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創作] 《AltraFotografia 3》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powerslide)時間15年前 (2009/04/30 19:52),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0 (看更多)
好久沒有寫評論了,竟然有點手癢 就來練習打字,騙騙P幣好了 關於這篇作品的問題,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可以討論的: 一,作品是否需要精準度 前面有人一直強調,好的作品需要精準度,需要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配合恰到好處,對於這種說法,我倒是持保留的態度,因為我不確定發言者所指的「精準」是指何意?如果僅是指構想與表現方式的互相配合,這點我可接受,也認為他是必要的,但若是指圖像解讀本身的明確性與絕對意義,我覺得那是沒有必要的,而且也不符合藝術欣賞的本質. 要知道,藝術創作與商業設計的差別在於合目的性,藝術創作本身是不具有目的性的,也不以獲得回饋為其必要,這跟商業廣告設計在一開始設計就針對了某一族群傳達訊息,並以獲得其特定回饋(消費/參與.....)為其最終目的有著顯著的差別.而一個好的藝術品本身,更具有歧義性與曖昧性,允許不同的個體,依據其個人的經驗從其中獲得不同的感受. 藝術作品的價值判準即在於:作品是否經得起過度決定的意義解讀。劣質的作品往往經不起這種解讀,它的意義一下子就被掏空了。 藝術作品的解義活動往往與欣賞者本身活生生的生命經驗有密切的關係,類似於佛洛伊德夢的理論中,作夢者與其記憶痕跡與童年經驗的關係。因此,藝術欣賞者解讀意義的欣賞實踐往往與其傳記的生命史背景及其社會化的歷程緊密聯結。但半教育式的解義行動,一方面拒絕本身活生生的生命史經驗,另一方面也抹殺了被欣賞的客體本身的自主性。換言之,它一方面喪失了欣賞者主體面的自主性,因而使教養變成半教養;另一方面它也失去了欣賞者主體面的自主性,使得藝術作品只成為展覽型錄上的展覽項目。 所以就此觀點來看,我並不認為圖像語言的精準性適用於藝術創作上,相反我還認為他降低了藝術創作的價值,使它變得庸俗化,功利化. 事實上這一點更可以從發言者所引的Francesca Woodman作品可清楚驗證,Francesca Woodmanm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從不預設一個明確的意義,也不以追求這個明確的意義為目標.相反的,她還不斷地以破碎的影像,切割的符號來混淆觀者的感覺,以抹去觀者對於特定符號的辨識性,以達到其誘發觀者深度自由聯想的目的. 二,三張影像的差異性不夠,無法塑造深度思索的空間 而回到這篇作品來,我認為這篇作品的問題並不在於精準度,也不在於自信,而是在於影像與影像之間的歧異性不夠,重複性太高,無法讓人從影像的改變中獲得任何意義. 就如同你所說的,冷氣機與電插座是你自己的惡趣味,當我看到第一張的時候也的確覺得很好玩,可是再看第二張,就覺得沒有意義,第三張之後就更覺得無聊了.而你所展現肢體的表演,又無法使這三張照片在內容上產生明顯的差異,就不得不讓人覺得有點虛,不夠深入的感覺.事實上,這三張照片,單張看起來都很不錯,很有張力,可是當他串聯起來之後,就沒那麼好了,反而覺得它的重複性太高,深度和廣度都不夠. 而再延申前面所提到的作品解讀的歧異性來看,事實上我認為在創作端也是可以適用的.亦即,如果我門把系列影像看作是一個旋轉的陀螺的話,那麼在不同時間切片下所遺留下的運動軌跡,就是構成這篇作品深度的主要因素.換句話說,如果陀螺(影像)之間的運動(差異)範圍越大,其所形成的解讀空間就愈大,而激發人欣賞的意願也就愈高,這便是一個作品的藝術價值之所在. 基於以上的認識,所以個人給予的建議是,可以多嘗試不同角度的攝影方式,並加強自己身體與空間的互動性,讓每一張影像都充滿差異性,並重複著此一差異性,久而久之,你就成功了. ※ 引述《LiLV (非 善 類)》之銘言: : 大B哥的評論我比較好消化, : 所以我就先來交流一下我的想法。 : ※ 引述《stfanchen (BB)》之銘言: : : 我看到頭兩張大量運用誇張的色調來強調,讓我感受到作者的自信心不足, : : 要表現靈體的狀態,以晃動的影子就足夠說明,大反差的黑白,以及紅色調 : : 幾乎搶過主角所表演的狀態以及空間與物件(鏡子....)所要傳達的訊息。 : 這邊說的「自信心不足」, : 不知道指的是我對作品的自信心, : 抑或是我這個人對自己的自信心? : 若是後者,您的眼光真是神準,我真的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XD : 但若是前者的話,我覺得我是過於自信,才運用了「誇張」的手段。 : 就既有圖像的處理,頭兩張其實是第三張的鋪陳, : 從開始的模糊、陳舊、不真實,有如奇怪夢境的畫面, : 中間的斑駁、紅色、亂舞,代表著情緒波動的畫面, : 到最後的第三張,明亮、清楚,像是夢醒卻依然詭異的畫面, : 一個畫面敘述一個狀態,三個畫面是三個不同的狀態。 : : 晃動的影子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是亢奮?是掙脫?是舞動?是靈魂?(我認為 : : 作者在這方面的操作非常不精準,構圖不僅僅處理元素配比的問題,更要看透 : : 元素本身的特色與意義,方能為你所用) : 首先我要承認,我不太懂這邊「不精準」是什麼意思。^^" : 「晃動的影子,什麼都是喔!」 : 或許是我這種「可以什麼都是,也可以什麼都不是」的想法, : 讓您會感到對元素本身的處理「不精準」? : 對我這個製造者而言, : 晃動的影子是在既有視野內,時間的濃縮與凝結, : 這不是「決定性的一瞬間」,是「決定性的一段時間」。 : : 如果鏡子是重要象徵,那在屋子邊角是要告訴我們什麼? : : 為何出現突兀的冷氣機? : : 如果鏡子的所在是想強調"角落",那為舞台需要讓我們閱讀到"是在房間中", : : 直接強調空間在角落被壓迫著,會更清楚。 : 「我想要拍下這個房間喔!」 : 是我架起相機的最初,源頭的想法, : 我想呈現的背景即是「我一打開門所看到的這樣的一個房間」, : 所以我把腳架固定在門口,從頭到尾沒有移動, : 鏡子並沒有被強調, : 它是必定會出現在角落的一面好玩的橢圓形鏡子, : 就跟冷氣機與電插座一樣。 : 但我認為冷氣機與電插座是我自己的惡趣味, : 若讓觀者覺得很突兀,那就達到我想要的「刺一下,刺一下」的目的了, : 畢竟我的設定就是「令人不悅的」。:p : : 我分享兩位作品,都不約而同處理自己。 : : Francesca Woodman : : http://blog.yam.com/danceanne/article/8337491 : : http://www.heenan.net/woodman/ : : 丸子 : : http://www.wretch.cc/blog/andalusion/22107170 : : http://www.wretch.cc/blog/andalusion/22107179 : : http://www.wretch.cc/blog/andalusion/22107182 : : http://www.wretch.cc/blog/andalusion/22107187 : 感謝分享。 : 不過這部份真的誤解了喔! : 我並不是在處理自己。:) : 大致上是這樣, : 感謝大B哥的評論, : 如果可以的話, : 希望能繼續交流。^^ -- Photography is Dead. http://www.wretch.cc/blog/powerslid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04.236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19:54)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19:55)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19:56)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19:56)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19:57)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19:58)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19:59)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20:00)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20:02)

04/30 20:09, , 1F
推一個,要經得起過度解讀 , 能有作者已死的感受
04/30 20:09, 1F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124.8.104.236 (04/30 21:19)

04/30 22:52, , 2F
啟發甚多,大感謝。:D
04/30 22:52, 2F

05/01 01:56, , 3F
這篇說的太好了...受益良多阿阿阿喔阿!
05/01 01:56, 3F

05/01 15:51, , 4F
推這篇的觀念..
05/01 15:51, 4F

05/02 23:57, , 5F
推一下~ 講得不錯~
05/02 23:57, 5F

05/03 01:57, , 6F
good job
05/03 01:57, 6F
文章代碼(AID): #19-P41HS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P41HS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