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 再論「無為而治」

看板Policy作者 (第六天魔王暴君)時間13年前 (2011/07/27 14:43), 編輯推噓6(6014)
留言20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討論政府應該「無為而治」之前, 我認為有必要對「無為而治」充分的定義, 所謂的「無為」,指的是「不要以慾望驅使政策與行為」, 而所謂的「治」,指的是「達到某一種效率與秩序」 換言之,「無為而治」指的是, 政府應該避免「由慾望驅動」的政策手段破壞秩序,就能「達成效率與秩序」 也因此,「無為而治」從來都不是「政府啥都不去做」, 而是必須做「應該做的」,以及「不要任意破壞市場秩序」 簡言之,政府應該無妄為而非無作為,不能也不該混為一談 民眾都認為,政府要做任何政策之前,必須要有「錢」, 但是這有點搞錯了,政府做任何事之前,首先驅動的是「選票」, 有選票的地方政府就有辦法「硬擠出錢」,沒選票的地方就不會有錢, 換言之,政府認為人民重視什麼,那麼哪裡就有源源不絕的錢, 當然,哪裡就有「肥水」! 一般而言,財經部門與國防部門,是一個國家資源最多的部門, 其次是社會福利部門,至於法務、內政、環境等部門的資源就不會太多, 原因在於,國防部門是一個國家編制最大的公部門, 且訓練軍隊、設置軍事設施或添購軍備等支出,就十分龐大, 但是「浪費最多」的公部門也正是國防部 財經部門則是因為各國普遍「拼經濟」的態度,使該部門資源聚集很多,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任何事都是有「代價」的且「資金具替代性」(這部分後文再說明) 社會安全部門,則是近期各國較為重視的部門, 但是期間的浪費程度,並不遜於國防部門與財經部門 再來討論政府「三個主要融通」的方式: 第一是徵稅,這是「正常」且「較無後顧之憂」的融通手段, 也可以防止國家債務太高所導致的一連串危機,譬如通膨或匯損等, 但是,卻是一般人最討厭的方式,當然也是企業最討厭的 第二是舉債,這是政府最常用的融通手段, 只要政府支出大於收入而發生赤字,則用公債補足, 政府每年必須撥一些款項去支付公債的利息,甚至要舉新債去養舊債, 甚至,這些公債將變成未來租稅提升,甚至是政府支出的減少 第三是印鈔票,這是「不得已」方法的方法, 藉著擴張貨幣供給或緊縮銀根作利率調節,促進民間投資或減少債務支出, 但這樣將會使「債權人」與「民間儲蓄」損失更大, 也就是之前學者所提的「五鬼搬磚」 接著,我們討論「市場秩序」, 我認為「價格是唯一能夠『正確』反映市場資訊的訊號」, 但是前提是,市場沒有任何「人為干擾」,這干擾包含政府, 一個經濟體系下,民眾、廠商與政府是三個主要「個體」, 各自所追求的目標都有不同, 民眾是追求效用,這裡不用想太複雜或學術性,就是指民眾生活水準, 廠商是追求利潤,這應該不用過多說明,應該沒人反對吧! 重點是政府的「目標」是什麼? 有人說「公益最大」,有人說「稅收最大」,有人說「公共支出最大」, 到底誰說的是真的? 如果執政者要以選票當作考量, 當然會把「公共支出最大」當成政策目標, 這樣一來,政府總是會用財政赤字預算來表示自己有在做事, 至於是否會造成「接任者」的負擔則「非其所問」,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能會以「公益最大」為目標,但什麼叫做「公益」呢? 是高經濟成長?還是高消費成長?還是高社會安全支出? 於是往往變成各式各樣高支出的政策(但有另一種考量,容後再述) 最後的說法是「稅收極大」,基本上這根本不可能也無意義, 因為這只會讓民眾覺得,是政府在剝削人民,而非造福人民! 因此,我們幾乎可以認為政府目的是「選票」,至於上述目標都只是外表! 現在回過頭來討論之前我所提出的問題--政府「當為」與「不當為」, 基本上,政府每年能運用的資源(這裡以資金代替)有限, 但所要「施為」的「標的」很多,各個標的間是「替代關係」的, 換言之,就支出面上,政府把錢花在財經部門就要減少社會安全支出, 倘若政府又要提款支應之前舉債的款項,則每年總會有固定一筆的「利息支出」 也因此可以得出一條「政府預算限制式」: Σ各部門支出(包含移轉支出與消費支出)+ 上期公債利息支出 + 本期政府淨投資 = 總稅收(包含規費) + 本期舉債 + 上期投資利得(即一般資本利得) 上式等號左邊,公債利息支出幾乎是固定,唯一能變的是政府淨投資與各部門支出, 等號右邊,上期投資利得也是固定的,唯一能變的是總稅收與本期舉債, 但是,本期舉債會視「是否有赤字」而增列或減少, 所以整個政府預算所要決定的是:各部門支出、淨投資與稅收 一般而言,民眾是厭惡「課稅」的,故稅收「平均」而言也是恆常不變的, 也因此,政府預算就會針對各部門支出與淨投資了, 一旦,各部門支出或淨投資增加,則赤字上升,舉債增加,反之則減少, 在預算總額固定下,各部門之間的支出變化就會呈現「完全替代」, 那麼到底該「優先」支出何者呢?