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TPP談判 美反問:台灣準備好了嗎

看板Policy作者 (GHOTBI監督,我要冠軍~)時間13年前 (2011/07/06 20:24), 編輯推噓18(18071)
留言8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你願意回去種田嗎? 還是你願意用自身的經濟利益去交換農業 還是你要買貴到死的貿易產品? 比較利益四個字就是基本觀念 ※ 引述《oodh (oodh)》之銘言: : 推 smartken:農業該開放就開放 = = 我好想噓下去... 07/06 19:37 -- 個人部落格 清水清水エスパルス、日本代表與J聯賽逐日新聞 http://blog.yam.com/houkofer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81.30

07/06 20:27, , 1F
板上都不是種田的 叫別人去做別的 別人家孩子死不完
07/06 20:27, 1F

07/06 20:29, , 2F
講這麼多比較利益爽的也是你不是種田的
07/06 20:29, 2F

07/06 20:31, , 3F
原新聞講的沒錯 我不覺得台灣的農業真的準備好面對開放
07/06 20:31, 3F

07/06 20:33, , 4F
我是在種啊(卑微)......
07/06 20:33, 4F

07/06 20:55, , 5F
種幾公斤才4換一支iphone
07/06 20:55, 5F

07/06 21:18, , 6F
200公斤白米不知道換不換得到?
07/06 21:18, 6F

07/06 21:25, , 7F
原來不種田做別的就會死不完啊....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07/06 21:25, 7F

