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政策] 所以問題變成究竟該給弱勢者補助到什麼 …

看板Policy作者 (Nina Fortner )時間16年前 (2008/03/14 22: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我個人覺得這種思路錯了! : 問題不在于怎么補貼弱勢群體,怎么讓弱勢群體活下去, : 而是怎么讓弱勢群體創造更多的價值! 沒錯..基本上弱勢群體有背後的成因, 上上之道當然是輔導這些弱勢的家庭走出困境。 事實上的確有不少家庭在接受若干年的政府補助以後, 可以重新回到一般家庭的收入水準, 比如說小孩長大有經濟能力以後。 因此對於弱勢家庭的補助,教育是大家重視的一環, 除了政府以外也有不少的獎學金。 比較可惜的是這樣的比例大概只占全部低收入戶的不到一半。 : 現在很多人批評,這樣會給財政背上包袱,會養懶人。 : 所以我個人認為,應當讓低收入群體創造更多的價值,以幫助他們擺脫低收入狀態。 弱勢補助不只是一種社會公平和正義, 對整個社會來講,也會減少社會問題,當然不是把犯罪等同於貧窮, 但是就社會整體來講就如bxd大所言,從機會成本來看, 這些人沒有得到好工作也是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浪費,是社會的損失。 回應題目所說的,補助的金額應該多少才好, 其實這個已經有一個多年來大家接受的說法了, 就是補助的金額不應該超過如果家中可工作人口去工作的話可獲得的收入。 研究的結果發現有些家庭選擇長期接受補助而不願意去工作, 因為去工作會失去補助資格,但是收入反而比補助少, 自然形成了政府補助反而抑制了讓家庭經濟自立的誘因。 至於實際的數字當然要看每個社會的情況跟最低工資而定。 政策研究其實是一種科學,反而不是很意識形態的, 因為很多東西是必須建立在數據跟事實上的, 從過去的政策或是國外的經驗裡面去尋求資料, 也在政策實施中不斷的收集資料去修正,很多東西可能跟原來想的又不一樣。 或者是產生了外部性,也就是對本來沒估算到的其他民眾也產生了影響。 比如說針對農民的補貼會不會造成假農民的現象? 針對漁民的漁油補貼會不會造成賣油的現象? 而且有些問題是會隨著大環境改變的, 比如說油價上漲之後,拿補貼去賣油變的更有利, 或者是傳說中的十八啪,當年這個利率並不會高很多很不公平, 但是若干年後大環境變了以後呢? 上面這兩個問題都不只是公平問題,而是很直接的, 大環境改變以後,政府的補貼成本也改變了, 本來經濟的政策可能變的不經濟了。 我常說政客是演員,政治家是哲學家, 但是我們這些政策研究人員只能是科學家。 很多東西理想很好,但是實際上我們要跟上面的講清楚有些事情做不到。 反核是很美好的理念,當年也有他的可行性,如果當時有開發替代能源的話。 但是油價上漲成這樣的時候,二氧化碳排放量變成問題的時候, 目前核能發電是沒有辦法逃避的選擇,這都是隨著時代不同的概念。 而且油價只會繼續瘋狂上漲,這是個供需問題而不是一時的炒作而已, 換句話說因為油價帶動的物價上漲不管誰當總統都會繼續, 但是這個人民痛苦的主要來源兩個總統候選人竟然都不去面對, 果然政客只要是出色的演員就夠了。 -- Having come from the light and from the gods , here I am in exile , separated from them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34.118
文章代碼(AID): #17sedMDj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sedMDj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