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新聞] 第一期 5年500億 頂尖論文只多2篇

看板Policy作者 (後勤人力足 前進災區吧)時間13年前 (2011/05/03 09:03), 編輯推噓14(14061)
留言75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oodh (oodh)》之銘言: : 標題: [轉錄][新聞] 第一期 5年500億 頂尖論文只多2篇 : 時間: Mon May 2 15:22:01 2011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114.136.212.85 : → oodh:說實在話,一百億已經不算小數目了 05/02 15:22 : → oodh:但要把錢收攏 真的只發給兩間大學衝頂尖論文 05/02 15:26 : → oodh:以現實面來看似乎又不太可能辦到…… 05/02 15:26 : 推 semicoma:可以參考日本近年來怎麼砸錢砸出諾貝爾獎 05/02 20:51 : → oodh:s大賞點連結看看吧 05/02 21:06 : 推 LORDJACK:日本本來就有諾貝爾 05/02 22:26 : → LORDJACK:另外, 這不叫多兩篇, 這叫增加了百分之13 05/02 22:27 說砸錢砸出諾貝爾獎 其實太不嚴謹了 提出點看法 大家一起討論看看 起因是大概十年前看某一期商週提到日本砸錢在科研領域 而在短短幾年(印象中是三年 反正是挺短的一個時間)就砸出諾貝爾獎 但一方面那個專題的細節我忘光了 另外 商周嘛 也不能盡信 所以就google了些文章 用的關鍵字是"諾貝爾 日本 經費(預算)"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 日本名字的諾貝爾物理化學生醫獎得主共12位 其中4位是在日本以外的研究單位 不該算進日本本身砸錢的成果 另外8位得獎時是在日本國內的學術機構 從這篇2003年的文章來看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60400 "日本政府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提出「科學科技創新立國」的目標與相應政策" 而1990年代中期以後的得獎者 從2000年第一位出現後 一口氣再蹦出6位(共7位) 時間軸大概是這樣 80 95(科學科技創新立國) 2000 2011 --------------------------------------------------------------------------- ◎ ◎(1995後第一位) ◎◎◎◎◎◎ 2009年底這篇 http://japan.nsc.gov.tw/ct.asp?xItem=0981209007&ctNode=780&lang=C 日本國家科技預算遭砍 科學界驚恐遺禍將來 隔年(2010年底) http://www.ce.cn/xwzx/kj/201012/22/t20101222_22073291.shtml "2011年度预算案中用于资助大学研究者等的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将高达2230 亿日元(约合177亿元人民币)" "日本政府还决定,国立大学用于支付劳务费等的“运营费拨款”减少0.5%至11,527亿日元 。另一方面,预算案中新设了用于购买大型实验仪器等的补助金,金额相当于运营费所减 少的58亿日元。" 2230億JPY = 787億TWD 若五年五百億 一年一百億來看 日本投注在高等教育"研究"的經費將近台灣的八倍 有一點我覺得很關鍵 這些預算是用在高等教育研究上 反而減少"运营费拨款" 看日本的情形再看台大領五年五百億經費後的使用情形 真的覺得很恐怖 再來這篇2010年底的文章 http://goo.gl/GV5Ct 日本沒資源 有天災 表現在民族性上就是居安思危甚至是杞人憂天 從上面提到的2009年底日本民間擔心科研預算減少降低競爭力 到這篇文章看日本學術界已經開始擔心這力道能持續多久 最後是這篇 http://wangaoyi.blog.hexun.com.tw/59612966_d.html “急功近利的科研評價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短視的表現,將削弱對基礎教育的研究,而 且也不利於青年學者搞科研和獲得大項目。” “日本理論界傾向於強調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自由,實際上教師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開展課 程設計和教學探究的空間也較大。” 暫且寫到這裡 這是個大題目 我沒能力處理 頂多拋磚引玉 期待版友的寶貴意見 有兩個疑問 第一 這些科學家年輕時在國外研究機構做研究 可能研究主題或初步成果是那時奠定基礎 日後回日本繼續做研究 在日本得到諾貝爾獎 這樣的成果該算在哪一邊? 第二 日本砸錢的時間點是什麼時候 而得以在1981年和1987年各一位之後 到2000年開始爆發出得獎能量? 或者砸錢的情況下 需要多久能看出成果? -- 牆頭草 牆尾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8.21.74.2

