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布拉格繞射

看板Physics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7/16 13:12),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小弟我也提出個人想法.. 以前學干涉時,以楊格干涉實驗為例,平行波往一有兩狹縫的平板打去,形成兩光源 主要分析的主角為"兩個光源",觀察事件為"兩主角的交互作用",此處我們的觀測尺度( 或說主要關心的)為兩個主角(光源)先視為點光源,即不可分割(更精準的說法是不討論 主角內部結構對我們要討論的交互作用的細部影響)最後這兩主角的交互作用 在屏幕成像,分析的方法是討論兩個主角的光程差來說明兩波在屏幕處的疊加效果。 但後來學到繞射時,書中常舉的引例為單狹縫,此時觀察尺度比上述干涉來的小,把上述 狹縫發出的光源再細分無限個主角,觀察事件為"無限個主角的交互作用",而分析時用了 一個技巧,狹縫口兩端的邊界均拉一條線到屏幕欲分析的點,再畫幾個等分線,用兩兩 配對的方式把討論簡化成分析最大光程差(即以狹縫邊界拉出的那兩條線為行進方向的兩 波之光程差)來討論疊加效果,但實質上發生的事情是無限個光的干涉效果。所以我認知 的關係是,干涉的討論模型(分析方法)是更基本於繞射現象。 而以前實驗上發現到某些短波長的光入射晶體後,所散射出來的光會出現一些特別,規律 的光點分佈,定性上可直觀想為入射光射入晶體,部分由內部反射的光由晶體間隙繞射而 出,最後由布拉格對此提出定量的分析方法,且合乎實驗結果。『假設入射波被晶體內的 "各"原子平行面反射,且每一層只反射一部分的波....如從"各"平面的原子平面所反射的 光束產生建設性干涉才可產生繞射圖案』(取自Kittel固物導論)。分析方法也是以同一 組(密勒指數相同)的平行面來分析光程差而討論出此組平行面反射光最後是否為建設性 干涉效果。而晶體有許多不同組的平行面,當然也不是每一組都可產生最終效果為建設性 干涉,如bcc結構的(100)面,在Kittel書中也有以各平面兩兩配對為破壞性干涉來說明 為何看不到bcc(100)這個面的繞射圖。 這樣的case就如在處理單狹縫般一樣,為多個主 角(同一組平行面的各入反射光)的交互作用成果,只是分析模型一樣可用最簡單的各光 源間干涉來處理(而且符合實驗結果)。而最後名稱上習慣用布拉格"繞射",但分析上可 由最簡單的"干涉"模型出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03.226 ※ 編輯: justsaygood 來自: 140.109.103.226 (07/16 13:22)

07/16 13:40, , 1F
中研院幫推
07/16 13:40, 1F

07/16 16:34, , 2F
推!
07/16 16:34, 2F

07/16 21:39, , 3F
很懂的感覺 很專業 謝謝唷!!!
07/16 21:39, 3F

07/16 22:21, , 4F
push
07/16 22:21, 4F
※ 編輯: justsaygood 來自: 218.169.58.206 (10/25 02:27)
文章代碼(AID): #16clvFzs (Physics)
文章代碼(AID): #16clvFzs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