07/06 21:25, , 8F
農村這麼多人口外移到都市赴死 怎麼沒有屍橫遍野?
07/06 21:25, 8F

07/06 21:29, , 9F
最近的公糧價比民間高,每公斤收購價26元http://0rz.tw/FrXOb
07/06 21:29, 9F

07/06 21:31, , 10F
連結裡提到一分地收割一千公斤(算高的了,且公價收購有配額)
07/06 21:31, 10F

07/06 21:36, , 11F
之前有文章看到台灣農戶平均一戶只有 0.8公頃以下的田,大約
07/06 21:36, 11F

07/06 21:37, , 12F
是8分田, 稻米北部兩穫南部三穫,算起來的話
07/06 21:37, 12F

07/06 21:39, , 13F
3*8*1000*25(賣價以25元計) =60萬 不計種苗、藥料、機具油料
07/06 21:39, 13F

07/06 21:41, , 14F
機具租借和貸款、農戶本身薪資、農忙僱人薪資、天災寒旱風險
07/06 21:41, 14F

07/06 21:43, , 15F
當然這是平均計算,台灣有很多農戶是只買三分田拿資格享福利
07/06 21:43, 15F

07/06 21:44, , 16F
的 -- 這也是農地整併的困境之一;如果有一公煩以上,年毛收
07/06 21:44, 16F

07/06 21:46, , 17F
到八十萬,或許還養得活一兩三口吧,反正鄉下物慾少些
07/06 21:46, 17F

07/06 21:47, , 18F
光是小孩要補習都嫌麻煩 -- 只是這樣又擔心他將來除了回來種
07/06 21:47, 18F

07/06 21:47, , 19F
田或在都市打工沒有好出路……
07/06 21:47, 19F

07/06 22:09, , 20F
一公頃年收可以到八十萬,只能說非常非常高估。台灣大
07/06 22:09, 20F

07/06 22:10, , 21F
多一年兩收,三收就高屏區,宜蘭只有一收。一分地慣行
07/06 22:10, 21F

07/06 22:11, , 22F
可以收到一千公斤應該不是常態,一公頃平均應該收七八
07/06 22:11, 22F

07/06 22:12, , 23F
千公斤左右,已經是不錯的,有機大致是慣行的一半到三
07/06 22:12, 23F

07/06 22:13, , 24F
分之二。收購價錢新聞稿也是高估,一般不會說一公斤收
07/06 22:13, 24F

07/06 22:15, , 25F
購價多少,我們習慣講一包(100斤)濕穀收購價多少。新
07/06 22:15, 25F

07/06 22:16, , 26F
聞稿說以往糧商收購價一包上千元,我記得很久都沒有了
07/06 22:16, 26F

07/06 22:16, , 27F
他會跟你說休耕也會賺
07/06 22:16, 27F

07/06 22:17, , 28F
吧?!現在有機的才有機會破千,慣行的不太可能。
07/06 22:17, 28F

07/06 22:20, , 29F
各位把休耕想得太好賺了,目前休耕最高是一公頃八萬,
07/06 22:20, 29F

07/06 22:20, , 30F
一年,其實應該算兩期,兩期必須要種植綠肥作物,打田
07/06 22:20, 30F

07/06 22:22, , 31F
田要不要錢?要。綠肥種子要不要錢?要。實收可能只有
07/06 22:22, 31F

07/06 22:23, , 32F
四萬到五萬。要不是收購價低,或是農夫沒辦法自產自銷
07/06 22:23, 32F

07/06 22:23, , 33F
誰會想領休耕補助?
07/06 22:23, 33F

07/06 22:25, , 34F
如果對比oodh大最理想的一公頃八十萬年收,再怎麼扣成
07/06 22:25, 34F

07/06 22:25, , 35F
本,種都還是比較划算!
07/06 22:25, 35F

07/06 23:40, , 36F
救了農業,中小企業要不要也來一下?傳產也順便?
07/06 23:40, 36F

07/06 23:46, , 37F
又不想高稅,也要健保,然後政府債台高築也沒差是吧
07/06 23:46, 37F

07/06 23:47, , 38F
到時候匯損,我相信農業更受害....
07/06 23:47, 38F

07/06 23:47, , 39F
樓上這個回答滿跳針的...
07/06 23:47, 39F

07/07 00:03, , 40F
推論農作實收比我算得低只會證明叫他們改作別的是救了他們
07/07 00:03, 40F

07/07 00:06, , 41F
叫勞工改行作別的不等於失業,叫冰店改賣別的也不等於空著店
07/07 00:06, 41F

07/07 00:06, , 42F
面,不知道叫農夫改行做別的為什麼L大就只想得到休耕領補助
07/07 00:06, 42F

07/07 00:07, , 43F
地還是他的來蓋別墅、賣來搞集村農社,改行進口農作做加工
07/07 00:07, 43F

07/07 00:08, , 44F
台灣各產業在升級的時候,移向產業鏈其他端、不再生產而是進
07/07 00:08, 44F

07/07 00:08, , 45F
品原料零件的有,改供應設計、專利的有,連養殖漁業都可以轉
07/07 00:08, 45F

07/07 00:10, , 46F
作漁苗了,農業用地被允許蓋樓蓋加工廠農業改賣種苗、改賣農
07/07 00:10, 46F

07/07 00:10, , 47F
法專利、提供品檢品牌,把競爭優勢從「好山好水」變成智財品
07/07 00:10, 47F

07/07 00:12, , 48F
質和形銷形像 有很多路走,休耕補助就當多領的好了
07/07 00:12, 48F

07/07 00:14, , 49F
你的人是你的,你的地也還是你的 向年輕人吸收knowhow來產業
07/07 00:14, 49F

07/07 00:14, , 50F