05/03 11:58, , 1F
砸錢是為了優質的研究,諾貝爾獎只是副產品,是可遇不可求
05/03 11:58, 1F
認同 目標不是放在得獎 但是優質研究做得好 總會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來 比如說一流的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數目......等 因此我這篇雖然講了諾貝爾獎 但後面幾個連結的文章就是關於日本政府和民間對科學研究的態度 以及如何創造一個能產生優質研究能量的底床(中小學的教學方式/如何評價科研價值)

05/03 12:25, , 2F
很多領域的研究是上不了Nature或Science的 我覺得原文看
05/03 12:25, 2F

05/03 12:25, , 3F
看就好 這樣的比較太不嚴謹
05/03 12:25, 3F
這樣比較肯定不嚴謹的XD 也謝謝你點出這點 我沒能力多論述 只能請版上強者多多發揮造福大家了

05/03 13:12, , 4F
我是認為以台灣的條件,把資源耗在培養諾貝爾獎等級人才,倒
05/03 13:12, 4F

05/03 13:15, , 5F
不如更全面性的發展應用科學,以發明專利來當做衡量指標.
05/03 13:15, 5F
認同 但不一定要放棄理論科學研究 只能說 擘劃者要能看到20~50年後的趨勢 並且有勇氣承擔開花結果前的不被諒解 先知總是孤獨的 另 如同我上面附的連結中的最後一個 諾貝爾獎得主對於學習環境的看法 不管是高等教育的科研還是應用科學/發明專利 應該都需要更有創造力的基礎教育 台灣學生的想像力相對不足 家長也比較吃讀死書的科舉觀念 於是題目從"如何砸錢砸出諾貝爾獎?" 轉為 "如何創造""砸錢能砸出諾貝爾獎""的環境?" 也就是日本過去是怎麼規劃 而得以走到"砸錢能砸出諾貝爾獎得主"這步呢? ※ 編輯: semicoma 來自: 108.21.74.2 (05/03 14:15)

05/04 02:37, , 6F
以神經科學來說,Neuron,Cell都已經非常非常值得表揚了
05/04 02:37, 6F

05/04 02:38, , 7F
J Neuroscience, Brain Research, J Neurophysiology都算
05/04 02:38, 7F