--這又有許多說法 有人說「社會淨效益最大」的,有人說「較為困頓」的, 如果是以「淨效益最大」的,那麼要以何種標準來看呢? 如果是以「較為困頓」,那麼又有什麼客觀可衡量的標準? 其次,若以前者為為目標,政府目前的支出到底要等多久才會見到成效呢? 若以後者為目標,政府到底要支出多少錢才能讓那些人真正的受到幫助? 再次,這一些支出到底是每期都要支付,還是只要支付一期而已? 倘若後繼者認為「沒必要」或「沒能力」繼續經營時,之前支出豈不是浪費? 而透過赤字舉債來支應這些支出,政府到底有沒有辦法籌措到對應的稅收? 再者,這些公債的利息支出或到期償還時,政府是否有足夠能力因應, 最後是,政府為了這些公債有沒有可能干涉「借貸市場」呢? 如此一來,倘若是以淨效益最大為目的,卻造成社會資源運用更加扭曲, 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樣的社會已經達到「最大公益」呢? 再想一個問題,倘若政府可以介入經濟體系運作,是否有「球員兼裁判」之嫌呢? 經濟學家海耶克認為,美國人不能期待聯準會有所作為, 因為聯準會根本是華爾街那些銀行家與大企業開的,這不無道理! 想想看,我國的國安基金在股票市場的操作; 再想想看,目前政府對於產業補貼真的是淨效益最大的嗎? 南韓的問題是當他們隨便倒一家,南韓就垮了四分之一, 看看北歐的諾其亞王國,他垮了的話那麼會發生怎樣的事呢? 況且南韓政商勾結情況遠比台灣嚴重的多,歷任政府領導人都出自商家,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的人會照顧底下的人民呢? 一個國家的發展,要依賴的是企業的「活性」與「彈性」, 目標應當是「供需均衡」,如此一來產業不會虧損,民眾生活才會真正提升, 社會安全支出與經濟發展是兩個「互斥」的支出, 但他們所帶來的效益卻是「非完全替代」的,也就是說兩者有互補關係, 我實在很難相信,政府能夠「正確判斷」哪個部門淨效益最大或需要多少支出, 也很難相信,政府干預市場機制是否真的能夠符合「長期效益」, 追求經濟成長本來就是要投資到高產出的部門上, 但減少貧富差距時,就會在市場運作的過程中減少生產效率, 而在低利率的社會中,民眾無法從「儲蓄利得」去累積其財富, 廠商又會因為這樣的低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反正最後政府會擦屁股 中產階級之所以減少,到底是因為政府作的太多,還是政府作的太少? 這個問題一直有所爭論卻幾無結論,但扭曲市場機制一定是減少的主因, 然而,我不想對扭曲市場是否政府所為發表更多的言論,上面的論述足矣, 一個政府無法透過法律與制度去使市場達成「效率」, 又無法提供「公平」的機會去累積民眾的財富, 而一味的提供補助,或者作一些「表項大過實質意義」的政策, 如何能夠讓民眾創造更多的財富呢? 「創新」在大企業與研究機關可作,「配置資源」透過「健全」的市場足矣, 那麼政府到底該做哪些工作呢? 還是我之前的主張-- 健全市場機制與訊號,建立現代化的法律與司法系統, 維護環境與增加公共衛生,增加人力投資,提升工作環境與社會安全機制 以及擴展外貿協定之類的事,就已經夠忙的了! 不要讓政府權力太大,因為政府權力越大,民眾權力越小,這是亙股不變的道理, 況且,沒教育小孩如何獨立的大人,是害了小孩成為生活白痴, 而沒教育民眾如何提升自己能力的政府,是害社會與民眾將來更痛苦而已 總而言之,政府有所當為,也有所不當為,端視政府與憲政的本質, 而非一味的造就一個「有是政府扛」的社會...當然這是我的淺見, 對於認為政府應該擴張權限的,那我只能尊重,但會堅持我的立場!! -- 心非菩提樹,心非明鏡台, 何必勤拂拭,難免惹塵埃                    -----暴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30.223