轉型是每個夕陽產業都要面對的,像紡織,現在台灣的紡織業已
07/07 00:14, 50F

07/07 00:15, , 51F
經不是以量大、女工便宜取勝了,活下來的不是自營設計品牌,
07/07 00:15, 51F

07/07 00:17, , 52F
就是走機能化纖,大家都這樣,永遠領補助不是辦法
07/07 00:17, 52F

07/07 00:17, , 53F
要真的轉型不了,就把地賣了換現今、換股份;把資源給找到新
07/07 00:17, 53F

07/07 00:19, , 54F
農產業模式的人搞、不然就等做起來的人帶,但那樣賺飽飽的一
07/07 00:19, 54F

07/07 00:19, , 55F
定仍然不是你就是了
07/07 00:19, 55F

07/07 02:59, , 56F
什麼都要救,沒有競爭力了為什麼還要大家繳稅補貼??
07/07 02:59, 56F

07/07 08:29, , 57F
最近台中太平有荔枝農遭偷荔枝若干 荔枝農要求和解金2萬
07/07 08:29, 57F

07/07 08:30, , 58F
7/7報紙 蕉農木瓜農埋怨產地價太低 巿價偏偏又沒啥波動
07/07 08:30, 58F

07/07 08:31, , 59F
我家種田的 我問過我爸 : 要不要把自家菜親自拿去街頭賣?
07/07 08:31, 59F

07/07 08:31, , 60F
我爸說不要 太累了 多賺不了幾個錢...........
07/07 08:31, 60F

07/07 08:32, , 61F
我就很納悶 為什麼農民不願意親自賣巿價,而要拿產地價?
07/07 08:32, 61F

07/07 08:33, , 62F
然後埋怨產地到街頭店面的運輸 分裝 店電水電販賣人工
07/07 08:33, 62F

07/07 08:33, , 63F
會給別人賺太多? 偏偏親自下去賺又嫌太累賺不了幾個錢?
07/07 08:33, 63F

07/07 08:34, , 64F
這種無視商業分工機制與他人付出的心態極為要不得
07/07 08:34, 64F

07/07 08:35, , 65F
我想我還是支持農業開放好了 讓該退休的老農退休
07/07 08:35, 65F

07/07 13:40, , 66F
我想o大是不是看錯我的推文,我沒有說領休耕補助吧?
07/07 13:40, 66F

07/07 13:41, , 67F
我只是回覆板友領休耕補助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多,我在
07/07 13:41, 67F

07/07 13:41, , 68F
種小麥那篇也說了,我並不支持補助農業,因為這樣會造
07/07 13:41, 68F

07/07 13:42, , 69F
老農不願意求新求變,也有人說人都老了,你要他變什麼
07/07 13:42, 69F

07/07 13:43, , 70F
這樣說也沒錯。我並不是一開始就從農,我也是在台北當
07/07 13:43, 70F

07/07 13:44, , 71F
過上班族,做室內設計業和餐飲連鎖業,只是我跳進來農
07/07 13:44, 71F

07/07 13:45, , 72F
業而已,農業需不需要升級,我是覺得不一定啦,看你是
07/07 13:45, 72F

07/07 13:46, , 73F
用什麼觀點去看,沒有誰對誰錯。如果只是單純看錢收入
07/07 13:46, 73F

07/07 13:47, , 74F
高低,那農業在台灣可以淘汰了,也不用升級,浪費資源
07/07 13:47, 74F

07/07 13:47, , 75F
這我也在小麥那篇講過了,台灣要利益最大化,太多產業
07/07 13:47, 75F

07/07 13:49, , 76F
可以放棄掉。至於種稻收入計算問題,我也沒有針對o大
07/07 13:49, 76F

07/07 13:50, , 77F
只是我把我接觸到的分享給大家,沒有什麼背後意涵,用
07/07 13:50, 77F

07/07 13:51, , 78F
不著都針對我,我都說我只是做農的(卑微),可以在這邊
07/07 13:51, 78F

07/07 13:51, , 79F
和大家討論已經很幸運了^^
07/07 13:51, 79F

07/07 13:54, , 80F
我比較想問L大 政府對農業的配套與升級有做到嗎?
07/07 13:54, 80F

07/07 13:56, , 81F
講難聽一點,農業本來就不受政府重視,你覺得會有嗎?
07/07 13:56, 81F

07/07 13:56, , 82F
農業是砸大錢補助,在數據上都不太有績效的產業......
07/07 13:56, 82F

07/07 15:30, , 83F
農業在成本價格產量上都僵化了,比較容易走高品質的多半是經
07/07 15:30, 83F

07/07 15:31, , 84F
濟作物,像水果可以拉高甜度;政府這幾年有關的輔導都集中在
07/07 15:31, 84F

07/07 15:31, , 85F
「提高附加價值」而非種植技術上;像真空包裝補助、有機認證
07/07 15:31, 85F

07/07 15:32, , 86F
補助,網路行銷輔導、再製品(果乾、脆片、禮盒、保養品)和
07/07 15:32, 86F

07/07 15:35, , 87F
觀光體驗經濟 上面,從一鄉一特產到百大扮手禮,農戶要是不改
07/07 15:35, 87F

07/07 15:37, , 88F
變,想從盤商菜市場上靠買菜錢賺飽飽是不可能的了,副產品作
07/07 15:37, 88F

07/07 15:39, , 89F
出品牌,也有再買地來種,或傳授農法再收購來做的
07/07 15:39, 89F
文章代碼(AID): #1E55Fann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55Fan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