05/04 02:39, , 8F
佳作, 還有Nature Neuroscience也是很棒的,這些都算指標
05/04 02:39, 8F

05/04 18:01, , 9F
http://ppt.cc/TxiF 這樣子的一流大學?呸!呸!呸!
05/04 18:01, 9F

05/04 18:02, , 10F
這篇寫的挺有道理的 可以看看...
05/04 18:02, 10F

05/04 18:13, , 11F
看得出來彭教授也認為 工程學界的研究要跟業界緊密結合
05/04 18:13, 11F

05/04 21:08, , 12F
如果彭教授的想法在清大是主流, 那很明顯台大的主流跟
05/04 21:08, 12F

05/04 21:09, , 13F
清大不一樣, 只能遙祝清大有一天能幹掉台大吧
05/04 21:09, 13F

05/04 21:09, , 14F
工程學界, 其實是台灣工程學界, 如果只種是台灣工程學界
05/04 21:09, 14F

05/04 21:10, , 15F
那研究造船還是核工一類的科系不是死一死算了, 台灣根本
05/04 21:10, 15F

05/04 21:10, , 16F
沒有那個產業
05/04 21:10, 16F

05/04 21:11, , 17F
台灣生技方面的科系也可以收一半了, 難不成業界主流的
05/04 21:11, 17F

05/04 21:11, , 18F
最賺錢的壯陽藥跟減肥藥也可以發paper?
05/04 21:11, 18F

05/04 21:12, , 19F
那個MIT的博士例子, 只說明了劍橋本位主義歧視美國博士
05/04 21:12, 19F

05/04 21:13, , 20F
請不要轉任何我對彭教授的意見到其他地方, 基本上我還要
05/04 21:13, 20F

05/04 21:13, , 21F
做人
05/04 21:13, 21F

05/04 21:15, , 22F
我一個生化博士畢業的學長畢業後在台灣業界, 做的就是利
05/04 21:15, 22F

05/04 21:16, , 23F
利用香料與糖水做出飲料的工程,難道學界要跟這種產業緊密
05/04 21:16, 23F

05/04 21:16, , 24F
結合??
05/04 21:16, 24F

05/04 21:24, , 25F
L大的學長的情況和彭教授所要表達的並沒有衝突.彭教授主要
05/04 21:24, 25F

05/04 21:26, , 26F
批評的是學界重量不重質的風氣,以及提升產業科技水準的功效
05/04 21:26, 26F

05/04 21:27, , 27F
提升產業水準的關鍵在老闆, 要提升台灣很多產業的水準
05/04 21:27, 27F

05/04 21:28, , 28F
根本不需要博士, 只要一個大腦正常的學士就夠了
05/04 21:28, 28F

05/04 21:29, , 29F
彭教授最大的問題, 是以為大部分的科系與產業的關係, 跟
05/04 21:29, 29F

05/04 21:30, , 30F
他們動機系與產業界的關係一樣, 事實上, 台灣的產業集中
05/04 21:30, 30F

05/04 21:31, , 31F
在少數領域, 其他領域一定要就世界學術界的需要來研究
05/04 21:31, 31F

05/04 21:31, , 32F
不可能僅就本國的需要, 如果他花了很多時間在提升本國產
05/04 21:31, 32F

05/04 21:32, , 33F
業環境, 那就跟花時間在教幼稚園小朋友學吃飯一樣, 難怪
05/04 21:32, 33F

05/04 21:32, , 34F
不彰.
05/04 21:32, 34F

05/04 21:33, , 35F
他說他論文少
05/04 21:33, 35F

05/04 21:36, , 36F
其實若純粹就台灣的現況來看,念到博碩士的價值在哪裡?不論
05/04 21:36, 36F

05/04 21:37, , 37F
理論科學或應用科學都令人不太滿意,更重點是許多理論科學畢
05/04 21:37, 37F

05/04 21:38, , 38F
業生就業反而是在應用科學領域,因為台灣的就業市場就在那裏
05/04 21:38, 38F

05/04 21:39, , 39F
.所以供需法則決定方向.我不否認理論科學的重要性,事實上清
05/04 21:39, 39F

05/04 21:40, , 40F
大的學術研究表現不錯是因為其理論科學的研究水準高.只有好
05/04 21:40, 40F

05/04 21:41, , 41F
這又回到牛頓的問題了, 牛頓生在台灣, 大概會被彭教授
05/04 21:41, 41F

05/04 21:41, , 42F
稱為paper-smith吧
05/04 21:41, 42F

05/04 21:42, , 43F
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結合,才會有最大效益.
05/04 21:42, 43F

