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工作]聽客戶說到心驚膽跳.....

看板Policy作者 (林全部長問候您)時間16年前 (2008/03/20 22:22), 編輯推噓8(808)
留言1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0 (看更多)
這部分我來補充解釋 首先民進黨的攻擊一貫缺乏邏輯,國民黨的策略並不是單純開放大陸勞工與否 還有有利於企業兩岸布局的政策,整個邏輯就是讓企業可以得心應手的在 兩岸和東南亞各地調度資金和調整營運策略。 所以縱使開放大陸勞工,對多數的台灣人還是沒有影響,因為資金和企業策略的 自由調度,會讓民進黨吹噓的那些勞工工作機會跑去大陸地區。對企業來說,如果 要考量人事成本較低的問題,當投資和策略自由度較高的時候,就會直接在當地 設立工廠或相關單位,直接的以「當地的工資」顧用。 對企業來說,我在大陸地區顧用一個人只要2500人民幣,為何還要讓他跑到台灣 然後付他6000人民幣的工資?這就是為何我覺得那種大陸勞工便宜搶飯碗的說法 就是欺騙手段。當企業能夠自由調整自己在兩岸的營運策略時,企業自然會把 值得台灣地區工資水準的工作留在台灣。台灣在企業營運上不是沒有優勢, 那批去大陸的台商其實早就想回台灣進行營運調整,只是被擋住很久沒辦法進行。 大陸地區在企管、金融、創意等等水準早就不弱台灣地區,致於服務業的部分 服務業涵蓋的範疇太廣,從高階的金融服務到低階的餐飲服務都有,因此不能一 概而論。高階的金融服務業,大陸勞工到台灣來根本沒有競爭力,因為一來未必 考得到證照,二來未必了解台灣當地的金融服務。如果向律師之類的法律服務, 只要考得上國際證照全世界通用,考的上的大陸人根本不需要降價來台。 致於低工資低技術的部分,在大陸已經出現民工荒的情況下,那些人的移動 動機不足,而且台灣地區目前其實有許多工人有嚴重不足的現象,例如 冷氣冷凍維修技工只要願意做月收入是5K+的薪水,適當的開放對我們的勞動力 缺乏問題有很正面的影響。 至於餐飲服務業,那些工作本來就是被列為非正規就業的工作,對就業率的影響 並沒有那麼大。 我是認為馬蕭的兩岸政策,基本上就是讓台灣補經濟整合的課,台灣跟大陸 相距150公里,不可能脫離大陸而單獨與世界整合。至於要怎麼調整,除了企業 外,社會也應該放棄那種莫名的恐中症。因為台商在大陸腳跟站穩的企業,沒有 必要引進大陸勞工到台灣,需要低勞動成本的也早就跑到大陸內陸、越南、柬埔寨 留在台灣的企業除非是申請雇用外勞的,否則其實人力結構上也不需要大陸勞動力 致於研發人員,我是認為如果能夠用低成本吸引足夠數量的優秀研發人員,頂多是 短空長多,政府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解決,因為吸引優秀人才來當地是當前經濟重要 的趨勢。 最後要講,外籍配偶在台灣地區本來就多是弱勢,本來就應該鼓勵就業, micdibo你用外籍配偶來講已經帶有歧視的意味。 最後補充,其實依照我國的出生率來看,不出十年我們馬上會有勞動替代率不足 的問題,最後還是得開放勞動力移民。 ※ 引述《houkoferng (林全部長問候您)》之銘言: : 推 micdibo:但是台灣二萬多的薪水足以吸引中國內地大學生 03/20 21:04 : → micdibo:另外小公司尤其很多家庭公司更適合雇用中國勞力 03/20 21:05 : → micdibo:基層白領的門檻低 服務業更沒有太大適應問題 03/20 21:06 : → micdibo:台灣已經很多地方東南亞配偶接受應聘雖然她們語言還有障礙 03/20 21:07 : → micdibo:科學園區其實也出現中國工程師 他們的薪水遠比台灣低 03/20 21:08 : → micdibo:行情我聽到的是50-60萬台幣年薪 但是這對大部分企業是好事 03/20 21: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24.152 ※ 編輯: houkoferng 來自: 118.168.224.152 (03/20 22:26)

03/20 22:27, , 1F
積極管理 也沒有成功攔到m大說的家庭式工廠 或小企業
03/20 22:27, 1F

03/20 22:31, , 2F
因為這些不容易被查; 如h大所說 在乎這點錢的話 過去更划算
03/20 22:31, 2F

03/20 22:32, , 3F
感謝分享 請教H大我對外配歧視是指?
03/20 22:32, 3F

03/20 22:32, , 4F
當然 也有被設備綁著 走不了的情況,不過產業轉型就是有些要
03/20 22:32, 4F

03/20 22:33, , 5F
放手; 像我說 日本連家庭工廠 美國連店員服務生 都會請外勞
03/20 22:33, 5F

03/20 22:34, , 6F
你在講東南亞籍配偶接受應聘的問題
03/20 22:34, 6F

03/20 22:35, , 7F
或許是我敏感,但那些人我做田野真的是非常弱勢
03/20 22:35, 7F

03/20 22:35, , 8F
會接受那個薪水是因為他是弱勢而不是他甘願
03/20 22:35, 8F

03/20 22:34, , 9F
把它當口誤吧 爭辯的重點放在 對事實的探知、觀念分享就好
03/20 22:34, 9F

03/20 22:34, , 10F
o大 我是以英國經驗來看 開放勞工流動後 英國東歐工人暴增
03/20 22:34, 10F

03/20 22:36, , 11F
歡迎M貼一下英國的相關經驗,因為可以參考
03/20 22:36, 11F

03/20 22:36, , 12F
連政府都統計不清 預估光波蘭就有60萬技術工人過去2年來英
03/20 22:36, 12F

03/20 22:37, , 13F
抱歉 我並不是有意指定外配 造成誤會在此致歉
03/20 22:37, 13F

03/20 22:41, , 14F
我對區域整合比較熟 勞工政策是以英國報導現狀分享
03/20 22:41, 14F

03/20 22:42, , 15F
歐盟模式確實是個方向 只是台灣面對情況更嚴峻
03/20 22:42, 15F

03/20 22:44, , 16F
若有歐洲政策相關資訊 我很願意跟大家分享
03/20 22:44, 16F
文章代碼(AID): #17udCf6E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7udCf6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