一半的人在教育中實質地被「篩選掉 」,因為跟不上過度困難的課程而脫落,這些人所受的教育,連同教育所能提供這 些人的,普遍、社會意義上的「適應能力」,就實質停止在那個時間點。 舉個例子吧。二十多年前高職商科所謂的一技之長還包括打字。甚至還說,「學好 打字就有工作。」二十多年後的現在,這句話活生生地變成了潛在的、四十多歲的 中年失業。 而擠過越來越小的篩網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一面倒向專業技能的教育讓他們的眼 界僅僅比被拋在篩網後的好一些。這樣的一群人,構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中產階 級樣貌:對政治冷漠犬儒,間接成為越來越壞的現狀的幫兇、對貧富差距和經濟的 未來無能分析,只能焦慮地隨著政府口中的Z>B起舞、對他人的處境和痛苦無從理 解,只能恐慌地試圖排除所有異己。 今天我們在這個板所討論、企劃、試圖面對的,有一部分是當年這個為了生產一顆 顆或高級或低級螺絲釘的教育體制帶給我們、帶給這個島的的,歷史共業。 這是我們今天還想要繼續付出的代價嗎? 更何況,繼續付出這樣的代價,還不一定對院士大人們(可能還有不少鄉民?)所焦 慮的「科學競爭力」有所幫助。 現在在高中的教育現場,能夠真正學懂課本中的數理化的,不到5%都算是樂觀到爆 炸的估計。往下的四五成,「學到」的是深刻的理科恐懼症。再往下,選擇高職體 系的,則往往在國中就已經從這套理科教育中脫落。 擺明的事實是:以幾十年前的螺絲釘邏輯編排的教學內容,顯然太難了。 很不幸的是,當這樣的課程實施了幾十年,聯考也考了這些東西幾十年之後,我們 對高中的數學和自然科學教育應該要有的深度,就只能想像到這些了。我們甚至不 知道「高中不教這些東西要怎麼辦」,因為「大學銜接不上」。 可是,為什麼這些東西不能拿到大學去教? 念過微積分原文書的,還記得那些書怎麼在向量微積分的章節前面花了好大一個篇 幅講解向量?念過線性代數的,記不記得書裡面連空間幾何都要從頭教?大部分的 情況下,學生根本沒有注意,因為那些章節自然是教授預設學生早就學會跳過不教 的章節。為了拼期末考在唸書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 翻開任何一本基礎,甚至中等的大學英文教科書,都可以看到書中有一些篇幅,儼 然是在說一些「很基本」,基本到台灣高中就在教的東西。這表示,教科書的編寫 者並不認為那些是一個高中畢業生應該要有的先備知識,而是大學在教的。使用這 些書的大學也為了教這些,準備了相當紮實的基礎課程,甚至是銜接課程。 雜談:美國的高中畢業生應該懂到什麼程度?可以參考天下文化出版,《微積分之 倚天寶劍》前言部分,三位作者認為修微積分之前應該要有的代數能力。 但這一切在螺絲釘邏輯下,都變成作為「大學預科」的高中想要教的東西。 16~18歲,正是高階認知能力和抽象能力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進行高度抽象的 學習,除了有效率地找出認知發展頂尖的,「天才」以外,沒有別的建設性。 於是台灣的學生花了高中三年,硬吃著對還沒長齊的腦袋太過困難的觀念,為了考 試寫了許多瑣碎的題目,最後只不過念了半本普物、半本普化、1/4本線性代數、 1/4本微積分、1/4本離散數學,還都是幾乎不能用微積分的語言討論的自我限縮版 。這一切甚至不是「有效率的教育」,只是「有效率的篩選」。 我們還要堅持這個不僅代價巨大、還沒有效率的教育邏輯嗎? 今天已是2014年,當我們討論「12年國民教育」,理論上應該正視以前我們付出的 、由在各種意義上放棄太多所造成的代價。當我們重新檢視高等教育,理論上也該 正視現在這個系統下,學習上的效率低落和排擠效應。 如果我們要將國民教育重新定位為十二年,那,這一切的專業,也許都該拿到大學 去、讓能夠且有意願學習科學和工程的人研讀。釋放出來的教學空間,應該放進對 「全部人」而言更重要的,在各個領域,包括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該有的基本知 識架構和判讀能力。更重要的是,不能讓高達八成以上的學生,在六年的中學中逐 次脫落,以至於放棄學習,連這些基本的知識都付之闕如。 這是我們談「教育」兩個字時,應該想到的。關於這兩個字對於所有人,而不是那 頂尖1%,的意義。──那頂尖1%的人,無論如何,該讓我們擔心的都不是他們的學 習。 ※ 引述《forevergood (PTT黨~黨工)》之銘言: : 中央研究院九十三位院士連署反對教育部十二年國教總綱草案降低高中生數學必修學分。 : 連署的院士指出,數學是科技的根本,降低必修時數將讓台灣國際競爭力下降,製造更多 : 的「廉價勞工」及「22K」。 : 但教育部表示,現行「九九課綱」高中數學必修為十六學分,十二年國教總綱草案「必修 : 」雖然減為十二學分,但數學還有「必選」四學分,必修加必選仍是十六學分,畢業門檻 : 不變。 : 連署者包括丘成桐、李遠哲、刁錦寰、余英時、許倬雲、吳成文等數理、人文領域院士, : 反對高中數學從過去必修十六學分調降為必修十二學分。他們昨天舉行記者會,對十二年 : 國教數學課程提出「給政府的建議信」。 : 院士批評政府竟允許學生「不學數學」,降低必修課時數,改成選修,讓原本認為數學困 : 難的學生不再選修數學,放棄學習的機會,也讓台灣失去國際科技競爭力。 : 信中提出四項主張:每位高中生從高一到高三每學期都要必修數學四學分;高中數學課程 : 要規畫兩套課程綱要,供不同性向學生選擇;小學和國中每天應有一堂數學課;國家應積 : 極建立長久性師資再訓練制度。 : 中研院院士、台大數學系教授林長壽說,數學不只是知識,更是訓練學生邏輯思考、推理 : 方法的重要課程,這項錯誤政策將嚴重毀滅台灣未來人才命脈。 : 林長壽指出,世界各國近年愈重視數學課程,但台灣高中生數學必修只到高二,與國際潮 : 流背道而馳。 : 院士丘成桐說,當他得知台灣中學教育要縮短數學時數,「我嚇了一大跳」,台灣教改這 : 樣下去,未來恐怕無法培育高科技人才,甚至把國家的前途都賠掉了。 : 丘成桐說,在哈佛大學教書二十幾年,深知數學優秀的年輕人,都是靠國、高中念書到半 : 夜一點累積的成績,絕沒有「輕鬆學習」這事;數學若改為選修,大家一定會避免選修數 : 學,基礎能力將落後先進國家。 : 教育部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范信賢表示,未來高中生除了必修必選十六學分外 : ,選擇理工農(自然組)的學生還要再選修數甲八學分,總選修數達二十四學分,比現行 : 還多。 :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2181&f_ART_ID=517490 : 關心一下教育, : 教育政策這樣改, : 那以後學生數學程度會下降。 : 真的有必要檢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146.6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1997930.A.29B.html