07/27 21:46, , 1F
落實到政策面上是什麼? 教育有保障預算比例,教育也是一堆人
07/27 21:46, 1F

07/27 21:46, , 2F
抱怨資源不足的,但難道教育的花費就都不「浪費」嗎?
07/27 21:46, 2F

07/27 21:47, , 3F
社福就不浪費嗎?讓放棄工作的人 再給他們點錢維持尊嚴 -- 比
07/27 21:47, 3F

07/27 21:48, , 4F
如說有點閒錢可以有尊嚴的性交易,這樣就不浪費嗎?
07/27 21:48, 4F

07/27 21:48, , 5F
所以說重點是各個政策,哪個有效、哪個值得推動、哪個浪費了
07/27 21:48, 5F

07/27 21:49, , 6F
怎麼改良不浪費,不做行不行? 本來的需求怎麼轉移或補償或犧
07/27 21:49, 6F

07/27 21:50, , 7F
牲掉也可以啊,要嗎?
07/27 21:50, 7F

07/27 21:51, , 8F
我覺得重要的是在這些各別政策的了解、研究、討論 而非想像
07/27 21:51, 8F

07/27 21:52, , 9F
「國政」為一個調節鈕、待我來一撥陰陽正乾坤 這樣去談些大方
07/27 21:52, 9F

07/27 21:52, , 10F
向或各案感慨; 像生育和幼教的各種補貼,也不見得都有效
07/27 21:52, 10F

07/27 21:53, , 11F
不各別討論開來,會變得很像在描述內心的信念 又變回資源爭奪
07/27 21:53, 11F

07/27 22:13, , 12F
把無為當有為做
07/27 22:13, 12F

07/28 14:25, , 13F
最了解無為的反而是外國人
07/28 14:25, 13F

07/28 14:26, , 14F
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就是無為精神的展現
07/28 14:26, 14F

07/28 14:27, , 15F
治大國若烹小鮮 就是不要亂翻 他自己會熟
07/28 14:27, 15F

07/28 14:28, , 16F
市場經濟就是實踐 "萬物將自化" 的精神和氣度
07/28 14:28, 16F

07/28 14:29, , 17F
反而中國自己把道丟到垃圾筒去了 玩儒皮法骨
07/28 14:29, 17F

07/28 14:31, , 18F
玩儒家的嘴炮治國 法家的嚴邢專制
07/28 14:31, 18F

07/30 00:21, , 19F
我的意思是,經濟層面上並非要政府去代替企業角色,
07/30 00:21, 19F

07/30 00:22, , 20F
因為,社會上每個人角色都有其定位,如此而已
07/30 00:22, 20F
文章代碼(AID): #1EBxEbsY (Policy)
文章代碼(AID): #1EBxEbs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