05/04 21:43, , 44F
你的問題在於那些畢業生畢業後待在台灣工作, 待在台灣
05/04 21:43, 44F

05/04 21:44, , 45F
工作本身就是個錯誤了, 去國外工作, 之後再回台灣, 台灣
05/04 21:44, 45F

05/04 21:44, , 46F
的產業水準才會提升, 待在台灣只會被台灣環境同化
05/04 21:44, 46F

05/04 21:46, , 47F
如果是你說的這樣,那我會建議大學生早早出國留學.
05/04 21:46, 47F

05/04 21:48, , 48F
另一方面,我認為外國應該不需要那麼多台灣的博士和碩士.
05/04 21:48, 48F

05/04 21:49, , 49F
不然我們就實證來看, 台灣哪次的產業提升是留在台灣工作
05/04 21:49, 49F

05/04 21:50, , 50F
的碩博士所造成的? 大多數都是外國的歸國學人把技術整套
05/04 21:50, 50F

05/04 21:50, , 51F
移回台灣的
05/04 21:50, 51F

05/04 21:58, , 52F
你的說法好像只要幾個歸國學人,然後台灣都不用什麼人才產業
05/04 21:58, 52F

05/04 21:59, , 53F
就會發展?
05/04 21:59, 53F

05/04 22:03, , 54F
我只能說台灣的產業很多都不是基礎扎實的.設備,關鍵零組件,
05/04 22:03, 54F

05/04 22:03, , 55F
這到不是, 一方面也是因為台灣擁有高素質(低價)的人力
05/04 22:03, 55F

05/04 22:04, , 56F
很多都要看國外廠商臉色,十幾二十年過去了情況依然沒變,這
05/04 22:04, 56F

05/04 22:05, , 57F
種科技整合部是一兩個國外專家可以達到的.
05/04 22:05, 57F

05/04 22:06, , 58F
我們這種外國直接移植的產業發展方式, 基礎當然會不扎實
05/04 22:06, 58F

05/04 22:07, , 59F
但是搞基礎, 產業進步會更慢, 也不是我們想要的
05/04 22:07, 59F

05/04 22:08, , 60F
而這個部分的壟斷技術其時在許多行業都有,或許是個機會.
05/04 22:08, 60F

05/04 22:13, , 61F
我覺得韓國在這方面進展得不錯
05/04 22:13, 61F

05/05 01:00, , 62F
歸國學人帶回來新觀念 國內人力素質假如高 就能快速聯結
05/05 01:00, 62F

05/05 01:01, , 63F
所以我不覺得你們講的有衝突 另 有些觀念台灣沒有 這是想
05/05 01:01, 63F

05/05 01:01, , 64F
破頭也想不到的 引進國外觀念絕對是最快最省錢省事的方法
05/05 01:01, 64F

05/05 01:03, , 65F
西方自啟蒙時期開始產生的看事情的方式以及科學研究方法
05/05 01:03, 65F

05/05 01:04, , 66F
我想不是台灣這個同質性相當高的環境幾十年內能自己產生
05/05 01:04, 66F

05/05 01:05, , 67F
的 最簡單就是看日本維新時期怎麼做
05/05 01:05, 67F

05/05 09:31, , 68F
牛頓的成就應該算是在理論學界,不是工程學界吧...
05/05 09:31, 68F

05/05 09:31, , 69F
我弟在化工領域,就他描述化工領域非常重視實驗
05/05 09:31, 69F

05/05 09:31, , 70F
講在好的理論,做不出實驗來證明 就難獲得認同
05/05 09:31, 70F

05/05 09:32, , 71F
當然實驗距離實務甚至生產 還有很大的距離...
05/05 09:32, 71F

05/05 09:33, , 72F
不知道除了paper,還有其他方法可以來量化教授的成就嗎?
05/05 09:33, 72F

05/05 09:36, , 73F
講一個電機朋友對台灣資工發表網路paper的感想..
05/05 09:36, 73F

05/05 09:36, , 74F
很多已經違反了物理,根本無法實現
05/05 09:36, 74F

05/05 09:36, , 75F
只是理論推算的很漂亮,這樣真的只是純做數學研究 慘...
05/05 09:36, 75F
文章代碼(AID): #1DlrHcrW (Policy)
文章代碼(AID): #1DlrHcrW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