06/06 03:57, , 1F
藍色字太不明顯了 囧
06/06 03:57, 1F
※ 編輯: Xanphenir (111.251.146.65), 06/06/2014 04:01:08

06/06 04:05, , 2F
推,好文
06/06 04:05, 2F

06/06 04:41, , 3F
06/06 04:41, 3F

06/06 04:47, , 4F
我認為教育弄到這麼難不只篩選5%還有更深層的意涵
06/06 04:47, 4F

06/06 04:48, , 5F
清末民初被西方入侵,知識分子認為只是輸在歷史發展過程
06/06 04:48, 5F

06/06 04:49, , 6F
因而認為只要把西方公式抄一抄就好了
06/06 04:49, 6F

06/06 04:49, , 7F
人文社科那種用他們認為的中國文化取代
06/06 04:49, 7F

06/06 04:50, , 8F
目的就只是為了超英趕美的民族使命感
06/06 04:50, 8F

06/06 04:50, , 9F
著重點反而不是背後的思考邏輯思考方式
06/06 04:50, 9F

06/06 04:51, , 10F
因為他們看不到那塊
06/06 04:51, 10F

06/06 04:52, , 11F
在此之下,只要把書本弄得特別難,不管教法洽不恰當
06/06 04:52, 11F

06/06 04:52, , 12F
我覺得應該要結合學生為來要念什麼科系做通盤規劃
06/06 04:52, 12F

06/06 04:53, , 13F
之後再用機械式的訓練方式,就認為可以達到目的了
06/06 04:53, 13F

06/06 04:53, , 14F
那些院士其實不是只有反對數學變選修,還有物理等等
06/06 04:53, 14F

06/06 04:53, , 15F
人文社科以中華文化沙文主義取代,搞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06/06 04:53, 15F

06/06 04:55, , 16F
在這種狀況下,超英趕美被列為首要,恢復民族榮耀是次要
06/06 04:55, 16F

06/06 04:55, , 17F
當然整個公民教育就被犧牲了
06/06 04:55, 17F

06/06 05:04, , 18F
同意某些東西真的可以挪到大學來教,和所學結合
06/06 05:04, 18F

06/06 05:06, , 19F
淚推
06/06 05:06, 19F

06/06 05:07, , 20F
所以華人小孩贏在起跑點,卻死在半路上
06/06 05:07, 20F

06/06 05:08, , 21F
這套東西卻沒人可以動…或說有勇氣改動
06/06 05:08, 21F

06/06 05:53, , 22F
原po真的是稍微熟悉... 高中數學課綱改超多你居然不知道
06/06 05:53, 22F

06/06 05:55, , 23F
改的方向就像你說的改成自以為簡單但不想學的還是學不懂
06/06 05:55, 23F

06/06 05:55, , 24F
建議先去教學現場了解一下還有看一下現行課程大綱
06/06 05:55, 24F

06/06 05:57, , 25F
還有數學不只是理工人的事 是訓練一個人邏輯思考的學科
06/06 05:57, 25F

06/06 05:57, , 26F
不難想像原po應該不怎麼喜歡數學課orz
06/06 05:57, 26F

06/06 07:59, , 27F
專業超過我的守備範圍了,但是大家認真討論,推!
06/06 07:59, 27F

06/06 08:33, , 28F
課綱一改再改……也好,這樣我們這些被九年一貫、一綱多本、
06/06 08:33, 28F

06/06 08:33, , 29F
多元教育荼毒過的比較平衡
06/06 08:33, 29F
文章代碼(AID): #1JaCfgAR (PublicIssue)
文章代碼(AID): #1JaCfgAR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