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刺點的通俗用法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書店)時間17年前 (2007/07/22 12:05), 編輯推噓-1(017)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8 (看更多)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某日在經過引薦之下,看到某位大大宣稱自己製造了刺點; > 我瞬間抓拍的時候. 其實只注意到狗而已 > 事後 > 畫面最左上方的小妹妹. 回頭驚喜地看著這一群狗狗 > 這個表情和姿態剛剛好還在畫面裡 (文長刪除部份) > 照片中的某一個細節改變了整個看照片的動作,使觀者全心集中在它上面, > 這樣的細節就是「刺點」 > 意外入鏡的小妹妹回身驚喜的表情. 就成了這張照片意外的刺點. 當下沒有覺得如何,但是過不久後就感覺怪怪的。跟我印象中,羅蘭巴特講的 知面與刺點的「刺點」好像不太一樣。所以就查了一下Google,看看刺點的意 思到底是什麼。 Google出來,第一個連結就是鼎鼎大名的「DU」,郭大爛和阿昆寫的(兩篇)文章。 大爛的解釋如下: > 「刺點」是照片裡原本不起眼,卻又偏偏吸引我們特別注意, > 甚至讓人感到芒刺在背的小事物,可以令人感動,但是又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元素。 > 或許只是一張紙、一杯水、一個眼神,或小孩子髒髒的手指頭; > 照片中的某一個細節改變了整個看照片的動作,使觀者全心集中在它上面, > 這樣的細節就是「刺點」。 > 「刺點」雖然常常是一些細節,但是卻無法經由安排來得到。 > 它在畫面中常常是附屬的部分,但是又那麼不可避免的存在。 > 它無法如「知面」般的解碼,因為只要是可以解釋的事物並不能真正的「刺」到觀者, > 那種無以言寓的感覺正是「刺點」所造成的情緒波動。 > 有時候「刺點」並無法在觀看照片的時候發覺,儘管已經產生了莫名的情緒反應; > 只有在照片已經離開視線之後,當回想起這張照片時,「刺點」就出現了。 > 不管「刺點」有沒有顯現,它都是一種附加物,觀者將情緒加入這個原先已存在 > 的細節上。 > 也因此,它讓照片產生一個超越照片平面的封閉場域(Blind Field),讓觀者的情感和 > 想像 > 在其中自由馳聘。 > 對筆者而言,下圖Stella手臂上被蚊蟲叮咬的痕跡,事後的發現對筆者心中所產生的 > 漣漪, > 就是「刺點」。 這個解釋基本上無誤,舉例也很恰當。問題只是說大爛的解釋保留羅蘭巴特所講比較抽象文 言的部份,卻去除了比較白話的部份,搞不好還比原書還難搞懂。不過應該還不至於產生這 麼嚴重的誤讀吧。 再往下看阿昆寫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 羅蘭.巴特認為它是刺痛觀眾的微小細節,像是針刺的小洞;從景象中,彷彿箭 > 一般飛 > 來,射中了我。依觀者人生閱歷、慾望的不同,所吸引、刺痛你的程度會有所不同 > 。”刺點 > ”和”知面”之間並無一定的關連,它們通常是並存的。以下範例照片,狀似開放又似 > 幽閉的 > 空間,一位男子漂浮其中,看不見表情而多了想像,為何沉悶、為何漂浮、從何而 來、要 > 去哪裡、關於死亡、關於心境,牽動著觀者的思緒,而男子懸空卻非動態的腳及影 > ,即為 > 刺點。 這就很白話了,可是問題很大。他宣稱自己拍的照片某一點是刺點。宣稱自己在照片營造 一個超現實的景觀的那個關鍵就是要「刺中觀者的那個點」。 這個羅蘭巴特所講的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是羅蘭巴特「作者已死」了。 既然這是Google排名第一的兩篇文章,那會不會這兩篇的解釋,定義了刺點的通俗用法? 所以我在各大論壇用刺點搜尋,發現以下的用法: > 視覺導引的終點 通常是整張影像的刺點或破點 > 這張照片可惜的是 到終點就...沒有了.... > 整張照片的問題點在於太過「平」.... > 感覺不到畫面的「刺點」.... > 也因此,作品失去了張力與生命力.... > 我能提供幾十張同樣具有刺點的作品,代表已臻水準. > 嗯恩~~每張感覺都不錯 > 如果多個"刺點"好像會更棒~ > 他一看就知道我想玩色塊 他知道樹枝是刺點 > 圖8.12.歡喜躍然於螢幕,雖主題不大卻絲毫不缺刺點,果然硬底子 > 這張照片的氛圍有出來 可惜在刺點的安排上較為缺乏 > 可能是導致張力出不來的原因 從以上舉例不難看出刺點,在通俗用法裡面,刺點是照片要成為「好照片」的「條件」, 是「攝影者」在攝影時要「營造出來」的某種「畫面」還是「細節」,是「攝影者」攝影 功力的象徵... 說了這麼多,那羅蘭巴特的刺點倒是是什麼意思?這可能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不過我覺 得比較好的解釋可能是「「刺點」是圖像中的一個細節,攝影鏡框內空間實物的局部,非 攝影者意欲所指,卻能觸動觀者的情感、慾望與想像。」 (抄自http://www.wretch.cc/blog/htycy&article_id=3907421) 還有http://yinlih.com/2005/05/blog-post_111613236807016025.html 的解釋很白話可以參考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0.33.165

07/22 15:44, , 1F
引別人的文來批判.又不敢說對方是誰嘛? 呵.
07/22 15:44, 1F

07/23 01:50, , 2F
個人認為,郭大爛寫的只是他個人的意見,但是問題在於
07/23 01:50, 2F

07/23 01:50, , 3F
他確實也有權利提出"屬於他自己的刺點理論",只是覺得,他
07/23 01:50, 3F

07/23 01:51, , 4F
應該說明,這是屬於他"個人"的見解
07/23 01:51, 4F

07/23 02:02, , 5F
其實大爛有很「忠實」的呈現出巴特的見解
07/23 02:02, 5F

07/25 19:26, , 6F
那是大大您覺得喔^^"
07/25 19:26, 6F

07/25 19:43, , 7F
我個人的看法是覺得郭大爛的見解很"獨特"(也就是不一樣^^)
07/25 19:43, 7F

07/27 01:46, , 8F
我需要請大爛友情回應一下嗎?! XD
07/27 01:46, 8F
文章代碼(AID): #16ejUOjw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ejUOjw (PhotoCritic)